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用197万发炮弹也“拿不下”上甘岭,志愿军究竟有什么高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20:4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军用197万发炮弹也“拿不下”上甘岭,志愿军究竟有什么高招?                                                         2022-04-23 10:42                                       
                 据《人民日报》记: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战况惨烈
1950年,由于美国的加入,导致朝鲜战争战局扭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将战火引到鸭绿江。

而由于这一变化,导致战火一度给我国带来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立即派出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
从1950年到1953年的3年期间,志愿军面对强大的美军,丝毫没有落在下风,他们顽强拼杀,让美军节节败退,无数次的血战中,令美军损失惨重。
而在朝鲜战争中,上甘岭战役是一场令美军至今都闻风丧胆的战争。
“联合国军” 发动攻势的目的,是企图扭转被动局面,然而结果却完全相反。
当时美联社报道说:“这次金化的战役,现在已到了朝鲜战争中空前未有的激烈程度。在人员的伤亡和使用的大量物质上,除了1950年盟军在北朝鲜的惨败情形外,是空前未有的”。

在这场交战中,双方的炮火密度,远远超过了二战中的任何一场战役,双方争夺阵地反反复复高达59回,志愿军击退美军900多次,共计十万人在这场战争中厮杀,而至少有4万多人都倒下了。
1952年的11月25日,这场战役终于落幕。根据资料显示,在这个最多只能放下两个连的地方,志愿军却先后投入了4万多人,并打出了炮弹45万发。
而联合国那边,投入了6万多人,以及炮弹197万发。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中国英雄战士层出不穷,创造奇迹战胜美军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集结了170多辆坦克,数千门火炮以及空中支援,企图拿下上甘岭上。
当时,无论从什么方面看,志愿军都是完全没有能力可以守住上甘岭阵地的。如果是换成很多国家,那么可能在战役打响之前,就已经举手投降了。

但是,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依然战胜了装备精良的美军。
这离不开跟战争中的英雄们的无私奉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这些英雄:“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就例如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4.5万人的第15军各级战斗英雄共12383人,占全军总人数的27.5%。
抗敌猛攻有高招,依托坑道取得胜利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用197万发炮弹也拿不下上甘岭,志愿军究竟有什么高招?
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依托坑道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抗敌,发挥出最强大的能量。

在敌人进攻时,志愿军就依托表面阵地野战工事进行顽强的抗击。
而当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后,志愿军就退入坑道。在对敌实施反击时,则以坑道为出发阵地,缩短冲击距离,取得反击的突然性。
志愿军依托坑道与敌争夺表面的阵地,从而迫使“联合国军”投入更多兵力,而这却反倒给志愿军更多杀伤消耗敌人的机会。
此外,志愿军还利用夜暗,组织小规模偷袭、强袭以及骚扰。
经过无数次的生死大战,志愿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捕捉战机,最终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在上甘岭,中华民族找回了失落百年的尊严以及自信。从此,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也基本确立。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小结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正义战争的胜利,同时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胜利。
中国从来信理不信邪、服理不服霸,决不会接受任何的外来干涉,也决不会屈从于任何的外来胁迫,一如既往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抗美援朝战争史》、《论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25 , Processed in 0.0075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