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
2022-06-08 13:00:58中国网信杂志
浪淘天地入东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 无边波浪拍天来。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信息革命的发展浪潮。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历史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从新中国建设初期“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创造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一路奋起直追、勇毅前行。在沧桑巨变中,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阔步迈入信息革命的历史进程。
当前,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大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曾经痛失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攀登世界科技之巅的梦想,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新时代的中国乘势而上、奋楫前行,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上书写了信息化发展的精彩篇章。
勇立潮头逐浪高,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信息革命历史机遇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深圳调研考察时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
“时代”,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词汇。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时代是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现象的总和,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认识和把握时代问题,是党和国家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的前提和基础。
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只有敏锐的智者才能率先感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阶段和世界潮流作出的重大判断,是长达几十年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成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思索信息时代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当时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习近平同志已经敏锐认识到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
在计算机、互联网尚未广泛普及的世纪之交,习近平同志就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数字福建奋斗目标,由此开启了福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习近平同志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并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打造了“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
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催生全球范围的产业变革,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信息化领域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能否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浪潮,事关民族、国家、政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发展互联网、有效治理互联网,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后改为委员会),明确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分析新一轮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系统阐明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对我国信息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从华北平原到八闽大地,从“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长期的地方和中央领导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准确把握信息时代脉动、敏锐感受时代声音、科学回答时代命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一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画卷正在新时代的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并日渐绽放异彩。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图/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三千水击徙沧溟,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13年9月30日,正值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集体学习。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不在中南海,而是放在了北京的中关村。
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围绕信息时代前沿问题进行集体学习,直接相关的就有近十次之多。
2016年10月9日,学习实施网络强国战略;2017年12月8日,学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8年10月31日,学习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2019年1月25日,学习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0月24日,学习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2020年10月16日,学习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2021年5月31日,学习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1年10月18日,学习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这种学习既是知识的交流,也是面向全党全民的宣介动员部署,引领推动我们这个曾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跃升为科技大国、创新大国,保持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当今世界,可以说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主动适应信息革命潮流,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很少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对信息社会发展大势有着高度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对互联网有着如此深刻清醒的认识、长期深入的思考、科学系统的阐述。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明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网信系统坚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当前,信息化发展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潮流激荡,万泉奔涌。
中国人没有丝毫懈怠,在信息化领域逐渐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抢占信息时代发展主动权、竞争主导权。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信息技术迭代迅速,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建设网络强国道路上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移动通信是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带动最显著的高技术领域,对材料、芯片、器件、仪表等领域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我国移动通信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重大跨越。
近年来,我国加大光通信、毫米波等基础技术研发力度,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2018年6月,3GPP发布首个全功能5G标准,我国研究提出的服务化网络架构、统一空口架构、极化码、大规模天线等多项核心技术纳入5G国际标准,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目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5G网络,5G基站总数达161.5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
随着5G全球商用部署,6G愿景需求、关键技术等研究也正在展开,泛在互联、普惠智能、全域覆盖、绿色低碳、内生安全等技术创新值得期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武汉的烽火科技集团和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察看公司研制的芯片、光纤等高科技产品,了解产品性能、国产化率、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等情况。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企业负责人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多次对企业创新提出殷切期望,无论是到重庆考察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还是到济南高新区考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嘱托把创新搞上去。
近年来,我国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牛鼻子”,集中资源力量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强化政策支撑保障,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了政策协同、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工作格局。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加快发展,国产操作系统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上榜总数多年蝉联第一,光存储、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要成果,部分领域形成全球竞争优势。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同师生们亲切交谈。图/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石,已成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IPv6、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IPv6地址数量跃居全球第一,活跃用户数达6.74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10.59%,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40.14%。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具体施工期。工业互联网已经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中得到应用,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2400个。北斗导航系统已在20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总用户数超过20亿。
人们发现,数字“新基建”正在取代“铁公基”,成为东方大国的崭新名片。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正在从互联网时代的“后来者”努力成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引领者”,通过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创新,为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对发展数字经济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战略思考和宏伟布局。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伴随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新常态要有新发展,新发展要有新动能。中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活力和无限潜能,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十年来,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加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至73.0%,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社会。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壮大,发展韧性显著增强,数字经济规模连续数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网络支付规模超9亿,移动支付、无现金生活在中国随处可见。
有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去欧洲访问,一位政要好奇询问:“你们平常用手机支付吗?”仍然主要使用信用卡的欧洲人对中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感到吃惊,感慨“这件事简直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还不止于此。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2亿,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9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数字化生活已经从科幻逐步成为现实。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这一次,中国走在了时代前列。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
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变革着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正在与各行各业发生“化学反应”,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具有强大活力的应用不断浮出水面。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持续升级,涌现出一批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引导互联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推进。
2022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我国在线服务指数排名已迈入世界领先行列。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过程中,“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电子政务服务理念在全国推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9亿,“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广泛实践,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总书记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当前,我国正在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智慧城市建设前景广阔。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发展应有之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深化信息便民惠民按下快进键。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抗疫让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疫情的精准防控。在实现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数字化是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数字技术持续助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提升,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2019年9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镇,草原移动信号塔。 风劲帆满海天阔,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
同年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通过规划前瞻部署,一锤接着一锤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成为未来五年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任务书、责任状和路线图。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之大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世界格局演变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
近年来,美国悍然对我发动贸易战,在舆论、科技、金融等领域动作频频,不遗余力打击中国,以莫须有的理由将数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其所谓实体清单,横加制裁。
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共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有理有利有节开展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施行。这部新时代中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实施。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大国大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一片大海连接另一片大海,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我国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搭建数字领域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主场平台作用。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及经济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公正、合理、透明的治理体系和规则体系,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数字文明,带给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尽想象。
有西方学者预测:“中国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尽管只是一个乐观的预测,但我们完全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称,当前美国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领先其他国家。一批亚洲经济体取得显著进步,显示了全球创新核心区域逐渐东移的趋势。
艨艟巨舰直东指,浪淘天地入东流。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信息化发展,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代际跨越,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亿万民众,信息化持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实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的未来景象已经清晰可见。
东方红处升霞柱,怎见人间足壮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牢牢掌握数字化变革历史主动,努力打造数字中国发展新优势,信心百倍地迎接新挑战新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信息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