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悲鸿和三个女人的爱恨纠葛,揭露了婚姻想要长久的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03:1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徐悲鸿和三个女人的爱恨纠葛,揭露了婚姻想要长久的真相                                                         

2023-03-27 09:40                                       

        提起徐悲鸿,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著名的《奔马图》。
毫无疑问,作为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家,他对中国画坛的巨大贡献可想而知。
然而终身投入于艺术的他,却也饱经世间情爱的纷纷扰扰。

《徐悲鸿》剧照
徐悲鸿的一生中,拥有过三段轰轰烈烈的感情,一段给了他“同苦不能共甘”的落寞,一段给了他“恨不相逢未娶时”的遗憾,而最后一段感情则给了他此生少有的温馨恬淡。
这三段铭心刻骨的经历,也恰好揭露了感情长久的真相。
【三观不合的姻缘,难以持久】
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情缘,始于一见钟情。
他爱慕她的美,她欣赏他的才,因这份电光石火的心动,两人之间的爱情是炽热如火的。
即便蒋碧薇早有婚约在身,却还是不顾礼教束缚和名声,毅然跟随徐悲鸿远赴国外。
在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中,徐悲鸿废寝忘食的学画,蒋碧薇则毫无怨言的操持家务。

《徐悲鸿》剧照
物质虽贫瘠,却也抵不住两人的涓涓情意。
知道夫人爱美,徐悲鸿便用卖画的钱为她买下心仪的大衣,而蒋碧薇也同样省吃俭用,为他买下昂贵的怀表表达自己的爱意。
年少时的爱是真挚而感人的,可以凭借一腔激情远赴天涯,乐意在爱情的蜜糖中吃苦受罪;
可岁月更迭,当激情和心动都融化在琐碎的生活中,没有几分理解和支持,便难以换得地久天长的和乐美满。
所以,即便两人共经风雨,却因三观的渐行渐远,却还是走向了分崩离析的结局。
在国内,蒋碧薇恢复对物质的热爱和追求。她开始由着性子大手大脚的花钱,呼朋引作的请客吃饭;
而徐悲鸿生活虽艰苦朴素,但文人墨客的性子使他对于古董字画毫不吝啬。
这一点,蒋碧薇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所以她与他怄气,徐悲鸿买多少古玩古画,蒋碧薇便买多少钱的裘皮大衣,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不肯服输。

蒋碧薇喜欢俗世的热闹,更喜欢结交富家权贵,她想将徐悲鸿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于是让徐悲鸿给蒋委员长画像,可与她政见不同的徐悲鸿不加思考便断然拒绝;
反观徐悲鸿的作品,多少有些忧国忧民的政治色彩,但对蒋碧薇来讲这样的作品是映射现实,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不能安稳的画个苹果或香蕉?
因为不理解,以至于后期徐悲鸿画什么,她也要横加干涉。
人人羡慕岁月静好与君老的相惜相伴,可若三观不合,时光便不是细水流长的浪漫,而是分崩离析的灾难。
对徐悲鸿和蒋碧薇来讲,便是如此。
一个想在乱局中全身而退,享受物质的富庶繁华;一个却偏执意表达自己的政见,用手中画笔为天下苍生请命。
即便曾经爱的不顾一切,最后也只能是被时间的洪流越推越远。
就像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陈末和小容一样,纵然相爱,可是一个为爱痴狂,一个想要更好的生活,再多的爱到最后也是彼此的负担。
我们这一生寻寻觅觅,就是为了找到三观相合的另一半,进而去化解生命深处的孤独。
但三观相合,并非要求两人兴趣爱好一样,而是彼此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学会理解和包容。
只有深深的理解和懂得,感情才不会在缱绻的日子里失了初心。
【感情需要缘分,更需要勇气】
张小娴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叹息;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而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相识便是一生的无奈。
1930年,18岁的孙多慈在父亲的帮助下,得到了在中央大学美术专修科做旁听生的资格,而为她授课的老师正是徐悲鸿。

在徐悲鸿的众多学生中,孙多慈是最令他自豪的女弟子,性格虽温婉恬静但极有艺术天分。
也基于爱才之心,他常旁开小灶,着力辅导她。
人与人的长久相处,很容易产生一种感情,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爱情。再加此时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婚姻已陷沼泽,无处逢生。
所以两个人的相爱既是情不自禁,也是恰逢其时。
但这份感情,蒋碧薇容不得,孙父孙传媛也容不得。
徐悲鸿为孙多慈争取留学深造的机会,被蒋碧薇得知,于是她动用关系网,将孙多慈踢出了留学名单。这番做法也将两人的夫妻情分彻底终结。
为了得到孙父孙传媛的同意,徐悲鸿在报纸上刊登了他和蒋碧薇分居的消息,却没想到得来的是孙父的厌恶之极。
在孙传媛看来,是坚决不能让女儿嫁给已婚之人的,面对阻扰,孙多慈柔弱的性格使她绝对学不会蒋碧薇的强势和野蛮,也无法和疼爱她的父亲做斗争。
所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避难,也为断绝两人来往,孙传媛举家迁往长沙。
面对家妻的刻薄刁难和孙父的严厉阻扰,徐悲鸿终究以逃避的心态去了印度讲学。再回国时,心灰意冷的孙多慈已嫁给了他人。

张爱玲曾说:“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对孙多慈来讲,这份遗憾是“恨不相逢未娶时”的无力,对徐悲鸿来讲,则是因优柔寡断而错失情缘的落寞。
即便两人相爱,艺术上心有灵犀,精神上相互辉映,终究成了情深缘浅。
在爱情里,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勇气却可以扭转局面。
一份感情除了真心相待,更要拿出赤诚的勇气来面对生活的风雨,唯有这样,才能不畏朝云暮雨,不惧晚来风疾。
【幸福的婚姻,是保持欣赏和崇拜】
徐悲鸿的前半生,是辉煌而孤独的。
他的辉煌来于艺术上的高深造诣;而他的孤独来自于名声鹊起后的伶仃无依。
直到在1943年,遇到廖静文。
廖静文说,我不仅爱徐悲鸿,也是他的崇拜者。
因为这份崇拜,她肯定他的才能,理解丈夫的爱国之情,所以她义无反顾支持他的创作。
而徐悲鸿面对这位年轻的妻子,也是格外的呵护和疼爱,每次外出开会,他都会带回来几块糖果,两个孩子和妻子,一人一块。
融洽幸福的家庭氛围,是徐悲鸿一生不可多得的人间温情,也是廖静文最轻松快乐的时光。
后来,徐悲鸿因作画而导致积劳成疾,她用一个妻子最大的关怀陪伴丈夫度过了艰难岁月。

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口袋里还装着三块水果,这份真情令廖静文悲痛欲绝。
而后,廖静文将所有的精力投入于徐悲鸿的艺术中,守着画也守着心,度过余生。
雨果说:爱情是各种热情的混合物,包括对肉体的崇拜和精神的崇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质疑一些外在条件相差悬殊的婚姻,却忽略了两性情感中最主要的内在吸引是:懂得保持崇拜。
这种崇拜是心悦诚服的认同,也是深入骨髓的赞赏。
就如《幸福三重奏》中的朗朗和吉娜。

在节目中,吉娜望向朗朗的眼眸中有爱,有倾慕,更难掩欣赏和崇拜;而朗朗对妻子的赞美和呵护也让大家有目共睹。
在婚姻中,只有懂得彼此崇拜的夫妻,才有让爱情不断升温的动力,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出绚烂的花朵。
毕竟,生活中有避不开的苦难,需要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更需要两个人的风雨同舟。
徐悲鸿的一生,艺术上的成就是非凡的,但感情却是磕磕绊绊。
他与蒋碧薇曾爱的赤诚火热,却无奈三观渐行渐远,再美好的感情也成了“同苦不能共甘的”落寞;
他与孙多慈心有灵犀,可无奈两人之间差了些缘分,更少了些勇气,最终是情深缘浅的遗憾;
这一生不可多得的安定和幸福,是廖静文给他的,虽有年龄之差,也有身份之别,可彼此却用崇拜和疼爱为漂泊的心找到了归宿感。
人世间的感情,靠的不仅是眼缘,更是心缘。
所谓心缘,是指一段感情中:
彼此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和包容;在相爱的时候,需要勇气和担当来应对生活的刁难;两人无论何时,都不会吝啬于对伴侣的崇拜和欣赏。
这样的感情,才能在涓涓岁月中留住那份情深义重。
也愿我们深深地懂得,认真的去爱,不负余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14:17 , Processed in 0.0084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