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清照经典词篇,先写离别悲情,最后以妙笔收尾,不愧是才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0:41:2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李清照经典词篇,先写离别悲情,最后以妙笔收尾,不愧是才女!                                                         2023-02-22 00:24                                       

         我们来聊一聊李清照的经典之作《蝶恋花》
两宋年间,词得到了飞速发展。期间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词人,其中有柳永、苏轼、欧阳修等。不过就在男儿叱咤文坛之时,一部分思想进步的女子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中展露出了头角。她们思想前卫、思维活跃,落笔一样出神入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词篇。
在这些女性文人之中,易安居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易安居士——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称。

我们今天文章的主题就来说一说她的这首经典佳作《蝶恋花》。不过在说她的作品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一下她的出身和性格,这对充分理解易安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
易安居士——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山东人。她出身不凡,家庭条件优渥,而且在父母双亲浓郁的文学气氛之下,李清照早早就接触到了文学。她熟读百书,聪颖好学,尤工于词。16岁他便写下了轰动北宋文坛的《如梦令》,可见才女笔下功夫何等了得!
李清照也是一样!

蝶恋花,虽写相思,但笔法却不矫揉造作,直舒心怀,这跟她的性格也有关。
在李清照众多词篇中,这首《蝶恋花》算是经典之作了。关于这首词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也有人说是李清照写给家中姐妹的,到底是写给谁的也只有易安自己知道了。不过从字面来看,小田觉得应该是写给姐妹的可能性大一些,今天的赏析也以这个观点为主了。
蝶恋花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李清照丈夫时任莱州守,李清照动身前去与丈夫汇合,途中住宿时因为想念她家中的姐妹,不舍这情深似海的姐妹之情,于是她执笔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一开头,词人就营造出一个悲伤的氛围。她不仅哭花了脸,而且就连身上穿的薄纱罗衣都哭湿了,虽然用词上来讲,有些夸张,但这恰恰是李清照所要的效果,所以说才女的博学文采可不是吹出来的。
那么,到底是啥事让这位叛逆的女子哭成这样了呢?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原来是家中姐妹在送别她时将那首伤感的阳关曲唱了上千遍,一遍就足以催人泪下了,上千遍不哭成个泪人才怪呢,这足以表达李清照与家中姐妹那情深似海、不愿别离的情意了。接着词人又以“山又断”、“微雨闻”将离别的伤感与不舍和对家人的相思导火索点燃!

下片的开头,从“方寸乱”看得出词人当时因为不想接受与家人就此离别的事实,她的思绪全都乱了,就连离别酒喝了多少都已经记不清了,可想而知,这离别的愁绪是有多强烈了。不过,要是“只放不收”那就不是李清照了,她懂得将悲伤感情“放出去”,也懂得恰到好处地把这感情“收回来”,这才是不凡之处,不愧是才女!这首词词人全篇放出来的是离别悲伤的气氛,最后用“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收笔,她说道:“没关系,毕竟东莱没有蓬莱远,幸好我们姐妹间还能用飞燕来回传书”,伤感气氛到此戛然而止。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古往今来,离别之时大多是伤感的,这在文学气息的古代尤为明显。文人才子挥笔洒墨,将彼时离别之景笺于纸上,化作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让时隔千百年后的我们深切体会到彼时古人或喜或悲的心情,这也许也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7:46 , Processed in 0.0081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