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奬给我们一个北大招生名额 [打印本页]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2 22:58:52     标题: 奬给我们一个北大招生名额

奬给我们一个北大招生名额

蒋光复

1965年,我们一批200多个知青到西丰县安民公社插队落户,分散在几个大队十几个自然屯。我和二十几个知青落户在安民屯——安民大队的第三、第四小队。

安民屯在山沟里,在辽宁和吉林两省的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这里文化落后,很多孩子小学没有毕业,就参加劳动了,在生产队里叫“半拉子”,是半文盲。至于整劳力,基本上都是文盲。

农闲的时候,农民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更谈不上读书看报了。于是年老的、年轻的都“打小牌”(一种赌博),整夜不回家。有的输光了一年的劳动所得,有的家庭为此又闹又打。
第四小队的知青肖鸿文决心改变这种状态,开始在农闲的时候办农民夜校,教农民文化知识和农业新知识。看见四队肖鸿文办起了农民夜校,我也就在三队办起了农民夜校。这件事得到了党支部书记和小队长的大力支持,农民们也很欢迎。每天晚饭后,各家都带着饭桌到小队部来。除了小孩子,几乎是全家都来。小队部平时开会也没有上夜校来的人多。饭桌摆在小队部的大炕上,一家一家都围着桌子,学写字。邓二哥是个劳动能手,在队里是一个能说能干的人。一次让他出来到黑板上写“刨茬子”三个字,他涨红脸,在黑板上用力写,还没写完两个字,就顺脸淌汗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几个年轻人一个劲的起哄,大喊:“你不是能吗?下去吧,下去吧!”每天晚上,农民夜校成了生产队里人们最爱来的地方,最热闹的地方。

县广播站报道了我们的夜校,我们的夜校出名了。这时候文革已经开始,县委派工作组总结我们的经验,“支左”的军宣队也来总结经验。他们很忙,有时候研究夜校的经验整夜开会。最后命名我们的夜校为“五七夜校”,是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意思。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五七夜校”的经验,毛远新在省里亲自听取我们大队妇女队长的经验汇报,一时间,“五七夜校”红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正好大学开始招生,各地推荐工农兵学员,省里特地送给我们大队一个北京大学的招生名额。大队的妇女队长上了北大,因为他在大队是主管教育的。

呜呼,出了一个“五七夜校”,县革委会有了成绩,军宣队有人为此升了官,妇女队长上了北大,其实,他们在夜校上课的经验,一次也没有。至于肖鸿文和我,虽然是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即使我们再怎样地努力,也只能永远在这里接受“再教育”。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3-5-13 04:42:25

本帖最后由 浅草 于 2013-5-13 04:43 编辑

非常熟悉这种政治空气。在不同岗位上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和遭遇。
值得欣慰的是,一切都过去了。我们之所以还忆起这些,就是希望
不要“妖雾重来”。我们不是已经“可以教育好”了吗?
作者: 纤纤小雨    时间: 2013-5-13 20:09: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4 10:11:15

浅草 发表于 2013-5-13 04:42
非常熟悉这种政治空气。在不同岗位上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和遭遇。
值得欣慰的是,一切都过去了。我们之所以 ...

谢谢。一方面我们积极地接受这种教育,希望对自己有一个认可;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还有跟这种教育不同的东西,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和优势,所以我们成长得更好。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4 10:14:57

纤纤小雨 发表于 2013-5-13 20:09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表现也没有用。具体的事情你做,他们做不了,成绩是人家的。我当年 ...

那样的教育和政策毁了几代人,包括认为必须“被革命”的和自认为是“革命”的。社会正在进步,虽然我们还担心那样的日子重演,但是历史的潮流绝对不会倒退的。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 云里峰    时间: 2013-5-14 10:49:38

文章写的不错,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发在论坛上。
作者: 归根    时间: 2013-5-14 13:21:33

用古道手法描写古朴民风     用自然主义“刀法”剖析中国式政治现象      文章虽小不失上乘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3-5-14 19:58:49

鼓角临风 发表于 2013-5-14 10:11
谢谢。一方面我们积极地接受这种教育,希望对自己有一个认可;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还有跟这种教育不同的东西 ...

又在报上看到了你的诗。欣赏。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5 09:20:33

归根 发表于 2013-5-14 13:21
用古道手法描写古朴民风     用自然主义“刀法”剖析中国式政治现象      文章虽小不失上乘

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小事儿,说说而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谢谢你的鼓励。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5 09:21:27

浅草 发表于 2013-5-14 19:58
又在报上看到了你的诗。欣赏。

谢谢你的关注。还请多多批评指导。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3-5-15 12:21:47

鼓角临风 发表于 2013-5-15 09:21
谢谢你的关注。还请多多批评指导。

向你学习勤奋,愿看你的新作。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7 10:30:20

云里峰 发表于 2013-5-14 10:49
文章写的不错,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发在论坛上。

谢谢鼓励,问好。
作者: 鼓角临风    时间: 2013-5-17 10:31:04

归根 发表于 2013-5-14 13:21
用古道手法描写古朴民风     用自然主义“刀法”剖析中国式政治现象      文章虽小不失上乘

谢谢你精彩的点评。问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