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文与书有何区别,甲骨文揭开初始本义,难怪甲骨文不叫甲骨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2-6-22 07:15:00
标题:
文与书有何区别,甲骨文揭开初始本义,难怪甲骨文不叫甲骨书
文与书有何区别,甲骨文揭开初始本义,难怪甲骨文不叫甲骨书
2022-06-15 08:48
古代有隶书、楷书、草书,为何没有隶文、楷文、草文一说?
古代为何既有篆书之说,也有篆文之说?
现代为何只说甲骨文、金文,而没有甲骨书、金书一说?
所谓文与书,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字体的含义,在一定语境中可以通用,但为何除了篆文又称篆书之外,其他字体要么是文、要么是书,泾渭分明,而不是书与文通用?甲骨文揭开书与文的初始本义,原来两者区别太大了。
01
古史记载,蒙恬发明毛笔,中国人从此开始使用毛笔写字。但甲骨文中的“聿”、“书”等字,非常形象地表明商朝至少已有毛笔雏形。
甲骨文中的聿(yu,见下图)字,由左右两部组成,左部犹如一支笔,下面还有分叉,与毛笔非常像,右部是一只手的形象,合起来就是手握笔。甲骨文中的书字,就是在聿字下面加了一个“口”字,像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因此本义就是书写、记述,后来慢慢引申为名词,成为简册、典籍、文书、信函等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甲骨文中还有“册”,就是以绳索将竹片或木牍穿串成为简牍的形状,周人说商人有册有典,这都说明商朝已有简书,而简牍之存在,无疑表明商代已有毛笔字。
通过这些文字的字形可知,商朝至少已经出现了类似毛笔之类的笔。也就是说,书的初始意思是用毛笔书写,或者说用毛笔书写的文字才叫书,而甲骨文是刀刻文字,不是毛笔书写的文字,因此叫甲骨书显然不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在殷墟甲骨文、商代玉璋、青铜铭文等上面,学者已经多次发现毛笔痕迹,不少文字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再用刀刻写。显然,诸多事实证明商人的日常书写是用毛笔完成的,只是由于祭祀卜辞过于重要,可能需要长久留存或刀刻才具有某种祭祀意义,所以才会出现甲骨文。
从逻辑上说,刀刻非常耗费功夫,书写就相对简单多了,日常记录必然是能简便就简便,能用毛笔书写就用毛笔,在毛笔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日常记录时也不太可能还用刀刻。
因此,三皇五帝、大禹夏朝等历史,可能是商人用毛笔书写在简牍上了,而简牍容易腐朽,容易被焚烧毁坏,于是导致历史记载出现了断档。也就是说,甲骨文中没有记载三皇五帝、大禹、夏朝历代帝王等人物,并不能说明这些人物不存在。
02
上古时期,社会分工都极为粗糙,自然不会出现文武之别,实际上所谓文人阶级是在春秋战国时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商朝时“文”字本义无疑与今天的大不相同。
甲骨文中的“文”字非常形象,犹如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最上端是脑袋,下面是左右伸展的两臂,下面是两条腿,中间胸前上刺有美观的花纹图案,因此本义就是纹身。至篆文时期,其他没什么太大变化,只是省略了胸前的花纹图案,变成了如今的字形。
先民之所以会纹身,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将所崇拜的图腾或其他不可战胜的东西,纹在身上,由此获取对方的力量。在商朝历史上,商朝始祖商契母亲简狄吞食玄鸟蛋之后,孕育而生出商契;另一个祖先王亥,曾有过“双手操鸟,方食其头”的事迹,简狄、商契、王亥的这些历史,拨开神话的外衣,大致意思是先民通过食鸟蛋、吃鸟头等方式,由此希望获得所崇拜的图腾的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直接吞食的办法可能被抛弃,从而商人改为纹身的方式获取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文的本义没能保留下来,反而不断地被引申为其他意思,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花纹、纹路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天文”、“水文”、“文采”、“文雅”等,都与某种纹路有关,二是纹身是用刀刺,引申为用刀刻写文字的意思,因此文字之文,既有纹路之意,更有刀刻的含义。
也就是说,文是刀具刻划出来的纹路、文字,而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文字。由于殷墟甲骨文是商人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更符合“文”的初始之意,所以才会被命名为甲骨文,而不是甲骨书。
综上,文是一种刀刻文字,书是一种毛笔书写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都是刀刻文字,因此就不能称之为甲骨书、金书,后世的隶书、楷书、草书都是毛笔所写的文字,因而就不能称之为某某文。至于篆书与篆文,因为大篆小篆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可见,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大有深意,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如果不加辨识的使用,可能就会贻笑大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