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4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红旗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程(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07:1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7-14 09:51 编辑

               中国红旗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程(下)


                                                  

      19707-9月,“红旗”3号导弹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发射了8发,前3发脱靶量偏大。在对导弹和制导站进行参数调整后,继续发射5发,除两发因可靠性问题而出现故障外,另外3发脱靶量达到了导引精度的要求。197456月间,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红旗”3号导弹拦截“图强”1号高空、高速靶弹试验,以检验导弹拦截高空、高速飞机及空地导弹的可能性和高空、高速靶弹的性能。在相距176千米的两个临时发射阵地,同时进行了紧张而有序的试验前准备。612,按预定方案实施拦截,准时发射l发靶弹,制导站捕获目标后稳定跟踪,适时齐射两发“红旗”3号导弹,首发就击落靶弹。试验证明“红旗”3号导弹武器系统具有拦截高空、高速飞行器的能力;“图强”1号靶弹的性能达到高空、高速靶标的要求。至此,“红旗”3号的研制、试验工作走完了全过程,标志着中国科技队伍已具有自行设计、制造、试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

                             

  “红旗”6l号舰空导弹

  19658月,中央专委提出了研制中低空地空导弹的要求。二院以25所为主开展了中低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方案论证工作。同年9月制定了中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初步方案,并定名为“红旗”4l号。

  1966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列入国家计划,并将“红旗”41号导弹改名为红旗6l号导弹,以体现六十年代的先进水平。同年3月,25所提出了武器系统的方案论证报告,随即展开了预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967年,根据海军对空防御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将“红旗”61号地空导弹改为舰空导弹,并转由上海机电二局负责研制。19705月,海军、六机部七院、上海机电二局等单位共同确定了装舰方案,协调了导弹系统与舰上设备的接口关系,并组织开展了“红旗”61号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承担武器系统研制的有12个研究所、11个工厂、两个试验基地和有关配套协作单位。

  “红旗”61号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跟踪照射雷达、射击指挥仪、弹库、发射架和发控台以及各种技术保障和辅助设备组成,具有机动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杀伤概率大,使用维护简单等特点。在护卫舰的艏、艉各配1套发射装置,每套武器系统都能独立作战,可实现舰艇全方位防卫,能同时攻击两个来袭目标。

  舰空导弹长期装备在舰艇上,作战使用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必须考虑温、湿度变化,盐雾对元器件的腐蚀,舰艇的摇晃、振动,噪声对导弹发射的影响和导弹发射对舰上设备、人员的影响。因此,舰空导弹的研制和试验比地空导弹更为复杂,要求更高。

  为满足舰上使用要求,跟踪照射雷达改由厘米波长的单脉冲跟踪雷达和厘米波长的连续波照射发射机组成,并增加了天线稳定平台和防腐蚀措施。射击指挥仪主机为l台专用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配有模-数、数-模转换装置,并采取了防腐蚀和稳定措施。弹库为直立回转式结构。发射架为双联装式,由液压系统驱动,具有纵横向稳定性,可在航行条件下随时发射导弹。发控台用于导弹发射前检查,实施预装定等。各种技术保障设备按舰空导弹使用要求配套设计。

                           

  “红旗”61导弹武器系统技术复杂,改作舰空导弹更增加了技术难度,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研制和试验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延续时间也较长。

  “红旗”61舰空导弹的试验遵循先陆后海的原则。1970年以前,曾进行过模型弹和独立回路弹的陆上飞行试验,并根据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两次修改弹体方案。同年9月,根据修改后的状态进行了独立回路遥测弹飞行试验,又发现导弹飞行速度下降等新问题。地空导弹试验基地为完成陆上试验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完成了各项飞行试验任务,而且还对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1973年,上海机电二局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科技人员对弹体结构、固体火箭发动机等进行了改进设计,先后攻克了高空大滚动、液压放大器零漂、弹性振动等重大技术关键。同时,在自动驾驶仪系统中采用了晶体管电路、小型化半液浮陀螺加速度计,并对武器系统采取了防盐雾和稳定措施。

  197534月间,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了4发独立回路遥测弹的飞行试验,全部获得成功。1976年又成功地进行了武器系统各项地面对接和导引头与雷达对接试验及导引头捕捉靶机试验,证明了设计方案合理。

                        

  197612月,“红旗”61导弹在导弹护卫舰上进行导弹发射、武器系统跟踪伞靶和闭合回路遥测弹射击伞靶3项试验,以进一步检验舰上制导设备和弹上导引头的性能以及制导系统的导引精度,测定导弹在发射架上的运动参数和导弹的初始散布;考验发射架的工作可靠性;测定发射时舰面的噪声和振动情况。这次试验历时45天,护卫舰出海14次,轰-5型飞机出动13架次,发射了两发模型弹和两发闭合回路遥测弹,结果是两发模型弹试验获得成功,但两发闭合回路遥测弹均末击中伞靶。这次试验是舰空导弹首次在舰上进行试验,虽未完全成功,但却为后来进行的海上打靶试验奠定了基础。

  1978年,在辽西导弹试验场进行三通道半实物模拟打靶试验。这次试验采用部分数学模型和部分真实设备混合组成导弹系统。用目标模拟器代替真实靶标,对9条弹道、80多种情况进行了400多次有效的精度测定,获得大量试验数据,证实制导系统具有较好的品质。与此同时,还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了闭合回路遥测弹射击38l型伞靶试验,检验武器系统的协调性、可靠性、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导引精度。试验结果是第一发未成功,第二发准确命中目标,制导雷达和其它设备工作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19788月,为加强对导弹研制的技术责任制,建立了设计师系统,吴中英、梁晋才先后担任总设计师。

  1980年底,在导弹护卫舰上进行了“红旗”61号战斗弹打靶试验,结果导弹引信未动作。翌年春,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再次进行试验,又两次出现引信早炸的严重问题。这样,引信就成为导弹能否定型的关键。19812月,上海机电二局决定进行引信攻关工作。通过分析研究,摸清原因,提出了解决引信提早动作问题的大、中、小三种改进方案,并将这三种方案的样机同时进行绕飞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试验对比,最后选中以中改为主、中小兼容的引信方案,进一步提高引信抗早炸性能,终于研制成功既具有制导引信和定向引信的优点、又能互相抑制其缺点的复合引信,解决了引信提早动作的问题。

  为了保证导弹武器系统的质量,上海航天局(原上海机电二局)19833月开始,组织进行了排除故障、整顿质量的工作,对整顿中发现的410项问题和需排除的故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198411月,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了“红旗”61导弹战斗遥测弹射击“长空”1号靶机试验,发射两发导弹,击落两架靶机。198611-12月,“红旗”61导弹装舰在海上进行武器系统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导弹分别对不同空域点的靶弹和靶机进行射击,结果击落5发“海鹰”1号靶弹和两架“长空”1号高空靶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1988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61导弹设计定型。

  “红旗”61导弹采用了半主动寻的制导、固体火箭发动机、连续波雷达导引头、半主动引信和制导引信、小型化自动驾驶仪、液压操纵、燃气涡轮发电机、链式战斗部、单脉冲跟踪与连续波制导雷达、稳定平台、回转式弹库、双联装随动发射架、导弹自动化检测等技术,不仅填补了舰空导弹的空白,也为发展中国第二代中低空地(舰)空导弹奠定了基础。

                           

  “红旗”6l号甲防空导弹

  为了提高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197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研制中低空防空导弹,要求尽可能做到舰空、地空通用,并命名为“红旗”61甲导弹。研制工作仍由上海机电二局负责。19798月,第八机械工业总局与炮兵部队共同审定了“红旗”61甲导弹武器系统方案,并要求充分利用“红旗”61舰空导弹的成果,使用同一型导弹,尽可能采取“海搬陆”的做法,沿用舰空导弹的设备,确实不适应陆用的再重新研制。因此,“红旗”61号甲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的任务是研制地面设备,特别是制导站。其中跟踪照射雷达车、射击指挥仪和发控车等重要设备由上海广播器材厂负责研制。在上海机电二局的具体组织下,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移植到陆上做了大量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工作。

  经过研制单位的共同努力,制导雷达车、发射车,指挥仪和发控车相继研制成功,并于198411月通过了两次打靶试验考核,证明这些装备性能稳定、质量可靠。19864-6月,“红旗”61导弹武器系统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设计定型试验,击落3架靶机,获得圆满成功。1988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61甲导弹设计定型。

  “红旗”61导弹的研制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先由地空导弹改为舰空导弹,后又发展成地空导弹,为发展三军通用的基本型防空导弹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红旗”7号防空导弹

  19793月,总参谋部提出研制新的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以加强野战防空和要地防空能力。同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研制任务,命名为“红旗”7号导弹(出口编号“飞蠓”80FM-80)。这是中国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空导弹的快速反应、抗干扰、对付多目标等性能而研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具有第二代武器特征的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型导弹由七机部二院负责研制。二院第二设计部负责武器系统总体和导弹的设计,23所、206所分别承担制导站和地面设备的研制。协作单位除七机部有关工厂、研究所外,还有机械、航空、电子、兵器、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所属的200多个工厂和研究机构。

  “红旗”7号导弹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低空、超低空性能好,能跟踪和拦截超低空目标;近界拦击性能好,可在近界拦击敌机;作战反应时间短,正常反应时间只要几秒钟,紧急情况下反应时间更短;制导精度高,杀伤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采用了新的综合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了武器系统抗干扰能力。此外,使用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不仅作战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而且具有系统功能自检和二级维护测试,可在计算机控制下按预定程序运行;火力转移快,对付多目标能力强;机动性能好;系统安全可靠;可维修性和全天候性能好等优点。

                                       

  “红旗”7号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

  方案设计阶段。从1980年初至19814月,完成了武器系统及导弹控制、制导各分系统的方案论证,制定了模型弹、独立回路弹、闭合回路弹和战斗遥测弹的总体方案。

  设计攻关阶段。从1981年至19833月,进行了总体、分系统方案设计及技术、工艺攻关,子系统摸型和导弹模型设计、试制和试验。各研制单位集中力量,通力合作,开展了技术攻关,取得了大量成果。

  试样研制阶段。从19831月到19856月,进行了导弹、制导站、地面设备各分系统试样技术设计、试制、试验及总体性能分析、地面试验,并完成了独立回路弹飞行试验。经过各分系统的技术攻关,在突破主要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各分系统开始了试样研制。在试样研制阶段中,各分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共试制出6种状态43发导弹(地面试验用11发),在大小靶场进行了9次共23发导弹的飞行试验,其中19发成功,2发部分成功,2发失败。

  系统试验阶段。从19855月至19874月,导弹、制导站、地面支援设备的试样齐套,进行了全武器系统协调、对接验证试验,并通过闭合回路弹和战斗弹的飞行试验。19858月,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第一次全武器系统试验,对航模靶机发射了5发导弹(闭合回路弹3发,战斗弹2),结果2发成功,1发脱靶量偏大,2发失控自毁。经分析和故障复现,查明了失控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19868月,再一次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射击航模靶机试验,发射2发战斗弹均获成功。19873月,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红旗7”号导弹性能鉴定试验,发射3发导弹,击落航模靶机2架、靶机1架,以33中的好成绩圆满结束系统试验阶段。

  设计定型阶段。从19867月到19886月,进行“红旗”7号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定型的研制与试验。1988年初,完成了武器系统正样的研制工作,定型试验由地空导弹试验基地组织实施。试验项目包括地面试验、制导站校飞试验、武器系统拦截试验和战术使用性能试验。19884-6月,“红旗”7号导弹武器系统进行了飞行拦截试验、车辆越野试验、展开撤收试验、反应速度与火力转移速度试验,共发射导弹14发,击落各型靶机8架。特别是做到了首次双目标拦截成功;首次低空目标拦截成功;首次组织全武器系统战斗使用性能试验成功。这次设计定型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地空导弹武器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的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实现了由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变,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红旗”7号新改型——“飞蠓”系列

  前面说过,“红旗”7号出口编号为“飞蠓”80,其进一步改进型“飞蠓”90(又称“飞蠓”80M)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与“飞蠓”80相比,“飞蠓”90系统各个车辆的设备配置、功能划分没有大的变化。其主要改进在于,导弹发动机推力更大,因而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机动能力更好,拦截时抗干扰能力更强,火控系统搜索、跟踪距离提高到25千米20千米。例如最大射程为15千米,比“飞蠓”80提高25%;最小射程也相应变为700;射高提高到6000,能更早地拦截高空来袭的飞机和导弹;导弹最大速度900/秒(超过2.6马赫)。由于上述改进,单发命中率增至80%。值得注意的是,“飞蠓”90导弹提高了拦截飞行高度15米的超低空目标的能力,这对于抗击海湾战争后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的巡航导弹和低空直升机很有帮助。新系统采用了双波段雷达,改进了电视跟踪系统,增加了激光跟踪器。

  “飞蠓”901995年开始研发,吸取了海湾战争的经验。整套装备由搜索指挥系统(SS)、发射导引系统(FS)、千瓦电站和导弹四部分组成,全部可装在总重11吨的拖车上,牵引速度50千米/小时。使用温度-40度至+60度,采用四级维护体制,平均故障修护时间小于30分钟,防御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反应时间6秒,能拦截20以下、最高速度500/秒、雷达反射截面小于1平方米的目标。“飞蠓”90能以三种不同导引方式同时对付三个方向的目标,导引方式有4种:雷达、电视/雷达、红外成像/雷达、电视或红外成像手动追踪。雷达搜索距离25千米、跟踪距离20千米,对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跟踪距离17千米。连发间隔时间3秒,导弹全程接受无线电指令导引,弹头为高能破片式。导弹有效射高156000米(“飞蠓”80155000米),有效射程0.715千米(“飞蠓”800.5-12千米),飞行极速3马赫(“飞蠓”802.3马赫),但单发杀伤机率从85%90%降为80%。从外形上看,“飞蠓”90与“飞蠓”80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垂直天线和发射车上的红外成像仪。

                           

  “飞蠓”90采用了超大规模电路,同时大量采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和其他改进措施,在严重主动、被动干扰和地面杂波、气象杂波等干扰条件下,该型导弹仍有很强的抗干扰、作战和生存能力。

  2002年的第四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了“飞蠓”系列的最新成员——“飞蠓”90N。此次展出的“飞蠓”90N是一种舰空导弹系统,可为海军水面舰艇提供低空、超低空防空保护。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抗击当前对水面舰艇构成威胁的掠海反舰导弹,像“迦伯列”、“鱼叉”等。“飞蠓”90N具有可抗击多目标的能力。当火控系统发现有多个目标相继来袭时,可以先行发射一批(通常为一到两枚)导弹,制导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目标。在第一批导弹击中目标前,抗击第二个目标的第二批导弹可以先行发射。当第一批导弹击毁目标后,“飞蠓”90N的火控系统立即转向,引导第二批导弹击毁第二个目标。这样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抗击多目标的能力。当然,“飞蠓”90N作为点防御舰空导弹,也存在着射程近等种种缺点。最突出的缺点是,随着“饱和攻击”成为反舰作战的热点,“飞蠓”90N在对抗多目标时有点力不从心。

  除上述介绍的各型“红旗”导弹外,还有不少的“红旗”型号由于种种原因中途下马。此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红旗”家族又喜添不少新丁。据外刊报道,我国曾从俄罗斯引进了举世闻名的S-300系列防空导弹,其中国产化的S-300PMU1S-300V被分别命名为“红旗”15、“红旗”18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4-7-29 10:32:04 |只看该作者
发展新式武器,建设强大国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7-29 18:07:18 |只看该作者
好帖!长中国人民志气。

            毛泽东主席说: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7-29 20:17: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7-29 20:17 编辑
123 发表于 2014-7-29 18:07
好帖!长中国人民志气。

            毛泽东主席说: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7-30 05:35:17 |只看该作者
赞!

                     陈毅元帅说:“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07:10 , Processed in 0.02404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