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邀您走近中国画《保卫黄河三部曲》……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05:0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您走近中国画《保卫黄河三部曲》……                                                       

2022-01-10 16:18                    

                                       
位于延安城东北5千米,有一所文学艺术院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

1939年5月11日,在鲁艺成立一周年纪念晚会上,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亲自上台指挥,歌声响彻云霄,震撼着人们的心胸。

台下的毛泽东主席连声称赞,周恩来为这套组曲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这次演出的组曲,就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电视剧《东方战场》片段
黄河咆哮 时代强音
当《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唱响之时,全面抗日战争已进行了近两年。黄河两岸,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根据地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1938年冬,青年诗人光未然率领演剧第三队,来到山陕交界处的黄河古渡口疙针滩,目睹了深受震撼的一幕。

咆哮的黄河上,一位白发老船夫立在船头,喊出一阵悠长而高亢的声音。抗战将士和船夫们一起,拼着性命划着桨,掌稳舵。军民齐心,奔赴黄河对岸抗日烽火燃烧的前线。

光未然心潮澎湃,以黄河为主题写成一首长诗。作曲家冼星海听到这首诗后十分激动,仅用了6天,就完成了谱曲,这部作品定名为《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凝聚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听中共党史专家江英讲述
《黄河大合唱》传唱至今的原因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文艺工作者手中的笔和琴,也成为了抗战的刀和枪。
——中共党史专家 江英
“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伴随着八路军走向抗日战争前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写成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

在文中,他对“中国会亡吗?”的问题,做出斩钉截铁的回答: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听中共党史专家江英
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滚滚黄河奔涌不息
伟大抗战壮阔画卷
1984年,画家冯远创作了保卫黄河系列画作,以《百年家国耻》《义勇军进行曲》《北定中原日》三幅组画,再现了伟大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图景。

点击视频
美术评论家王镛带您赏析经典画作
这幅画作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百年家国耻》,画家逼真地刻画了被日本侵略者残害的中国平民、南京大屠杀的凄惨场景。

同时,画家突出描绘了一群振臂呐喊、挥拳怒吼的人物特写,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甘屈辱的抗争精神。

第二部分《义勇军进行曲》,画家选择了1937年8月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英雄壮举。

画面上方是气势磅礴、汹涌奔流的黄河,下方是满载着八路军战士的木船,雕塑般的战士们引吭高歌,情绪激昂。

中间奋力掌舵的老船工目光沉稳。两侧协力摇橹的军民,以人字形展开,齐心协力的抗战群像,如同用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

第三部分,画家描绘了中国人民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场景。画作背景刻画了团聚的父老乡亲哀悼亲人、抚慰孤儿的感人细节,属于“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

画面近景受降的八路军将士眼神冷峻地审视着日军战犯,历史的发展规律证明:命运终将垂青正义战争的人民。

绘中国心灵图谱
写民族精神史诗
画家冯远,1978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班,师从导师方增先,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4年,临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画家冯远决定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进行创作,记录下这个古老民族的抗争与涅槃。

冯远查阅了大量史料,他希望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深沉的历史烙印。


听画家冯远讲述艺术思考
《百年家国耻》中,画面上方的高光处,一抹柔美的女性形象反衬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与身后中国军民宁死不屈的抗争产生强烈的对比。

冯远在传统中国人物画线条勾勒的基础上,融汇了西方光影造型的技法,赋予人物厚重的质感。

听画家冯远介绍创作过程
在组画中间的一幅,冯远特地留下了大片空白。奔流的黄河凌空倾泻而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意象在军民同心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留给观者无穷的遐想空间。

距离画作《保卫黄河三部曲》诞生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我们仿佛能再一次听到民族不屈精神的嘹亮歌声——那里有大地悲壮的呜咽、有黄河奔腾的咆哮、也有浴血胜利的凯歌。

奔腾不息黄河之水
抗战精神永续传承
惊涛澎湃的黄河,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记载着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四万万同胞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就像黄河怒涛,像山岳般地壮烈!今天,奔涌不息的大河,正在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黄河大合唱》首演76年后,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盛大阅兵,组织抗战老战士方队参阅,宣誓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黄河大合唱》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画作《保卫黄河三部曲》蕴含着画家对民族精神怎样的理解?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王镛一起,了解《保卫黄河三部曲》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
1月10日 22:30档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监制 / 田龙
主编 / 刘铭
编辑 / 田楚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08:05 , Processed in 0.0097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