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04:08:0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东方文化杂志
2022年10月10日 09:00:16 来自北京市

◆ ◆ ◆ ◆ ◆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至今已经历600余年的风风雨雨。故宫能数百年如新地矗立在北京城的中央,始终保持其华贵精美、壮丽辉煌的建筑特色,离不开不间断地维修改建。也正因如此,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故宫汇集了历代宫殿建筑技艺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大作”,它也是故宫延续生命力的建筑密码。所谓,“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八大作”由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棚架等)、土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窗户等)这8项组成,又称“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些技艺对于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古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明代洪武年间,南京紫禁城初建时曾征集工匠20余万户,多为吴匠(江南工匠统称)。因此,形成了以江浙地区建筑传统为基础的官式建筑做法。后来,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营造北京故宫时,在大规模征用北匠的同时“凡天下绝艺皆征”,在全国征集约30万工匠及数百万各地民工为役作,大批吴匠也在征募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北京故宫的营造在秉承江南传统官式建筑做法的基础上吸纳了北方地区建筑传统的特点,成为融合南北建筑做法为一身的北方官式建筑。这也是北京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初始。
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颁布的《工程作法》中,对清代各种房屋工程的规矩流程细节,分别从名称、做法、用工、用料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因此,此时的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并且形成较为成熟的规矩定式。
到了清代晚期,营造业已经形成了以“八大作”为核心的一套建筑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八大作”庞杂精深,可细分出几百项不同工艺,从材料到手工,都有严格规定,是故宫古建筑营造最重要的部分,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作
木作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
大木作主要是指木构建筑最基本的构造体系,规格多样,大部分都是预先加工制作,再运到现场组装,所有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十分牢固。在宫殿建筑木构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檐下的斗拱。斗拱最初是梁、柱之间的过渡层,用来把屋顶的负荷均匀地传到立柱上,不过现在它的力学作用逐渐削弱,装饰作用逐渐增强。故宫内各色各样的斗拱数不胜数,极具美感。
小木作主要负责室内外装修,包括制作精美的落地花罩、隔扇门窗等。在故宫里面,大大小小的宫殿各有独特的室内装修,不仅材料极为丰富庞杂,工艺也因此更加繁复、细腻。

木作是建筑营造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成就了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地位。而木工更有着“百艺之首”的美誉。
瓦作
瓦作工艺主要体现在古建筑的地面、墙面、屋顶这三个部分。
大体内容分为砌砖墙、屋顶苫背、墁砖地面、墙垣抹饰、刷浆以及雕砖和工前的抄平放线等。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金砖铺地。金砖通常铺墁在等级较高的殿宇内。它并非由黄金制成,属于钦工物料,民间不得使用。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金砖是在苏州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又因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
此外,最不起眼的“灰”的使用也是相当讲究。在瓦作中,处处用灰、处处不同。虽然主要材料都是石灰,但瓦作口诀中却有“九浆十八灰”的细分,区别了各种灰、浆的配制和适用范围,足以道明用“灰”技艺的复杂。

搭材作
搭材作主要包含架木搭设、扎彩、棚匠的内容。
在历史上,一次事故曾让故宫搭材作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光绪十四年(1888年)12月15日夜,紫禁城内发生火灾,太和门、贞度门、昭德门等多处化为灰烬。而此时正值光绪皇帝大婚之际,重建复原根本来不及。于是朝廷决定由扎彩工匠临时在太和门基址上搭设了一座彩棚应急。据《清宫述闻》记载:“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纹花、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踰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简言之,这次的彩棚,不仅外形搭设得一模一样,而且非常坚固,可谓是神迹。
如今,传统的搭材作中扎彩棚工艺已经基本在建筑界消失。架木搭设也从传统的杉槁、竹槁、连绳、标棍换成了铁管、铁扣件;绑搭脚手架、人吊装被大型起重机械替代……这些工艺濒临失传。

石作
石作工艺是古代土本建筑营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中期以后石作逐步从采石、石料的分割、石料的平整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序,与近现代所见基本接近。
故宫保和殿后的御路上,名曰“云龙阶石”的白玉石雕就是明清石作官式工艺的重要代表人,形象生动、雕饰精美,距今已近 600 年。目前石作工艺也受到机械械自动化的严重冲击,技艺正在逐渐衰落。

土作
传统土作内容包括夯、碢(本夯、铁锇)、耒(土功夯筑、打地丁、打桩等),也就是打地基。土作工艺就是地基处理的工艺。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中的土作部分,只包括刨基槽和夯筑灰土、素土作业。明清时期,重要建筑盛行打整体灰土基础,俗称“满堂红”。灰土比自1∶1至1∶9不等,每虚土七寸夯实为五寸。灰土老化后强度大,且有一定抗水蚀能力。故宫的基础也正是土作技术的优秀代表。
不过,随着机械化进程,土作也逐步衰落,目前已濒临失传。

油漆作
宋代时,《营造法式》中将油漆与彩画统称为油彩作,到了清代《工程做法》始将其分成油漆与彩画两作。
油漆作主要内容分为地仗和油皮两项。地仗是一种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法,即在木质结构上覆盖一种衬底,以防腐防潮,多数时候为了美观通常做油饰彩绘。传统的地丈做法有一麻五灰,用发制的血料、熬制的桐油、灰料等,配以线麻或苎布经过十三道工序而成,对木结构进行修饰与保护。油皮则在地仗上搓制而成,通常为红色樟丹,颜色光亮均匀。

彩画作
彩画通常包裹在木结构表面,按位置不同分为外檐和内檐。彩的种类大体分为三种,和玺彩画(等级最高)、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主要用于园林建筑中)。但无论哪种彩画,其工序基本相似,有起谱子、落墨、扎孔、纹饰、沥粉、贴金、刷色、细部等。在相似的工序下展现不同风貌的彩画,其关键就在工匠手上。目前传统清代彩画的制作工艺被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运用到故宫大修中,例如太和殿重做的外檐金龙和玺彩画。

裱糊作
裱糊作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两方面,一是室内顶棚、墙面的裱糊;二是扎糊各种冥器(也称纸扎)。室内顶棚、墙面的裱糊工艺属于古建筑营造技艺范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需求少,裱糊行业萎缩,工艺濒临失传。
本世纪初,在故宫大修背景下,故宫特别注重挖掘整理了裱糊的部分材料及工艺,并成功实施在工程中。

随着现代社会建筑技术发展,很多传统工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因为这些技艺在生活中的需求愈来愈少,比如搭材作,过去用木头和麻绳搭棚架,现在用钢管和螺丝;裱糊作,过去家家户户都要用纸张裱糊窗户和房顶,现在的新建筑早已没有这项需求。需求减少自然会造成人才流失,上一代工匠老去,新一代却后继乏人,“八大作”也曾面临失传危机。
这些技艺一旦失传,故宫等诸多古建筑在修缮时能否保持历史原貌,就成了一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期,故宫博物院从社会上延聘高师良匠,重新组建古建修缮队伍,以担负故宫古建筑的维修工作。多年来,这支建筑队伍一直在为故宫服务,在成员逐渐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师徒口传心授的方法将传统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不间断地传承下去……

午门外檐彩画修复

2015年,故宫开创性提出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概念,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结合在一起,希望打造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新一代范本。
2016年,故宫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以养心殿修缮为契机,由古建筑专家带队,培训一批传承“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工艺的工匠,解决传承危机。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希望“重新组建故宫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立古建筑修缮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经过两年多培训,共有116名工匠通过考核,当中19位资深工匠获故宫聘用,参与养心殿百年大修工程。

养心殿保护性修复项目瓦作基础培训班铺设屋面瓦

2020年,养心殿以焕然一新又不失古意的面貌重新开放。同年,故宫推出《八大作》纪录短片,希望令更多人了解这些古老工艺,以及故宫600年来的营造修缮之道。
故宫这一系列的操作,给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延续打造了一种样本。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确需要慢下来,找寻最适合施展的平台;不奢求大众的关注,只要有一小群人坚定不移地为此努力,无论时代前进的有多快,在某个古老的角落,技艺总会传承下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0:06 , Processed in 0.0083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