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05:2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雄关漫道真如铁                                    

            

        2022-03-02 08:57                                                            

题图:李可染《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含义极为丰富。“雄关”不仅仅是指娄山关,它概括了长征,乃至整个革命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娄山关如此险要,红军尚且迈步从头越,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呢?它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文 | 奚仁德

忆秦娥 ·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谱
忆秦娥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中平中仄(韵),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中平中仄(韵),仄平平仄(韵)。
四十六字,双调。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后三句相同,上下片迭上句末三字。“残阳如血”的“残”字拗。此调,五代已有。相传李白创制此词,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之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
01

     

娄山关之注

娄山关,贵州省著名的关隘。雄居于大娄山脉的高峰上,海拔1444米。

马头高白日,树梢挂云间。

娄山关,北距桐梓县约30里,南距遵义市约90里。一上一下约20里。当时是遵义县的门户,也是“自郡入重庆第一险要”(《续遵义府志》)。

《明史》形容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描写它:关上茅屋两间,石碑一通,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汽车路。这种地势,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倘若占领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县,就是囊中之物。所以,娄山关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了。

《名胜志》:“李白诗:石笋如卓笔,悬于山之巅。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今娄山关石笋参天,是李白题诗处也。”

■ 娄山关景色

03

雁、霜、月之解

词中第二句“长空雁叫霜晨月”中,有三个物象:雁、霜、月。

,候鸟的一种,属于大型游禽,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公历2月,还是冬天。长江流域以北是看不到大雁的。但是,冬末春初的云贵高原,包括娄山关一带,正是大雁活动的地区。

在以往的诗词中,大雁,一般都是秋天之景物,而冬天之景物中,大雁是少见的,难见的,甚至是没有的——我至今未看到其它诗词里有写冬天的大雁的。但是,毛泽东抓住了特定时令的特定地区的特定景物——大雁。说明毛泽东善于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

,秋天,气温下降,露结为霜。一般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词中,它也是秋天的特定之景物。冬天,写雪的多,写霜的少。这也是毛泽东善于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因为,娄山关,遵义,以及整个贵州省,均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摄氏5度左右。故2月,没有冰雪,只有浓霜。

《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本中,前十三首,有四首写到了霜。

《沁园春·长沙》:“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寒秋之霜。

《采桑子·重阳》:“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重阳之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这是春之霜。

《忆秦娥·娄山关》:“长空雁叫霜晨月”。这是冬之霜。

除夏季,秋、冬、春三季,毛泽东诗词,凡写景,必有霜。

,下弦月。娄山关战斗发生在2月25日和26日。农历是正月22日和23日。早晨还挂在天上的月亮,是下弦月,而且是一弯月牙,不像船,而像钩。

■ 娄山关景色

04

长征诗的第一篇

这首词,是毛泽东长征时期七篇诗词的第一篇。当时,“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形势非常严重而紧迫,情况极其艰苦而复杂,毛泽东的心情是沉郁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长征之初,由于王明路线实行逃跑主义,使红军陷于危险境地,损失很大。毛泽东为了挽救红军,力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5日,红军占领遵义。6日,毛泽东到达遵义。6日—8日,中央在遵义老城军委总部驻地楼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此,“党才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中国革命才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众望所归毛泽东,毛泽东不负众望。

1935年1月8日下午,毛泽东就在红花岗下的操场开群众大会,宣告“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亲临大会讲话。9日,红军前锋部队击溃贵州军阀候之担所部3个团,首克娄山关,并乘胜占领桐梓。

1月中旬,毛泽东作出了北渡长江的战略部署,并电令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迅速突破嘉陵江,逼近成都、重庆,配合中央红军北渡长江。19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离开遵义,未经战斗,越过娄山关,经桐梓、松坎、习水。26日进抵土城青杠坡,击溃川军一部。29日,从土城、元厚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准备从宜宾、泸州之间渡江。

■ 电影《四渡赤水》剧照

但是,由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违抗中央电令,拒不向南靠拢以钳制川敌,使刘湘得以36个团的兵力,严密封锁长江。同时,蒋介石中央军的周浑元、吴奇伟的两个纵队,湖南军阀何键,贵州军阀王家烈,云南军阀龙云的部队,也从南、北、西三面包围过来。

毛泽东当机立断,暂时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在云南的扎西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毅然决定,挥戈东进。

2月18日和19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二渡赤水。二渡赤水,甩开了重兵云集的强敌,向敌人兵力空虚的遵义地区杀出回马枪。24日,击溃王家烈部第四团后,重新占领桐梓。25日,于南溪口遭遇增援桐梓之敌,歼其大半,残敌逃往娄山关一带。我军正面攻击,又两翼迂回,二次占领娄山关。26日,击退敌人的反扑。27日,再次占领遵义。28日,歼吴奇伟部两个师的大部。

3月16日,在茅台镇三渡赤水。

22日,在二郎滩、太平渡,四渡赤水。

月底,南渡乌江,把敌人主力全部抛在乌江以北,取得了战略和战役上的重大胜利。

这就是著名的遵义战役,也叫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和规模最大的大胜仗,是毛泽东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是体现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光辉范例,是毛泽东的最得意之作,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赞誉的来源。

■ 四渡赤水之太平渡口遗址

四渡赤水,毛泽东其它什么都没写,就写了娄山关。为什么?因为,娄山关战役,是这次整个战役的关键性一战。它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我军的士气,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威力,意义特别重大。以点带面,窥一斑而知全豹。四渡赤水的大作,还是由历史去写吧,还是由别人去写吧!

这,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05

解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在语法结构上,“霜晨月”并不是“雁叫”的宾语。全句是一个特殊的压缩句和省略句。

开首两句,选择了“西风”“雁叫”“霜晨”“残月”这些典型的景物,点明了进军的时间、环境和气氛。着墨虽然不多,却把环境的险恶,气氛的严肃,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就含蓄地写出了红军披星戴月,顶风冒雪,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长空雁叫霜晨月。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昼伏夜行,夜行军,打夜仗,是红军的看家本领,拿手把戏。

此二句,十个字,含量极大。时、空、物皆有,声、色、形俱全。时——晨,空——长空,物——风、雁、霜、月。声——风声、雁叫声,色——雁色、霜色、月色,形——风形、雁形、月形。

■方济众《雄关漫道》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碎:细碎。形容战马在崎岖的山路上急行军时小步快跑发出的疾速而杂沓的蹄声。喇叭:指军号。咽:呜咽,哽咽。原指声音因阻塞而低沉或中断。此处指军号声因山回路转,地势高低,风向变化,而若断若续,强弱不定。

“霜晨月”是迭句迭韵。形式上,是《忆秦娥》这一词牌的要求,类似和声,有递唱联吟的音乐美。内容上,则是着重于强调,把“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意境再现一次,使之更为突出。同时,承上启下,把上面两句和下面两句连接起来,从环境描写过渡到对红军行动的描写,为“马蹄”二句设色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点染画面。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何止是写马蹄声和喇叭声。它写出人的心声!碎的何止是马蹄声,咽的何止是喇叭声。碎的是人的心,咽的是人的声。这人是谁呢?这人是作者,是毛泽东!西风是那么的烈,雁叫是那么的惨,霜晨是那么的冷,月是那么的弯,声是那么的碎,那么的咽。这就是长征初期红军的惨况呀!这就是长征初期毛泽东的心境啊!

这是字面以外的意思。

字面以上的意思呢?

英勇的工农红军,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向娄山关进发,这里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八个字进行了概括。大军行进,却无人语喧哗,只听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军号声。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法,给读者留下许多想像的余地,使读者如闻其声,而想见其人。这种以声写静,似悲而壮的艺术手法,增加了意境的深度,创造了充满火药味,而又极其肃穆的气氛。这种气氛和前面写的环境和谐一致,构成了一幅红军霜晨行进图。它把红军坚毅沉着,慷慨赴敌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自然会想到,有这样的军队,必然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

词的上片,写红军向娄山关的进军,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也没有直接写战斗,但通过典型景物和感受的描绘,用含蓄和暗示的方法,塑造了红军英雄的形象,再现了娄山关激战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丰富的想像。

■陶一清《雄关漫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雄伟险要的关隘。这里既特指娄山关,也可以引申而泛指一切艰难险阻之所在。漫道:莫说。这里有不在话下,说了也枉然的意思。将“漫道”注为“漫长的道路”,是误解。真如铁:真如铁一样坚固。“真如铁”也不单单是比喻,也是真实写照,因为娄山关自古就有铁关之称。“雄关漫道真如铁”是“漫道雄关真如铁”的倒装,“雄关”是“漫道”的宾语,因强调和平仄关系而提前。而今:如今,强调在遵义会议之后。迈步:迈开大步,大踏步。从头越:从娄山关和娄山山脉的顶上跨过。这里的“从头”,有重新开始的含义。从头越,也有重新跨越一次的含义。因为红军曾经两次占领娄山关,而今是第二次。

此二句,欲扬先抑,力透纸背,是全词的中心思想所在,是战斗的最强音。

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高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有铁关之称。敌人也曾妄想凭险顽抗,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甚至吹嘘说:“关雄虎踞,路绕羊肠,一人荷戟,万夫趑趄”。但是,在英勇的红军面前,顷刻间便被征服了。

写娄山关的险要,为的是反衬红军的威武豪迈,所向无敌。

“而今”二字,强调意味十分明显,含义深刻。它昭示的是,跨越娄山关的伟大胜利,只有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才能成为现实。这是新起点的开始。强调了“而今”,就意味着否定了之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含义极为丰富。“雄关”不仅仅是指娄山关,它概括了长征,乃至整个革命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娄山关如此险要,红军尚且迈步从头越,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呢?它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个让人引以为豪的警句。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胆略,给人以豪情,给人以壮志。

■闫海洋《雄关漫道》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苍山:苍翠的山峦。如海:莽莽群山,巅连起伏,像大海波涛翻滚,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浪头;层峦叠嶂,气象峥嵘的群山,如同波澜壮阔的海洋。残阳:夕阳斜阳。如血:落日的余晖像血一样鲜红。杜甫《喜雨》:“日色赤如血。”

迭句“从头越” 是一个爆发性的短句。它喷射出炽热的情感,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它既把上两句诗加以突出和深化,又领起下句,强调了革命道路的新起点,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激战后落日衔山的晚景,色彩艳丽,气象壮阔。不仅生动地刻画出黔北高原上特有的风光,而且寓意深沉,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含蓄地写出了任务的艰巨,斗争的壮烈,和红军战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苍山如海”,说的是山多,也就是说困难多。今后的革命还有艰难的历程,敌人的围追堵截,无数艰难险阻像连绵不断的山峦接踵而来。这是从量的角度说的,是说斗争的长期性。

“残阳如血”说的是血多,也就是说牺牲多。今后的革命还有更卓绝的斗争,万里长征,千回百转,不知道还要牺牲多少人。这是从质的角度说的,是说斗争的残酷性。

毛泽东高瞻远瞩,充分估计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残酷性。

词的下片,充满了辩证法。面对真如铁的雄关,既要有迈步从头越的信念、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又要有最坏的打算和准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说,在战略上要藐视一切敌人。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说,在战术上要重视一切敌人。

■傅抱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06

这首词设定了一个典型的时空环境。这个典型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点和一个典型的时间。

这个典型的地点就是娄山关。

这个典型的时间就是一天:晨月——残阳。

这个一天,又是一个大一天,以遵义会议为节点。上片写晨月——上半天——遵义会议之前。下片写残阳——下半天——遵义会议之后。

这是一个时空的压缩。

总之,这首词,善于选取典型环境景物和典型环境细节。以烘托反衬的手法,创造典型的抒情形象。以力能扛鼎的革命警句,抒发深沉、豪迈、热烈、刚毅的伟大情怀。将革命战争的艰苦性、残酷性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辩证地统一在极其感人的意境之中。

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它,前呼后应,结构严整。

它,基调壮烈,声情激越。

它,语言凝练色彩绚丽。

它,特别成功的是,创造了像《国际歌》一样悲壮的风格和宏深的意境,写得悲歌慷慨,读来热血沸腾,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

我们学习这首词,就是要学习毛泽东蔑视困难,踏平险关,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仍然要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向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钱松喦《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简介

奚仁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海安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海安市诗书画联研究会副会长。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1:03 , Processed in 0.0087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