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甘岭战役:血战43天!一场“打尿”美国的立威之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17:28: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上甘岭战役:血战43天!一场“打尿”美国的立威之战                                                         

2022-09-07 10:49                                       
【立威之战:上甘岭战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72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群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远离故土,奔赴他国作战,只为了祖国不再受到战火的侵扰和敌国的威胁。
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血和泪,打赢了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被打趴下之后,第一次可以站起来跟世界列强所抗衡的战争。
这场战争叫“抗美援朝”,这群“最可爱的人”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2019年的阅兵式上,有一面特殊的战旗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战旗的旗面上有着整整381个弹孔。这一面特殊的战旗,背后是是一段不朽的历史传奇,它来自于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
这面叫“上甘岭特功8连”的战旗,是8连官兵,坚守阵地14天,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仍歼敌一千余人,伤亡254人,仅存6人的代价换来的。
作为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战役,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世间罕见,其炮火力度,更是超过“二战”的最高水平。赢得这样一场战争,志愿军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你说,上甘岭战役,我们到底为什么能赢?那么我的回答是:因为“保家卫国”四个字。
本期,就来为大家讲解那场“打尿”美军的立威之战——上甘岭战役。

【美军的“摊牌行动”】
进入1952年的秋季后,志愿军已经明显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于是,志愿军和朝军利用整个战场相对安稳的时候,抓住机会,集中力量构筑了以坑道为主的坚固防御体系,大大地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
之后,志愿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战术,多次发动小规模作战,攻占了多处前沿要点,消灭了大量敌人有生力量。
这令志愿军士气更加高涨。
这个时候,接任李奇微的“联合国军”司令范弗里特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向远东美军司令克拉克建议:“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志愿军陷于被动的防守状态。这才是当前最合适的作战方式。”

范弗里特的建议便是采纳名为“摊牌行动”的军事计划,他认为这样可以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情况,将志愿军驱逐出597.9高地和537.7高地。
过去一向反对这种夺取高地的冒险行为的克拉克,在1952年的10月8日,正式批准了“摊牌计划”。
他认为“摊牌行动”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
而范弗里特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这也是上甘岭战役中,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二战”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美军火力倾斜的专用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也是在这次战役中产生。
这也注定了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

上甘岭战役形势图
上甘岭战役刚一打响,美军的“摊牌行动”就走了样。战斗开始前,韩2师的一个作战参谋就带着作战计划投靠了志愿军,志愿军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范弗里特的“摊牌计划”正式开展。
在范弗里特的指挥下,美军出动了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和50余架飞机,对着志愿军15军的前沿阵地开始了猛烈的火力倾斜。
其中,对五圣山战场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更是展开了以罕见而密集的火力覆盖。单是对五圣山阵地的攻击就动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阵地上的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志愿军在火力猛攻下伤亡惨重。

事后,幸存的志愿军守备部队回忆起在坑道中的景象,都不约而同地以“地狱”来形容当时的场景。他们是这样说的: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掉了,嘴唇和舌头也被磕破了,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被炮火覆盖1小时后,上甘岭战役全面展开了。

美军首攻597.9高地,到中午前,已经攻占2号和11号阵地。
担任反攻任务的135团6连在进攻0号阵地时,伤亡惨重迟迟攻不下阵地,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通讯员挺身而出,承担了爆破任务。
这个通讯员叫黄继光,也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特级英雄。

九连副指导员秦庚武指挥三排防守9号阵地,他见美军火力较猛,深知不能投入过多兵力。所以在表面阵地只部署三个人,阵亡一个再从坑道里补充。
因此,9号阵地打得从容不迫,成为了597.9的中流砥柱,抵住了美军进攻。只要9号阵地不丢,那597.9高地可保无忧。
直到黄昏,美军也未能够攻下9号阵地。在第一天的进攻中,除了先前的炮火覆盖,美军也无甚斩获,伤亡却已达两千多人。
10月14日到10月20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都在争夺表面阵地。
“联合国军”司令范弗里特坚信,在他的“超级火力”面前,中国军队根本守不住这两个高地,也没有办法再进行反击。
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上甘岭的两个高地承受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火力攻击,战斗异常惨烈,表面阵地几度易手。经常是白天敌人攻占了表面阵地,志愿军就夜间反击。
形成了“昼失夜反”的局面。

15军军长秦基伟后来回忆说,7天时间里,虽然战果可观,但是投入兵力太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冷静下来一想,这次的战斗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需要稳住阵脚,同敌人进行持久战。
【坚持艰苦的坑道作战】
从10月21日到10月29日进入了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最为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
597.9高地下面共有三条大坑道,8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防炮洞,此时大部分坑道仍掌握在志愿军守备部队的手中。
美军虽然攻占了表面阵地,但是坑道掌握在志愿军手中,对美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因为这意味着志愿军有着随时随地反击的能力。
坑道一日不除,美军一日不得安宁。

15军得知坑道里的情况后,下达了坚持坑道作战的决心,并且成立了坑道党支部。在坑道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整顿管理了坑道的守备部队,将坑道打造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秦基伟见伤亡较大,便呈请上级为四十五师补充4000名新兵。同时他预料到这场仗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可能达到战役规模。只凭四十五师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考虑动用预备队二十九师投入战场。
双方多日血战,争夺的焦点就是1号坑道。美军依旧利用其火力优势,用炸药包爆破,投掷手榴弹,甚至战斗机低空俯射,战场跟之前争夺表面阵地如出一辙。
在美军大火力猛攻下,坑道防卫极其艰难。一到夜晚,守备部队就组织反击,在坑道作战的14天里,组织了十一次夜袭,阻挡着美军的进程。

尽管如此,坑道里的情况还不容乐观。美军的反扑异常凶猛,加上火力支援,驻守坑道的志愿军15军45师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顽强抵抗,进行节节反击。
从10月23日起,在上甘岭发生的战斗,不仅成为了朝鲜战场聚焦之处,也被世界多个国家开始关注,新华社也开始了两个月的集中报道。
一时间,上甘岭上这两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成为了朝鲜、中国甚至全世界目光所聚集之地。

志愿军白天抗击美军的猛攻和修缮美军对坑道的破坏,夜间还要主动出击,坑道的部队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伤亡,为此在坑道作战的后期,不断有机关人员向坑道增援补充,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不断派出,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
甚至连秦基伟将军的警卫连也投入了战斗,在指导员王虏的领导下,警卫连前往597.9高地1号坑道。
这里为了方便阅读,要说明一下,秦基伟在太行山抗战时期,王虏就曾担任过他的警卫员,曾经多次在战场上冒死保护过秦基伟。

警卫连在经过上甘岭山脚之下的炮火覆盖区时,遭受到了巨大伤亡,96人的警卫连到达1号坑道的只有24人。指导员王虏也不幸阵亡。
秦基伟得到消息后痛心疾首,十五军自成立以来,入朝大小数百仗,还从没用上过警卫连,初次上阵就几乎损失殆尽。
直到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秦基伟将军每每回忆起这支警卫连,仍是痛心不已。

从10月21日至10月29日,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主动发起夜袭达158次,其中只有9次失利,其余都取得不小的战果,累计歼敌2000余人。不仅大量地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更是极大地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定。
与此同时,在表面阵地的作战的纵深部队,为支援坑道部队的反击,对537.7高地组织过七次反击,曾三次夺回了全部阵地。在597.9高地,也组织过五次反击,还曾一度占领了主峰。
这些反击,都使坑道的守备部队得到了物资和人员的补充,坚定了坑道部队的作战信心,大大地增强了坑道的力量,为之后发动大反击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15军的另外一处战场之上,四十四师为战术上积极配合五圣山战场,间接支援四十五师,开始了对391高地发起了一系列进攻,不仅占领巩固了391高地,还歼敌四千余。
这次攻击牵制住了战场上的美军部队,更是分散了其投入在上甘岭中的兵力火力,为上甘岭的胜利助力不小,更是改善整个战场志愿军的防御态势。

【发动大反击,一战闻名天下扬】
1952年10月30日,解放军正式拉开了决定性大反击的序幕,上甘岭战役进入了恢复和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
尽管美军在占领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以后,日夜不停地修筑战阵工事,并构建了七十多个火力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备火力体系,但仍是没能坚守住阵地。
15 军调集133门大口径的火炮和30门重迫击炮,对597.9高地发起了大火力猛攻。炮击持续了4个多小时,驻守阵地的美军韩军遭到了重大伤亡。
此次炮战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其作战效果显著。十五军的步炮协同战术趋于完善,炮兵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炮击之后,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到此次反击结束,597.9高地除少数几个阵地仍掌握在韩军手中,其主峰和主要阵地已被45师完全控制,敌军多个守备部队整建制覆没。

在10月31日,15军的反击部队趁胜追击,进行了9小时的持续战斗,创下了上甘岭战役中日均最高弹药消耗量,“联合国军”的火力程度也仅次于战役第一天,他们多次发动起集团冲锋,仍是无所斩获。
当晚,反击结束后,597.9的阵地全部回到45师的控制中。
与此同时,朝鲜战场上的另一位猛将王近山将军,率领麾下曾隶属于二野的劲旅12军,开始挥师上甘岭。
11月1日晚,苦战19天的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麾下多个作战部队,开始撤出阵地,12军麾下的两个团配属给十五军,接替阵地坚守任务。
十二军九十一团接手阵地以后,敌人的反扑更加猛烈。九十一团采取了“车轮战”,各连无论战损如何,都只战斗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这样不仅避免了指战员在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得各连都得以保存一批骨干力量,不会成建制的消耗。

11月4日以后,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全面接管597.9高地防务,美韩军发动多个团进行猛攻,只是徒增伤亡。
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有一位来自九十一团的新兵,他独自一人坚守阵地,却数次击退了韩军的进攻,并且仅仅一人就击伤击毙韩军280余人,创出我军孤军奋战的光荣典范。
他就是著名的“孤胆英雄”胡修道。
之后中朝联合司令部发令嘉奖十五军,十五军的多个阵地,士气高涨。
同日,“联合国军”司令范弗里特前往金化的野战医院,鼓舞士气,慰问伤员。
11月7日,身在北京的毛主席亲拟电报,高度评价597.9高地保卫战:“此次在五圣山附近的保卫战,已经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且我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597.9高地保卫战结束以后,围绕537.7高地的上甘岭战役收官阶段开始。
11月14日,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朱德警卫团”的九十三团开赴537.7高地。在当年的“百团大战”中,九十三团为捍卫黄崖洞兵工厂,与敌人激战八昼夜,将来犯之敌击退,是十二军的精锐。
1952年11月25日,二十九师顺利接手537.7高地。
一般战史上都将这一天当作上甘岭战役的结束之日。
到此时,“联合国军”所谓的“摊牌计划”(又称“金化攻势”)彻底偃旗息鼓,上甘岭成为了无数美国人心中的“伤心地”。
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志愿军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顽强的赢得了胜利。

而“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3个师6万余人,在此次战役中伤亡两万五千余人。此后,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其再也没用动用过营级以上的部队作战。
这个名不见经传仅仅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成为了让之后的许多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念念不忘的地方。美国人没有想到被西方列强欺压近百年的中国人,能在战场之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对漫天的炮火覆盖,赢得了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中国人正是因为上甘岭战役,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而扬眉吐气。这是继鸦片战争、甲午海战以后,中国人第一次堂堂正正地站了起来,打出了军威国魂,时至今日,再无国家能有此战绩。

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前在英雄阵地上甘岭宣誓
【小结】
没有志愿军的殊死搏斗,就没有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这一仗打出了震撼世人的上甘岭精神,这是一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爱国奉献精神、是一种不惧困难,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是一种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五千年以来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无数拥有此精神的中华儿女。这群“最可爱的人”,正是他们,挺起了我们中国的脊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7:27 , Processed in 0.0080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