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才女赵清阁:告诉老舍只有跳江才能厮守,老舍投湖她终身未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05:17: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民国才女赵清阁:告诉老舍只有跳江才能厮守,老舍投湖她终身未嫁                                                         2022-08-25 11:20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民国众多传奇中,有一位叫做赵清阁的女子。
她是冰心和陆小曼的好友,曾被剧作家杜宣评价为“高标动人”。
她与萧红同为文采斐然的才女,性格却截然不同,所以许广平评价:萧红是活泼的女青年,而赵清阁则缄默文静。
这份缄默文静的性格,也注定藏着让人感叹的倔强和坚毅。
如果你仔细看她的照片,会发现:
她没有陆小曼的风情慵懒,也没有萧红的古怪灵动,但她眉目间的哀婉,似乎裹挟着红尘的风霜,而那些生命的隐忍及倔强,全都坚毅地收在嘴角旁。
赵清阁的一生,本如幽香静雅的紫罗兰,静静绽放着;但因为遇到作家老舍,却生出了用情至深的痴恋,更生出孤身终老的遗憾。
【赵清阁与老舍:错误的相遇,终究成不了对的爱情】
赵清阁的一生,似乎永远逃离不了“情”的纠葛;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让她如困兽般痛苦挣扎着,在本该温暖的归宿中,饱受风霜。
出生于1914年的赵清阁,成长在河南的一个地主家庭。
因为母亲是善于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所以也培养了赵清阁娴静的性格。
但随着母亲去世,父亲再娶,赵清阁的童年也似萧红般,变得冰凉无比。
父亲不爱她,继母更是各种刁难于她;甚至为了少花点钱,直接断掉了赵清阁的求学路,为她安排了一门聘礼丰厚的婚事。
为了逃离家庭的捆绑,17岁的赵清阁连夜收拾行李,选择了离家出走。
从老家信阳到开封求学,是赵清阁对抗命运的第一步;此后的她,用勤工俭学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求学的机会,最终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6年,22岁的赵清阁因为剧本文学《模特儿》而走上文坛名流圈,而老舍的《骆驼祥子》也在同一时期面世。

即便两人此时还未谋面,但一场错落的情缘已经悄悄降临。
1938年的2月,赵清阁真正迎来了离家出走的人生转折点。
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4岁的她毅然加入了文艺界的抗敌协会,筹建《弹花》刊物。担任主编的她,所取杂志名称的寓意便是:“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
而这一年,著名作家老舍,在安顿好北平的妻儿后,匆匆赶往武汉,加入文艺界的抗敌协会,以便用笔杆子,谱写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和决心。
就这样,在命运的精心设计下,24岁的赵清阁,认识了让她深困情关的作家老舍。

最开始的时候,赵清阁担任老舍的助理,负责处理琐碎工作。
老舍本是不善言辞的人,就连他自己也说:见到女性就会拘束。
但偏偏这个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却让老舍觉得分外舒服,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依赖。
那年的赵清阁,身着时髦的短装,剪着干净利索的短发,态度从容潇洒,举止落落大方,很受文协成员们的喜欢,而老舍对她更是器重。
因为对文学的热爱,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工作上也越来越默契,还共同创作话剧。
渐渐地,他们从普通的上下级,变成了知己好友,身边的人还夸赞他们是“珠联璧合”。
老舍生病,赵清阁衣不解带在身旁照顾;赵清阁遇上麻烦,老舍更是马不停蹄跑来撑腰。
随着两人关系日渐深厚,老舍已经被赵清阁深深吸引住了。
只是遗憾,纵然再心动,可他已经是有家室的人,这样的感情无论从现实方面,还是从道德方面来讲,都注定不会得到祝福。
可文人的情动,多是一场不顾世俗眼光的浪漫奔波,他总是止不住称赞赵清阁:
“她很瘦弱,可是非常勇敢,独自创办一个刊物已非易事,她还自己写稿子。”
面对老舍日渐清晰的感情,赵清阁不知如何回复。
恰好因为工作调动,她被派往重庆负责抗战文艺宣传工作;但更巧的是,赵清阁走后没有多久,因为日寇的疯狂进攻,老舍和抗战文协所在的武汉面临沦陷。
为了保护好这些文化学者,上级命令全体前往重庆,全新组建抗战宣传工作。
就这样,在崎岖的山城重庆,两人在命运的安排下再度重逢。
这仿佛是一场无法躲开的红尘情缘,随着两人情感的发酵和膨大,他们终究选择了热烈相爱。
【深爱赵清阁,却又不舍原配?看到老舍选择,她抽身离去】
据作家牛汉回忆——
赵清阁和老舍在重庆时期,二人均是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
可以说:这场热烈的爱情,已经成为重庆文化界众所周知的绯闻。
可即便两人爱的深厚,这场感情却也是建立在背叛的基础上的。
与赵清阁相识到相爱,再到两人正式同居,老舍已经离开老家5年。
在最艰难的年代中,妻子胡絜青一边照顾年迈的婆婆,一边操持家务;后来为了照顾在外工作的老舍,胡絜青又带着儿女前往北平。
随着抗日战争的局势愈发紧张,老舍只身前往武汉从事宣传工作,而妻子胡絜青则继续留在北平沦陷区,照顾家庭。
一个孤身女子,要在朝不保夕的危难中,扛起家庭的重担,这样的付出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1942年,战事愈发紧张。
让胡絜青日益不安的,更有从好友口中得知的绯闻:丈夫老舍与一个叫做赵清阁的女子相爱了。
得知消息的胡絜青按捺不住心中的悲切、委屈与愤怒,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重庆。

这一路是艰辛的,也是煎熬的。
但让人难过的是:胡絜青历经万难抵达重庆后,老舍托人将妻子和孩子安排在旅店,他自己却不肯前来团聚。
我想,此时的老舍定是纠结和痛苦的,因为妻子的到来,也决定了他即将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以抛弃家庭的代价,选择捍卫自己的爱情,还是将这段不合时宜的婚外情就此掐断,从此回归温暖的家庭?
或许,老舍的纠结更是在于那份贪心,因为贪心和占有欲,所以胡絜青与赵清阁之间,他都不愿意放弃。
此后,长达20天的时间里,老舍既没有勇气提出离婚,也不舍得跟赵清阁说再见。
他就这么一直纠结着,也痛苦着。
可痛苦的又何止是老舍呢?
对于妻子胡絜青来讲:她不远万里,冒险跨越重重封锁线,得到的却是,苦苦等待丈夫20多天,却等不来一句“回家”。
对情人赵清阁来说:她想要个名分,想要得到老舍“离婚”的决心,但老舍的逃避和纠结,让她对爱情失望,也对自己第三者的身份更加唾弃。
男人犯下的错,往往需要女人来承担和解决。
所以老舍逃避的这些天里,赵清阁也最终下定决心离开;她收拾了行李,回到了上海。
她的离去,像是让老舍找到了困局的突破口,在赵清阁走后没多久,老舍选择了回归家庭,而胡絜青选择了原谅和接纳。
随着赵清阁回到上海,她与老舍的感情仿佛画上了句号。
但让人无法预料的是:已经回归家庭的老舍,得知赵清阁在上海的消息后,又抛妻弃子追到了上海,赵清阁以为这场相逢,将会是两人的重新开始。
但却不知:胡絜青也再次追到了上海。
再次面对这场艰难选择,老舍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
只是他不知:这场闹剧伤透了赵清阁的心,也耗尽了胡絜青对他的爱。
随着老舍再次回归家庭,胡絜青那颗被伤透的心,似乎也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
她和老舍之间的感情,愈发生疏和冷漠,但即便这样,心怀愧疚的老舍,还是没有提出离婚。
而与老舍分开的赵清阁,此后便埋头文学创作。
到了1945年,她写下一篇小说《落叶无限愁》。
小说叙述了有妻子和两个孩子的邵环教授爱上了未婚的才女灿,最终灿主动离开的故事。
小说中,面对心爱人的挽留,灿是这样说的:
“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是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
不知道这段情事的人,会感叹教授与灿有缘无分的落寞结局,了解这段情事的人,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赵清阁写下的自传式小说。
对于老舍,赵清阁还是放不下的,只能通过相似的故事题材,抒发自己的悲伤和苦恼。
所以她也向好友洪钤承认:
“小说的故事和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小说的情节,是实际发生过的。”
或许是老舍的两次选择,也深深伤透了赵清阁的心。
对于这场感情,她曾这样感叹:
一个中年人的感情,本质是世故的,偶然的天真,不可能持久。”
这其中的痛苦和落寞,怕是饱受过刻骨绝望的人,才能知晓。
【我能给你的爱情,是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这世上的感情悲剧,大多源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别是对于无法和妻子离婚的男人,却期盼着收获一段浪漫的婚外恋情缘,这样的选择,注定是以悲剧告终。
而老舍和赵清阁的情事,更是因为老舍的执迷不悟,多了些荒唐的悲凉。
1946年,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在美大受欢迎,他应邀前往美国讲学一年,此事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老舍来说,远赴异国他乡的这个机会,也可以好好整理下自己和家庭以及赵清阁的关系。
但美国终究是文化开放的国度,讲学期间的老舍,并没有产生对家庭的亏欠,反而下定决心要和赵清阁相守余生。
于是,他提笔给国内的赵清阁写信,许许多多的信件,承载着老舍的牵挂漂洋过海,却始终没有得到赵清阁的回复。
老舍不死心,再次写出一封尽现真心的情书——
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
他是打算定居美国,并且把赵清阁接过来。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赵清阁早就不是当年为爱痴狂的女孩了,她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无法做第三者,她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自己的家庭,她亦有自己的坚守,不能再给老舍伤害自己第三次的机会。
所以,她的理智终究是融化了欲念,在这场爱情的幻梦中,她最终清醒了过来;此后从情感的泥淖中抽身而退,把最纯真的心,交给了文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身在国外的文学创作者纷纷回到祖国。
远在美国的老舍却犹豫了,他不想面对那个生疏的妻子,也不想面对那个放不下的情人。
同多年前的选择一样,他再次选择了逃避,企图用异国他乡的平静,缓和自己犯下的错误。
虽然有很多好友给老舍写信,邀请他回国,但这些书信都因为老舍的拒绝,石沉大海。
作为好友的周总理对老舍很器重,他欣赏老舍的才气,一心想请他回来。
于是周总理请赵清阁给老舍写信,务必请他回来主持文协的工作。
终于收到赵清阁来信的老舍,喜出望外!

他不顾是否准备充分,就赶紧收拾行李,想办法回国。
他以为在机场能与赵清阁相见,却只收到她托人转送的字条,上面写着:
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各据一城,永不相见……这是赵清阁留给自己的体面,也是给予老舍和家庭的成全。
就这样,两人像是达成了最坚定的约定般,此生再也不曾见面。
【告诉老舍只有跳江才能在一起,老舍投湖了她终身未嫁】
但这世上的情事,多得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
纵然赵清阁与老舍划清了地理上的界限,而偏偏命运的阴差阳错,又做成一出沉默的悲剧。
1959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赵清阁,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失去生活收入。
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只好写信给老舍,希望老舍能够帮她筹集些生活费,度过难关。
赵清阁的求助,似乎点燃了老舍的大男子主义。
他很高兴,赵清阁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他,也激动于赵清阁的主动求助。
但他却没有按照赵清阁信中期望的那样,找些相识的老友们,筹集些生活费。
而是直接选择了对妻子胡絜青撒谎:称自己要去看望生病的亲戚。
其实,就是去银行给赵清阁取800块钱。
要知道:当时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只有500元左右,所以老舍给赵清阁寄这些钱,足够赵清阁支撑很久,但他也忘了:这笔巨款的挪动,又怎么能瞒得住妻子呢。
女人的直觉,从来都是异常敏锐。

对胡絜青而言,丈夫的这份举动,无疑是刺向自己的利刃;这么多年,他依旧放不下红颜知己,甚至拿出全部存款去补贴对方的生活,试问,面对这样的行为,谁的心不会千疮百孔?
爱恨纠缠,似万剑诛心的疼,也似洪水猛兽般,吞噬着胡絜青的理智。
她太绝望了,也太需要一个合适的宣泄口,更需要一场伤害和屈辱的回击。
而这一切的契机,便是特殊时期的到来。
女人透骨的寒,最终化为了挥洒的剑;在老舍最艰难的日子里,身为妻子的胡絜青没有施以援手,而是选择了贴出大字报,公布丈夫的背叛。
这样的行为,对饱受时代捶打的老舍是雪上加霜,更是精神和人格的践踏。
万念俱灰的他,最终选择了沉湖自尽……
在这场荒唐的时代风雨中,老舍以沉湖的方式,得到了解脱。
而与他生命有着万千纠葛的胡絜青和赵清阁,却要承担他离去后的痛苦和悲哀。
特别是对于胡絜青来说:她怎么都想不通,老舍对这个家究竟还有几分眷恋,竟然不顾一切的离开;如果不爱的话,为何偏偏又在这冰冷的婚姻围城中囚困半生?
远在上海的赵清阁,得知老舍沉湖的消息时,只是一个劲的沉默。
她烧掉友人写来的信件,似乎这样便能焚毁这场诛心的噩耗。
过了许久,她才想起来,自己年轻时曾对老舍说的那句话,也是后期被她写进作品的那段话:
“除非我们一块儿跳江,才能逃避现实……”
一语成谶,谁能想到:十几年前的悲哀感叹,竟然在今日应验。
如年轻时的种种选择般,她深爱的那个男子,还是选择了逃避,纵然这是一场生死两立的永别。
后来的赵清阁,一生未嫁!
晚年的她,打发时光的方式,便是翻阅老舍的信,把把关于老舍的文章剪下收藏。
她无儿无女,终日陪伴她的,是老舍在她生日时送的对联:
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
边上小字写有“清阁长寿”,落款“老舍恭祝”。
自从老舍去世后,她便将这幅对联挂在了书房墙面,一个抬头便能看见的地方。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这副对联就这样陪着赵清阁静静的老去,就似乎她爱的人,一直陪在她身旁,过着最恬静安然的相守岁月。
直到1999年,赵清阁走完了这孤独的晚年。
去世前,她把老舍的所有书信,全部化为纸灰,不留一字。
如果没有当年的那场错误相遇,两个人的人生也许能够更好过些;如果能早些放下这段情,以才气闻名的她,未必寻不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说到底:一切都是缘,纵然这缘分让人有苦难言;一切也都是命,纵然这命让人说不出的绝望和悲戚。
原来这爱情,才是世间最伤人的利器!
它空落了等待,蹉跎着年华,却偏偏用幻如烟花的璀璨,营造着世人最理想的浪漫。
滚滚红尘,最是情劫难渡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1:43 , Processed in 0.0083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