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在孔子墓前不愿下跪,大臣遮住碑上一字,康熙见后立马下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02:54: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康熙在孔子墓前不愿下跪,大臣遮住碑上一字,康熙见后立马下跪                                                         2022-02-28 11:45                    
   引言: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中华五千年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揉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回首往昔,无数优秀的文化,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五千多年的时间,历朝历代下,皆有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而纵贯整个历史主要文化,莫过于儒家思想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齐聚一堂,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主。
儒家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同时融会了各种为人处世之道,注重读书学习。同时儒家文化,也从帝王君主的角度出发,讲究以“仁”治国理政,对各大帝王影响深远。不难发现,从科举制度出台后,国家对于人才的考核,儒家思想文化的掌握,是重要的维度。可见儒学的地位,而在清朝时期,康熙在孔子墓前不愿下跪,大臣遮住石碑上一字,康熙见后立马下跪。

古代社会上,人们十分注重礼教文化,尤其是对逝者,要给予最大的尊敬。在礼教文化的影响下,古代的墓葬文化十分盛行。像是对国家,以及社会有贡献之人,往往会受到世人铭记,其祠堂墓碑比比皆是,以供后人缅怀祭奠。
像是秦始皇这样的开国皇帝,就为自己修建了宏伟无比的秦始皇陵,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自己。除了帝王以外,对于古代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无数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正所谓教育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原动力。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在隋朝杨广首次开创了科举制度,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同时也被沿用至今。想要进入官场,开启自己的仕途之路,学习是必经之路。而且对于在温室中成长的皇室贵族,也需要利用读书学习,来提升自我价值。
无论治国理政安邦定国之道,还是带兵作战杀敌攻城之术,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但终究人们还是要学习儒学,来领悟做人的真谛。儒家思想一直都被认为是汉族的中心思想,因此到了清朝时期,儒学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因为清朝是满族人创建的王朝,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而满族人是不懂汉族儒学的民族。这也意味着,孔子在满族人心目中的高度并不高,而康熙就和儒学思想之间,发生了一件趣事。众所周知,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也是人们最为熟知的清朝帝王,不到30岁的康熙,就将清朝带到了全新的高度。
收复领土,平定战乱,整顿吏治都不在话下,康熙被世人所看好,也被世人所敬重。虽然康熙功绩满身,但他没有骄傲,在康熙执政期间,曾经六次出访南巡,为的就是了解各地的民生民情。

可见康熙的政治头脑,但作为满族人,想要统治中华大地,还需要学习汉族人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学。康熙为了拉拢周围的汉人,就计划前往孔子庙参拜孔子。康熙趁着南巡的机会,来到了山东,这一次的参拜孔庙之行,也获得了众人的关注。
但是来到孔庙后,看到石碑上写的几个大字,康熙却迟迟不肯跪拜,这也让周围的大臣十分慌张,害怕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愤怒,造成民族间的冲突。就在关键时刻,站在康熙身后的陈敬亭走到康熙旁边,他立刻帮康熙解围,让康熙稍作休息在跪拜。而趁着这个机会,陈敬亭也走到石碑旁。

他想要看看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康熙不肯跪拜,思索片刻之后,陈敬亭便命人拿来一块黄布,随即他利用黄布将石碑盖住一部分。与此同时,他命人去请康熙前来祭拜,这一次康熙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很快便完成了跪拜仪式,并且在跪拜后康熙心情十分愉悦,而周围的百姓,也对康熙的这种行为表示了肯定。回宫之后,大臣们都十分诧异,询问陈敬亭是以何种方式,让康熙自愿跪拜。而陈敬亭称,自己用布盖起来的字,是石碑上的“王”字。
结语:
后来康熙看到的只有“大成至圣文宣”六字,作为皇帝,是一国之主,也是天命之君。而想要帝王去跪拜一个“王”,是荒谬之谈,挡住王字后,康熙便能下跪跪拜。可见陈敬亭的过人之处。
作为朝中老臣,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如何与帝王交流,都是一门学问,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惹怒帝王,便会遭到杀身之祸,而历朝历代,能够长期留在帝王身边之人,都有着其过人之处。
参考文献:
《孟子·离娄章句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0:38 , Processed in 0.0080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