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宝玉真的“无材”吗?其实是教育“内卷”的结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04:13:1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贾宝玉真的“无材”吗?其实是教育“内卷”的结果         2022-07-21 09:28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 本人愚钝,书老是读过就忘,全无记性。虽说《红楼梦》已读过多遍,仍在门外。这次打算以80回本为对象,从第一回开始,挑选那些人物、事件中有意思的细节来聊一聊,希望以此让自己能够更有印象些,也算是与关注我的朋友们一起逛逛“大观园”。
本文来聊《红楼梦》第一回。

这开篇第一回讲到了宝玉的来历。他的前身是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中剩下未用的那一块,被弃在了大荒山青埂峰下;就是说,这是一块“无材补天”的“废料”。
加上书中有《西江月》二词评点宝玉,其中两句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于是乎,读者对他似乎就轻视多于尊重了。
然而,在我多次重读后,却发现,我们的“轻视”是过于狂妄了。
为什么呢?他是“无材”,但“材”是相对的,他只是对于“补天”来说“无材”;而“补天”意味着什么?这是天上人间的最高理想、最大工程。
也就是说,宝玉的前身只是相对于最高理想、最大工程来说成了“无用之材”,却并不是完全“无材”。
这就可以在来到繁华尘世享受人生的宝玉身上得到印证。

从读书仕进,“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干一番经天纬地、光宗耀祖大事业来说,宝玉是“无材”的;而从纵情任性,独立思考“三观”并以行动反对靠扭曲心性读“杜撰”的“圣贤书”谋求仕进和男女不平等之类传统旧俗的角度看,他实在是“有材”的。
以前我们曾聊过一个话题,就是如果宝玉要工作的话,比较适合干什么。
我为他设想了四种职业。
第一种是文艺领域,你看他试题大观园,像“蓼汀花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杏帘在望”等匾额,“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等联句,还有“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等诗句,以及《芙蓉女儿诔》等等文赋,虽则从专业角度看可能还是稚嫩的,但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的作品,已经大可期待了。

第二种是文化研究领域,他是个很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精神的人。他曾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也曾说“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做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做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地唤岔了,也是有的。”
还曾说“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等等,深得“学贵有疑”精神,非人云亦云之辈。
第三种是美容领域,就说他亲手调制的脂粉吧,“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擦在平儿这样的美人脸上,“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如果放在如今,他做个化妆品开发商,请贾府姐妹们做代言,搞直播带货,挣个几十亿家业恐怕并不是空想吧?

第四个是中医领域,比如他不让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
又如他为晴雯求医看病,是大可培养的。你看他认为同样是治感冒,患者是男是女,体质是强是弱,药是不能一样的,用在晴雯身上,那就得减少分量,“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懂得中医所讲究的“平衡”。
此外,他还“中西医结合”,让晴雯闻鼻烟、贴“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依弗哪”。他对医药事业有兴趣,挺喜欢,那可不是很有机会成就事业嘛!
也许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
总之,宝玉并不是无用之材。
以此联想到我们现在,教育领域“卷”得惨不忍睹,其实也跟对“材”的认知有关。
是不是都考上以清北、华五再不济也要其他“双一流”才叫“有材”?此外全部叫“失败”?这说法有点疯狂,但也许很多人是真的这么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明明知道这条路很漫长且绝大部分会被淘汰,却“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家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了无用之人。君不见,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连复旦大学这样傲娇的大学都在为学生就业岗位向校友求助了。
所以在这推进“双减”已经不可回头的形势下,怎样提升对“’人才”“就业”等等的认识,变得特别重要。
回到《红楼梦》,那宝玉的前身不是“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吗?
这说明,要改变一种观念实在非常艰难,同时也表明实在太重要、太有必要了。
不要让现在的孩子,仍在为被极为残酷的划定了同一方向和目标的竞争淘汰而感到自己“没用”。

但难道就让孩子们无所希冀、无所事事吗?
非也,要让他们有改变处境的动力,只不过不是只有一个向度和标准。
就像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那一句有名的诗:“生活在别处”。
那宝玉的前身就是这样的。
他在“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之中,已经隐含了一种改变眼下处境的渴求。
他等来了机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到这里暂歇,谈论到了“红尘中荣华富贵”,于是他请求二师“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这“荣华富贵”四字,似乎并不高大上,但说实在的,这不正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的梦想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之并无冲突。这个梦想,无论是在追求的还是已经实现的,都不丢人。

这对那块灵石来说,是一个改变自己处境,体验从未有过的生活的机会。
于是,在经二师提醒“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后仍不改悔的情况下,宝玉入世,去体验“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了。
纵然不是可资补天的大材,纵然在红尘富贵中最终感受的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却也毕竟按自己所想去争取去生活过了,这本身就已经构成了生命的意义吧。
与宝玉不一样的是,我们普通人不会有命运免费赠送的“红尘富贵”,也不见得体验到“乐极悲生”的极端状态,但努力改变处境,享受变化给人生带来的挑战,那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的。

但愿我们都能像那灵石“凡心已炽”那样,保持生命的热情,不管有多大的才,都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明知生活永远“在别处”。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迟!
作者附白:公众同名,敬请关注。私信书名可获各种名著电子书。(网图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33 , Processed in 0.0083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