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4年,记者采访害死杨靖宇的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2:1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84年,记者采访害死杨靖宇的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2022-04-18 12:39                    
           1931年9月,日本对我国的东北三省发动占领活动。南京方面惧怕日本实力庞大,因此主动撤离东北。而东北的地区各界力量也深知日寇残暴,于是自发起来抗击日寇,一时间,义勇军风起云涌。

1932年,瑞金方面发表声明,声称中华苏维埃政权对日宣战,并且,在领袖指示下,黑龙江地区出现了红35军等红军番号——这也是极少数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军部队。随后不久,我方又发起成立东北抗联,通过白山黑水等地理优势,和日军进行斗争。
很多人印象里,认为东北抗联主要以游击队为主,兵力较少:比如东北抗联的一个师,满打满算只有百余人。但事实上,东北抗联虽然人少,但由于作战顽强,以至于1937年以后,日寇在东北的很多兵力,都被抗联拖住。这就意味着,抗联也为关内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取得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抗联将领里面,最为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杨靖宇了。

1、铁血抗联
杨靖宇于1932年奉命带领游击队抗日,并在1934年成立东北抗联总指挥部。杨靖宇在和日军较量的过程中,充分懂得活学活用红军的经验:那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进攻日寇不足之处。比如日寇军力强大但是基层掌握薄弱,而东北抗联可以通过基层工作,和日寇进行游击。就这样,杨靖宇的游击队,给日寇带来巨大的打击。
日寇为了消灭抗联,于是想出了一个十分歹毒的方法:那就是合并村落,将老百姓集中在一起居住,这一度导致东北很多地区出现“百里无人烟”的局面。
这一歹毒手段,让东北抗联的一些不坚定的人产生了动摇。有的人选择离开抗联,隐姓埋名做了平民。而有的,则选择出卖革命。

2、叛徒程斌
在叛徒里面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程斌。程斌是杨靖宇麾下的师长。起初,不谙世事的程斌被杨靖宇收养,并在杨靖宇的收养下,成为了一名抗联干部。不过,在1938年的时候,程斌由于对革命的前途产生动摇,于是带着自己部下的抗联战士投降日军。
说实话,程斌的这一百多人对日军来说,起不到太大帮助。不过日军却发现这一百多人意义很大。因为这可是东北抗联里面,罕见的成建制向日军投降。日军觉得如果炒作此事,肯定会给抗联的士气带来打压。于是日寇将程斌麾下的这一百多人,改组为“程斌挺进队”,并指派这支队伍进攻东北抗联。并且,日寇还希望:能够通过程斌投降日本,被日寇“重用”,而带动更多抗联志士当叛徒。
程斌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叛徒张奚若
而叛徒张奚若,是程斌之外,危害最为特殊的叛徒。说特殊是因为张奚若在抗联里就是个普通的机枪手,不像程斌是干部。但是,如果认为他是一个小人物,但杨靖宇却是被他用机关枪打死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抗联叛徒的互相检举下,张奚若杀害杨靖宇的事实被发现。不过,由于缺乏物证,所以只能将张奚若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1984年,记者采访还健在的张奚若,想让张奚若说说自己当年的行为,哪料到张奚若一口咬定自己没参加抗联,更不认识杨靖宇。甚至记者拿出当年张奚若和抗联其他叛徒的合影,来质问张奚若,张奚若也依旧一口咬定:照片的人只是和自己相似,但真的不是自己。

张奚若的表态让很多还健在的抗联战士耿耿于怀不已,但考虑到法律规定,这件事已经过了追诉期,而且证据不足,因此,战士们只能愤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0:40 , Processed in 0.0074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