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列入西点军校教材的四渡赤水河战役,有何过人之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04:03: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被列入西点军校教材的四渡赤水河战役,有何过人之处                                                         

2023-02-01 12:16                                       

          历史上对于毛主席的评价之一是卓越的军事家,这一点都不夸张。在毛主席的一生当中有过许多经典战役,其中就包括四渡赤水,这次战役还被美国著名军事学校西点军校当做教材典范来详细讲解。关于“四渡赤水”,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军事家都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甚至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在沙盘上进行了复原,但发现根本无法做到毛主席这样的成果。

从军事角度来说,四渡赤水中毛主席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料敌先机,当时敌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就已经被主席预料到,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战略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役的指挥艺术。遵义会议指挥,中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但此时蒋介石却派遣了几十万大军对我军进行围追堵截,当时敌人打算将我军围困在长江以南地区从而歼灭。虽然情况十分危急,但我军并非没有生路,当时敌人的包围圈还没有全部形成,我军如果及时采取战略主动,从包围圈的薄弱点突围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另外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虽然蒋介石要求各派合力将我军剿灭,但大部分的派系并没有打算尽全力。在经过作战会议的讨论之后,我军打算从赤水河方向突围,从而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很快中央红军兵分三路从不同的方向向赤水进发,在土城红军遭遇了前来堵截的川军,为了尽快突围敌人的包围圈,好在中央派遣红2师进行支援,同时身处土城的红军队伍在陈赓的指挥下向敌人发动了反冲锋,打退了川军的进攻。

但川军对于自己失败没有死心,很快便派出了增援部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央红军留下了小部分力量阻挡川军,而主力部队则选择西渡赤水河。很快我军便继续朝着扎西等地行军,但蒋介石也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在扎西周围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央红菊能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出乎敌人意料的决定,那就是掉头往东行军。其实这样的安排是我军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因为当时蒋介石为了对我军形成密集的包围圈,将主力部队调到了川、滇等地,而之前重点防守的黔北地区反而成为了最薄弱的地方。

红军的突然到来让还在贵州的王家烈措手不及,很快便被我军击溃。蒋介石在得知我军的最新动向之后,立即派遣部队向遵义方向行军。我军很快便继续向娄山关进攻,虽然娄山关的守卫十分森严,但如果不攻克这个险地,那么我军就可以面临灭亡的危机。 在红军全体将士的齐心协力下,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娄山关被拿下。但很快之前被击败的王家烈和前来支援的吴奇伟合二为一,对我军发动了进攻。但好在我军抢先攻占了老鸦山,但因为长期作战导致战损严重,我军战斗力有所下降,老鸦山阵地一度落入到吴奇伟手中。

好在此时陈赓率领部队前来再度夺回老鸦山阵地,之后将王家烈和吴奇伟所率领的部队包围歼灭,二渡赤水取得胜利。国军队伍的接连失败让蒋介石大为恼火,甚至直接乘坐飞机来到重庆督战。为了确保此次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还采用了“碉堡推进”的战略。

面对敌人的安排,毛主席下达了攻打周浑元的命令,但攻打对方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让其退缩防守不敢出来,而之前吃过多次败仗的王家烈必然也不敢再度进行支援,而吴奇伟却因为距离太远来不及救援,到时候敌人的包围圈会再度出现缺口。果然一切都如同毛主席预料的那样,红军队伍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

在三渡赤水之后,为了彻底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中央派遣一个团的兵力向川南地区前进,为了吸引敌人主力,还派出了电台发出信号。获知消息的蒋介石果真以为我军打算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很快派遣了队伍进行围追堵截。 但没想到我军趁机向贵阳急行军,当时敌人在贵阳的兵力空虚,正当蒋介石打算调派部队支援的时候,没想到我军只是虚晃一招,队伍直插云南,当时国军为了援助贵阳已经抽调了云南守备力量的一半,剩下的力量根本不足阻挡我军前进。

总结:毛主席凭借着自己在军事谋略上的独到眼光,将各种有效的兵法理论灵活运用,最终将国军队伍耍的团团转。而相对于毛主席的料敌先机,蒋介石却一直被我军牵着鼻子,最终面临着一系列失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14:36 , Processed in 0.0073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