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认知中国是红色的
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
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
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
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
成为世界陶瓷史上
一颗闪耀着夺目光辉的明
......
红釉起源可追溯到北宋初年,北宋时期的钧瓷开创了以铜为呈色剂烧制红釉的先河。红釉有很多种样式,比如矾红、胭脂水、郎窑红、祭红、珊瑚红等,色泽鲜艳,外表光滑明亮,是色釉瓷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大项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
唐 青釉红绿彩花鸟纹执壶(局部)
宋代人利用铜红料的呈色原理,再加上铁、钴、锰等一些金属元素,制作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其打底色就是铜红色。铜红色与铁所呈现的青色一起构成了钧窑最标志性的魔幻色——“玫瑰紫色”。
北宋 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高18.3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3厘米
到了元代,工匠们利用铜红料烧制出了釉里红瓷。所谓“釉里红”,就是在瓷胎上以铜红料绘画图案,然后再罩上釉入窑烧制,因为红彩在釉下故称“釉里红”。
元 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藏
到了明代,控制铜红料的呈色问题已不再是难事,在控制“飞红”的技术上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到了永乐朝,烧制出了纯正精美、发色成鲜艳的“宝石红”。01
钧红釉
宋代的均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
宋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宋代钧窑玫瑰紫釉尊式花盆
02
霁红釉
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
清康熙霁红釉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非常珍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 北京故宫藏
03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
清康熙 豇豆红盂
04
郞窑红
郞窑红釉是仿制宣德祭红烧制的成功品种,它比祭红更加鲜丽,光泽强烈,
清康熙 郎窑红釉长颈小瓶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
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05
矾红釉
矾红釉是红釉之一,属低温釉,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成矾红,故称矾红釉。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是一种色泽略显橙红的红色釉上彩。06
珊瑚红釉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