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女友,感慨多年不见了,代表小超向你问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05:08: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女友,感慨多年不见了,代表小超向你问好                                                         2022-03-30 22:22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在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的途中,特意在云南昆明停留一段时间。这次他在这里见到一位特殊的朋友——初恋女友张若名。
图|张若名

说起张若名,邓颖超说:“我曾经觉得,如果周恩来不坚持单身主义的话,可能他们是最合适的了,别人也都这么认为。”
周恩来和张若名的第一次相识是在五四运动期间。那年17岁的张若名是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她和周恩来等人一起组织天津革命团体——觉悟社。
在社团里,张若名是一位熠熠闪光的明星,不但成绩优秀,而且长得漂亮,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他人爱慕的对象。而致力于中华崛起的周恩来,自然而然也被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吸引了。
带着青春特有的懵懂和激情,这两个才华相当的青年惺惺相惜。1920年,觉悟社组织抵制日货活动,周恩来和张若名不幸被捕入狱,关押半年。在这半年里,身为男子的周恩来扛起照顾张若名的责任,从工作到精神层面,情深意切。
同时共同落难的环境和遭遇,让两人的情谊瞬间发酵。虽然觉悟社里有学生活动期间不能谈恋爱的规章制度,但是这对有着共同理想的优秀青年,还是没有抵挡住爱情的诱惑,在与世隔绝的牢狱里,爱情渐渐萌发了。
半年后,在邓颖超等人的营救下,周恩来和张若名出狱。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并不明朗,考虑被捕社员的安全,周恩来和张若名踏上前往法国的轮船。
1921年,周恩来在法国浪漫之都的巴黎,先在法语学校补习法文,后到法国中部的城市继续学习法语,到了晚上则废寝忘食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
而张若名刚到法国,就在巴黎的一家工厂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同时在巴黎浪漫的街头,周恩来正热恋着整日笑靥如花的张若名,两人肆无忌惮在街头相拥,在黄昏时分的巴黎圣母院,对着艳丽的天空谈论《诗经》。热恋的日子总是美好的,两人共同度过感情最融洽的一年。
1922年,张若名加入周恩来等人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化名为一蜂,主讲共产主义研究会,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同时,她还经常为中国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文章。
图|周恩来

可见两人才华相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在大家都看好他们时,蔡和森却当头棒喝:“你不该沉溺美色,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双眼应该时时刻刻放在艰苦的工人群众身上。”
受此棒喝,周恩来幡然醒悟,明确了自己的信仰。
1924年,这是多事之秋的一年。这年张若名参加列宁追悼大会,作为中共代表发言,无意暴露身份,受到法国警察的秘密追查询问,险些被驱逐出境。那段时间,她朝不保夕,整天提心吊胆。
无奈之下,她搬进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学公寓。她像一名圣徒修女一样,在这个公寓居住几年,几乎没有和任何一个中国人见面,也没有说过一句中国话,暂时摆脱法国警察的追查。
祸不单行,同时因为她的出身问题,受到党组织的审查。
张若名出生在河北一个地主兼官僚家庭,祖父是附近的首富,父亲曾做过官,从小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出意外,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家闺秀。可偏偏意外发生了,几年后,张若名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
按理说,张若名的母亲是正房出身,日子并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偏偏由于父亲的偏爱,张若名的母亲饱受歧视,甚至虐待,处境悲惨。年幼的张若名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心灵被深深刺痛,性格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14岁时,张若名考取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邓颖超成为同班同学。此时伴随革命的浪潮席卷中国,张若名也在学校渐渐接触到新思想,打开一扇新人生的大门。
五四运动爆发时,张若名义无反顾冲向革命前沿,扛起革命的旗帜。但是她的革命行为却受到反动派的强行压制,被抓进监狱。在监狱中,她没有丝毫动摇,依旧挂念着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和战友们。

但是身为封建家庭出身的父母,十分反感张若名投身革命的行为。他们曾多次劝说,软硬兼施,让她放弃参加革命的行为,在学校好好学习。
张若名不仅没有接受,反而闹革命闹得更凶,坚持为革命奔走呼号。父亲一气之下,登报宣布和她脱离关系,不再给她提供生活学习费用,让她自生自灭,逼迫她妥协。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仍坚持从事革命运动,远赴法国。
然而她这样的背景,不可避免被怀疑,接受党组织审查。再加上法国警察的步步紧逼,让她感到困顿不已。
半年后,张若名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申请退出中国少年共产党,留在法国专心读书。对此周恩来认为:“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
于是一对少年才俊和貌美如花的组合,开在异国旖旎万千的爱情就这样生生夭折了。当然初恋是难忘的,更是难以割舍的,但是在周恩来的心里,初恋的爱情是无法抵过信仰的。
在他的心里,当一个人决定投身革命后,无论自己受到多大的委屈,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险都要坚持斗争下去,直到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息。
对此周恩来也对侄女说过:“她宣布退出党组织后,也就帮我下定了决心。我开诚布公地对她说明自己的爱情观,宣布中断我们的交往。”
其中的曲折,周恩来也是苦恼的:“初恋总是特别美好,要断开,决心很不好下。一开始,我也努力多次劝说过她,希望她能正确对待,能更加坚强一点,不要因为委屈就退党,可她听不进去。”
就这样,周恩来和张若名的爱情终止了。
分手后,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向坚韧的邓颖超展开追求。他托人给邓颖超送去明信片和信件,暗暗表明心意。一段时间后,两人在鸿雁传书中,确定了感情。
而张若名则决定走上求学路,从巴黎搬到里昂求学,并于1927年以三门专科合格的优秀成绩,进入中法大学学习,攻读博士学位。
图|张若名(左)

这一晃就是六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天已经黑了,张若名在宿舍坚持读书。突然她听到楼下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不断呼喊“张若名”。她下楼一看,只见一个男青年,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西装,戴着白色法国头盔。
他摘下眼镜,这不是周恩来吗?张若名大吃一惊。等待两人走近,周恩来让她不要声张,他的行动十分隐秘。于是二人悄悄离开此地,向附近的村镇走了一段路,走进一家小咖啡馆会面。
周恩来告诉她,自己去莫斯科参加会议,路过这里专程来看她,并告诉她,自己已经于1925年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代为表达小超的问候。
最后周恩来深情地说:“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也许我牺牲了,但是看不到革命胜利,也在所不惜。”
张若名看着这位曾经自己唯一钦佩的恋人,不由泪眼朦胧,不能自已。他们已分道扬镳,不复当年光景。
她很佩服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向他们表达了祝愿,希望他们能早日成功。她再次向周恩来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向他人泄露共产党的秘密。
夜深了,学校的大门快要关了,周恩来也必须离开这里。两人在咖啡店门前的夜幕下,握手告别彼此。
后来据周秉德所说,这次周恩来和张若名见面还有一件事。当时周恩来动身出国前,邓中夏将坐牢三个月省下来的津贴交给周恩来,托他帮忙给新婚的妻子小妹,在国外买一件最好最合适的礼物。
周恩来来到国外,因为不熟悉女生礼物,加上不熟悉国外行情,于是找到张若名,请她帮忙挑选。他相信张若名,虽然她脱离了共产党,但是绝对不会出卖曾经的战友。果然,张若名不仅没有出卖战友,还在里昂掩护周恩来的行踪,帮助周恩来挑选一块银质的瑞士表。
期间,经过朋友介绍,张若名与杨堃结识。杨堃是一位已婚人士,在里昂攻读理科硕士学位,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图|杨堃(kūn)与张若名

在渐渐相处中,两人关系更加密切。1930年春,杨堃与妻子离婚,坦然向张若名表达心意。张若名被他的坦诚和热情打动,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外出度假,不久返回里昂,专心投入学习。
凭借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和力争上游的精神,张若名寒窗苦读七年,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里昂大学的文科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
1948年4月16日的傍晚,一架飞机从空中降落至昆明机场。等到飞机降落,从飞机上走下几位疲惫不堪的乘客,其中有张若名,杨堃等人。这次张若名来到云南昆明,是受到他人邀请,来到云南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这意味着张若名跨入人生的最后一个里程——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是私立东陆大学,后改为省立云南大学,最后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年,著名教育家熊庆来教授担任校长,广纳百家,博采众长,邀请大批知名学者担任教师,开创学校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包括多个学科,规模较大的著名大学之一。在英国的书籍中,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张若名能够得到云南大学的邀请,可见其学识渊博。
刚到大学,校长热情接待了他们,并给他们准备一栋教授住宅,九家村1号一栋单门独院的二层小楼。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任教,其中的艰难可见一斑。
当时她主要负责文艺理论和世界文学史两门课程,并在外语系讲授法语。而除了法语,其他课程和先前在中法大学教授的课程大不相同,需要重新备课。所以她刚上任一年内,需要拼命编写讲义,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
长时间下来,她的身体渐渐变得衰弱,失眠和高血压纷至沓来。直到1949年昆明解放,张若名成为一名新中国公民,生活和工作都步入稳定时期。就在张若名努力改造自己,投身建设社会之际,迎来和周恩来的最后一次见面。
图|周恩来

那是在1955年4月7日的晚上,云南大学的党委书记上门拜访,告诉张若名夫妇,明天早上七点省委统战部部长要和他们见面。他们虽然感到疑惑,但是还是在第二天早晨如约而至。见面后,部长告诉他们,是周恩来要见他们。
原来周恩来和陈毅等人来到了昆明,准备在这里乘机飞往缅甸仰光,再由仰光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途中经过昆明,周恩来特意会见张若名。
上午八点,在龙云故居郑庄,张若名夫妇和周恩来会面了。周恩来先是握住杨堃的手,向他问好。他们结婚不久,他就知道消息了,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有名的教授了。接着周恩来大方转向张若名握手,感慨道:“多年不见了,你还好么?身体好吗?”
紧接着又大声说:“小超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替她向你问好。她的意见,我当然要照办了。”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接下来,周恩来和杨堃谈论起民族问题。陈毅则和张若名谈论起法国文学,四人分成两个小组,谈论很长时间。11点左右,陈毅出去了,周恩来就和张若名夫妇二人说些话。
二人向周恩来讲述多年来在政治学习方面上的收获,作了简单汇报,并说明他们都在努力争取加入共产党。时隔多年,张若名再次申请加入共产党,周恩来十分高兴,提醒他们要反复阅读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他还说,对于西方的东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照搬,必须是有选择地批判和接受。这一番话,不是来自上级的训诫,也不是来自官场的文章,而是身为朋友的期望,让张若名夫妇倍感舒适。
此刻周恩来将初恋张若名,真正当成了朋友。他和侄女周秉德说过:“你知道世界上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只有恋人,还有友情,不能成为妻子,却还能成为朋友嘛!”周恩来和张若名就是如此。虽然她不能成为妻子,但是却成为了朋友。
会谈结束,几人共进午餐,饭后室内只剩下他们三人。张若名觉得这下轮到她和周恩来说话的时候了。她有很多话想说,可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些年她很苦恼自己还没能重新入党。
图|张若名与杨堃

而且入党要写个人自传和简历,可她对三十多年前的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特别是一些时间,人名和一些人的职务名称。想到这里,她就抢先开口,询问她当年入党的情况。周恩来简单明确,你当年入的不是团,不是党。
张若名大吃一惊,很不理解,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一旁的杨堃,也很奇怪,这和自己当初的记忆很不相同。按照记载,张若名当年确实加入了共产党,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多年后,回顾这次经历,杨堃好像明白了答案。也许周恩来这么说,是在保护张若名。
会面结束,周恩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张若名夫妇都作出肯定回答。事后,周恩来从亚非会议回来,和邓颖超与侄女说起过这件事情。
周恩来说:“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结婚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不错。”
周秉德惊讶道:“七妈,这是真的吗?”
邓颖超说:“是呀,和你伯伯一起去法国的张若名,原来他们的关系比较好......”这是他们谈话的一部分。最后邓颖超还问周恩来,他怎么不拍一张照片呢?让她看看她现在有什么变化。
两个月后,张若名夫妇收到来自北京的信件,邀请他们去北京工作。杨堃回忆:“我记得对于张若名的安排很具体,让她担任外交部外文秘书,主要接待讲法语的外宾,同时兼任全国妇联的法语翻译。我则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很高兴,但是张若名不太喜欢做外交接待工作,就拒绝了。”
然而没想到,巨变突然发生了。事情的起源源自张若名的长子。
她的长子叫杨在道,长大后在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保定工作。工作过程中,他不可避免产生一些思想政治的不同见解。张若名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儿子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于是在信件中耐心教导他。
并为了表示忠诚,她将儿子写的信件全部交给党组织,以此显示自己的坦荡无私,希望党组织给予思想帮助。她坦荡表示,对党组织绝对忠诚。然而现实没有那么幸运,她的儿子被送去劳动改造。
困境之下,张若名想到周恩来提起让她去北京工作的事情,于是给刘清扬写信,希望得到周恩来的帮助。可周恩来当时已经不担任外交部长,并不能擅自做主,只能作罢。
就这样,张若名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难。一时想不通,她选择离开了人世,让人唏嘘不已。当时杨堃恰好去了北京参加会议,会议还没开完,就收到云南一份电报,上面写着张若名病重的消息。杨堃一下子惊呆了,急忙赶回云南,却只见到张若名的骨灰盒。
图|周恩来夫妇

多年后,在长子杨在道的努力,周恩来夫妇的帮助下,证实张若名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的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她在这一时期为革命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
在记载中,1931年,张若名曾经回国定居,在北平中法大学担任教授。后来北平沦陷,她拒绝为日寇工作,宁愿在家休闲,直到接受云南大学的邀请,才再次任职。并且在任职期间,她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从事教学工作,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时光荏苒,时间给予历史正确的判断。那次在云南的见面,成了这对曾经的恋人最后一次相见。就像周恩来所说,这世界上不止有夫妻之间的关系,还有珍贵的友情。
因为两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不同,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是他们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周恩来是很信任张若名的,当年在天津,他们还在一起坐过牢,了解她的人品。
虽然她后来没有从事革命活动,但是她也没有站在敌人的一方,出卖他们。他们可以做永远的朋友,像这样豁达的胸怀,纯粹的情谊,也是少见。
后来周恩来谈起张若名,眼里有着一抹淡淡的温情,那是专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情谊。周恩来的这段短暂的初恋,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相见,没有互相埋怨,也没有互相指责,而是成为另类的朋友。
对于这段感情,周恩来也从不回避,一向坦然面对。因为从张若名的经历来说,她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她敢于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远赴国外,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女博士。毫无疑问,她的知识层面是丰富的。和这样一位女性有过一段短暂的爱情,也是特殊的经历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18 , Processed in 0.0087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