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知青带回城的配偶:上户上出“假离婚证”,打架打出户口迁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8:51: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被知青带回城的配偶:上户上出“假离婚证”,打架打出户口迁移                                                         2022-05-12 09:44                                       

                        在城市当中,“知青配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也有着也许不为人知的“进城之旅”。
几十年前,他们是农村里打光棍的“剩男”。在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一批女青年走进了农村,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便得以有了“抱得美人归”的机会。然而,知青返城催得众人纷纷离开农村,但与当地农民结合的女知青则陷入难境。
离婚回城的不在少数,抹泪留下的也有部分。同样还有一些女知青,通过各种方法将自己的乡里爱人带回了城。而这些被知青带回城的配偶最后怎样了?今天,我们便走近那些被带回城的知青配偶。

返城返得旁门左道
在知青的婚姻当中,按照配偶的籍贯来做分辨,通常有几类情况:夫妻双方同为一个城市中的知青;夫妻双方并非一个城市的知青;知青与当地人结为夫妻。
在下达返城政策后,通常第一类是最为简单的:同单身的知青一般,办了返程手续,就可以双双返回到原来的城市。

但第二类与第三类却在规定当中难办了起来——原所在城市通常是不接收非本市的知青配偶,更不接受与本市知青结为夫妻的农业户口知青配偶。本身对于城市而言,编制与岗位都是有限的,一说外调更是人头涌动,若是再拖家带口回城,恐怕难以消化。
知青与当地农民的结合,是尤其难办的情况。在下乡的过程中,女知青或因日久生情,也或因久在农村无望,又或者是眼看年龄大了……当即“下嫁”的情况不在少数。

而在当时,离婚也成为了回城的必须条件之一。在众多城市当中的条例里,甚至明确仅单身的知青才可通过招工的途径回城,而乡里的已婚知青并不拥有回城的条件与权利。只要结婚,便必须留在当地。将户口迁回原来城市的方式很简单、也很单一——离婚
若是的确婚姻并不幸福的,这时便可直奔主题而去、将目光盯紧在前途之上,这算真离婚。尤其对于一些女知青而言,同农民的婚姻结合很多时候是在出于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
而另外一些不愿留、也不想离的,只能去钻制度的漏子——假离婚,回城再想办法把家人接来。
实际上,在那个“离婚”还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年代,这已经是最为出格、也是最极端的办法了。而假离婚的离婚证也并不假,虽然事实婚姻是存在的,但是这条路风险不小——从“假离婚”走到“真离婚”的例子数不胜数。
毕竟从离婚到复婚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无论是异地分居的苦痛或是见异思迁的隐患都是问题。

虽然在“离婚”后,知青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病退、考学或顶替自家职务等才可回城。但在回归城市的强烈愿望前,“假离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回城与婚姻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子女的城市户口问题,最后便成为了这第三类人的“最佳选择”。

上户上出“假离婚证”
除了上面的情况,还有上户上出“假离婚证”的,以下说个例子即可明白。
张玲最开始,的确是想留在农村的。
对于许多女知青而言,与农民结婚便意味着真正与脚下这片黄土有了一些更为实质、更为深层的联结,同时也意味着与城市生活的分割。但还是有一些女知青在抛却情感的缘故以外,做了这个选择。

同时,下乡后期的她受旧疾影响无法再从事农活,于是丧失劳动能力与经济来源的张玲不得不走这条路。
刚小和她年龄相近,也是村里最好的劳动力。在张玲眼里,刚小母亲的作风问题和自家成分不好的问题刚好维持了一种“平等”。而她渴望甩掉这个包袱,让二人去建立新生活。

日子一天天地过,张玲逐渐先后生下了几个儿女。而婚后的张玲却发现,刚小有赌博的坏毛病,这个家庭在不富裕的条件和丈夫好赌的情况下每况愈下。
她常常思念家里,却又放不下自家的小孩儿——这时,上面下来了为老知青安排工作的通知。这份意外之喜,将张玲的户口从农村带去了呼市吉宁段的大集体里去。
熬过线路上艰苦的工作过渡期后,张玲开始琢磨起孩子的户口问题。虽说孩子跟母亲,但自家小孩的户口还没上来,派出所也说年龄大了、不符合转户口的条件。这时张玲灵机一动——办离婚手续。依着财产归男、孩子归女的条件,给小孩把户口上了。

为了办这个假离婚,张玲费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公社中刚小的亲戚阻挠,说刚小好赌、离了只能打光棍,也不听张玲解释的假离婚。她只好又找了桶牛奶,托着村民证写了封信才办好。然而粮食关系又不能少,张玲为此周折颇多地求了送礼几趟,勉强把孩子户口上到集体户口上。
刚小见妻子都迁走了,便也不愿在村里待着,准备出来做事。他和张玲寻着铁路旁边的空地盖了间小房,落得下脚处。但刚小身上的户口问题却迟迟无法解决。

为此,张玲还与其他女知青一起写信到了上面,其中提到:寻得个农村青年,本来已经够苦的了,难道还让我们当现代陈世美,抛弃他们不成?我们并没有这种想法,都是有良心的,但一直两地分居的情况与困难,不该早些解决吗?
虽不知道这封信是否真的起了作用,但没过多久,批准给农村配偶上户口的通知就下来了。对张玲而言,其实刚小转户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心——有户口在农村,还能有自留地种,这下一转出,也没有工作可分配,只能做买卖了。
刚小的户口随着妻子的迁到城市里,从收鸡蛋小买卖做到了杀羊卖肉。由于刚小人好、能干,这番买卖做得风生水起。最开始盖的楼房又恰逢拆迁。终于,这家人得以住进了楼房里。

打架打出户口迁移
当时的人们,除了通过“真离婚”、“假离婚”返城,还有闹出家庭矛盾的,以下这对小夫妻是典型的例子。
在大家都忙着办病退回城的关键时刻,小赵和小薛一对夫妻却爆发了内战——在家里痛快打了一架。

工友闻讯,纷纷赶到现场来:饭桌翻在一边、暖水瓶碎得不像样,水和饭菜洒落一地。小赵坐在地上抹着泪,小孩也在床上被吓得哇哇大哭。小薛更是通红着脸,手指着自家媳妇儿,嘴上骂骂咧咧。
周围聚着的一帮,不外乎是看热闹的,其中调解的、讲小薛的、哄孩子的也都有。
这几板子下去,两个人对婚姻的态度却不约而同地硬朗了:离!
工友看不下去,一个个来劝着小薛:好不容易追来的媳妇儿,凭什么要离了,做错事了好好向人家认错不行?可没多久,小赵就去递交了离婚起诉书,一纸上书到了法庭,起诉要与小薛解除婚姻关系,原因是对方醉酒打人。态度十分坚决。

但当地刚有了附近镇子“离婚成风”的形式——为了独身知青返城的政策,许多夫妻出此下策,一时间,隔壁镇的法庭门庭若市了。
这边自然不敢松动,甚至找到了这对夫妻要好的工友做询问工作:他们到底是假离婚、还是真离婚?便要保证了是百分百假离婚,这才算完。
法院的程序并不简单,许多家庭也因此弄假成真了。小薛和小赵也要调解。为了这个程序,大家在家里演练了一番,最后小赵发挥得像预演一般。
面对审判员的提问也对答如流:为什么提出离婚?喝酒砸家具、打人;打过几次?三次。或者是五次;打得厉不厉害?头破血流,腰也受伤了,住了院。总结一番:日子算是过不下去了。

调解无效,再进入分居阶段,最后算是顺利离婚了。然而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走完,一切如初。队里的人实际上也心照不宣,保持着原态。演得再好,也知道是演的。
在小薛的帮衬下,小赵办了回城的手续。小赵爸爸从岗位上提前退休,留了位置让小赵带着孩子顶了上来。然而回城后,复婚反而是小事,眼下的户口问题才是最为当紧的。
在大呼隆的返城热里,许多人都按捺不住了。虽有国家户口政策在上,不许没有准迁证的人办理户口迁移,但群众不理政策、领导也无法了,只能将户口开下去,最后便造成了“口袋户口”的问题。

而小薛便在风波中成了“黑户”。没有户口,也没有分配工作。一家三口挤在丈母娘家的小房子里,家里开支的眼睛全盯紧在小赵一人在集体企业里的工资了。
摆在小薛面前的难题很现实,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也顾不上以往的好面子了。为了生活,卖菜、修鞋、蹬三轮和做散工,能尝试的工作,他统统都干了一遍。
跟着老婆孩子返了城的小薛,虽然有了城市户口,自己却丢掉了兵团的工作,也丢掉了往日的尊严。苦闷之余,小薛也和有着相同处境的兄弟伙寻求通道,去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情况。当地政府也逐渐有了回音。
在一番努力下,他们补上了劳动保险手续,每月便宽裕了些。对小薛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终于算作城市的人了,这下好挺起腰板走路了!

离婚离出“死亡证明”
有人钻制度的空子,自然制度也会有所警觉——到后来,对于“离婚”的审办越来越严格了,甚至部分地区暂停了这项条例。为此,方法便应运而生:丧偶。
离了婚可以复婚,可是丧偶如何再“起死回生”呢?郑羽这家用的便是这个法子了。眼看“离婚”也无望,选了开具死亡证明的下下策。
郑羽和林晓月的结合并没有任何勉强之意,是活脱脱的自由恋爱。作为一个眉清目秀又吃苦耐劳的农村小伙,娶个女知青也不算意料之外。

在大量知青回城之际,林晓月已经在学校里分配到了教职。但回城对于知青而言,可谓是如天上月一般的向往。此时的夫妻俩都很踟蹰:就是假离婚行不通了。还能做点什么呢?真办丧偶,且不说证明难打、关系难走,情感上对双方来讲也不好过。
好好的丈夫,要印在火化证明上、印在死亡证明上,这可怎么叫人好受?
再难过的心情,也抵不过妻子孩子的前途。郑羽一咬牙,帮着办完了手续。从此便成为了一个“亡者”。林晓月带着孩子回城做老师,不仅让家里匀下一间平房来住,还把郑羽接了过来。

林晓月将自己丈夫的付出看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刚回来没多久,她便筹划着要去派出所打结婚证明。二人回去只讲是丈夫去世、改嫁小叔子,于是郑羽顺势改了名,两人有了“第二次婚姻”。
有了新身份的郑羽,即使再是待在城里打工,但各方面都比之前好了不少。
待过了许久,政策宽松不少后。林晓月瞧准了时机,将郑羽以知青配偶的身份把户口迁进城。但每每回乡,郑羽便总放不下那桩子事儿,向乡中邻里大吐苦水:“我是死过一次了,火化证明都有了!”
年过半百,在家中分房、孩子成家后,郑羽也算是真正融入了城里。悠然过起退休生活时,还算周遭里比较幸福的际遇了。

结语
人常常受制于时代的大背景,从而衍生出一些具有特殊色彩的行径。知青带知青配偶回城的理由虽然有所不一,七周年有为爱情、亲情,也有为家庭、孩子。即使因素诸多,却无一不是在那个时期才独有的景象。
跟进城的知青配偶结局尽不相同,受制于制度政策、个人时运之下运转。虽在不少人眼里,他们是占了天大的便宜。然而在这条道路上的心酸与无奈,只有当事人才明了。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他们为了家庭放弃了自我、走上一条不明的前路,也付出了莫大的勇气。由此可见,前途与家庭兼顾的愿望仍是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章德宁,岳建一编. 青春祭坛 中国知青情恋报告[M]. 2013
[2]王海军. 知青配偶[EB/OL]. 2011
[3]刘小萌. 中国知青口述史[M]. 2009
[4]闫丽达. 抗争性政治视角下女知青离婚口述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7-6 01:18:24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2-8-9 06:44:44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2-9-12 04:09:24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22-10-18 03:20:47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22-11-17 03:27:3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22-12-22 02:44:14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8:50 , Processed in 0.0142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