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红军能否不长征?毛主席曾提出打破围剿的建议,结果令人叹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06:11:5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央红军能否不长征?毛主席曾提出打破围剿的建议,结果令人叹息                                                         2023-05-16 21:52                                       

          如果说,蒋介石的一生有哪件事真正做到了始终如一、坚贞不移的话,那么我想,这件事一定是剿共。

蒋介石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直有着极为离谱的仇视,这种仇视甚至能够让他罔顾其他的任何威胁。
无论是九一八事变日寇对于东三省的鲸吞,还是日本掀起了对华北五省的蚕食,都不能改变蒋介石的剿共决心。
而且,蒋介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围剿堪称屡败屡战,不遗余力。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之后,短短四年的时间,蒋介石就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每次规模动员部队都在几十万以上,堪称竭尽全力。
第1次、第2次和第3次围剿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被挫败,第4次围剿时虽然毛主席被排挤出军队,但得益于毛主席留下的正确战略思想和朱德的指挥,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依然惨败。
然而,这丝毫动摇不了蒋介石剿共的意志。1933年4月4日,在面临第4次反围剿惨败之后,蒋介石不顾日本在华北的屡屡挑衅和造成的严重局势,离开了南京前往江西,决定亲自指挥第五次围剿。

当时,蒋介石亲自组建了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并在南昌成立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作为第5次围剿中央苏区的最高机关。同时,他不惜出卖中国利益,与日本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从而创造有利于内战的外部条件。
而且,在先后经历4次惨败之后,蒋介石还吸取了教训,决定将第5次反围剿的中心指导思想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决定在集结绝对优势兵力全面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包围的同时,也进行所谓精神上的战争。国民党开始大规模进行污蔑和丑化宣传,对根据地进行严厉的经济封锁。
而在军事上也一改往日的进攻政策,开始倚仗兵力和财力优势,大规模推行碉堡政策。当时,国民党在中央苏区的周围不惜血本大肆构筑碉堡群。
完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准备之后,蒋介石集结兵力,包括将在北方对峙日寇的部队调回,开始发动对于中央苏区的围剿。

当时,蒋介石兵力配置为:北路军28个师、两个旅和一个税警总团,总司令为顾祝同,前敌总指挥为蒋鼎文。西路军总指挥总司令为湖南军阀何键,指挥9个师又三个旅。
南路军总司令为“南天王”陈济棠,下辖麾下的14个师又两个旅。而占据福建的第十九路军,则指挥所辖的六个师一个旅,布防闽西地区。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在南昌行营成立直属总预备队,总指挥为钱大钧,部队为三个师,空军为5个队。
四路大军,蒋介石总计调集兵力为67个师、17个旅、一个团和5个空军中队,总兵力高达50余万人,六倍于红一方面军的兵力。开始发动了对于中央苏区前所未有的全面围剿。
正当中央苏区面临前所未有严峻形势的时候,此时中央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总负责人的博古,彻底掌握了临时中央。
在他的领导和全力支持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之下,临时中央的反围剿方针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前4次的反围剿作战截然不同。

此时的博古和李德认为,“国民党及其各派军阀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一天天削弱的,国民党统治急剧崩溃”,所以,这次战争是“更加剧烈和残酷的阶级决战”。也因此,他们提出了“有可能先实现中国革命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定保卫和扩大苏区与敌人进行阵地战”。
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博古虽然是临时中央的领导人,但是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任何军事学习和实践经验。大概也因为军事上的短板,他将军事上的希望寄托于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李德身上,并赋予这个普通代表主管军事战略、战役战术、领导训练以及部队和后勤的组织等权力,也就是将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李德。
然而,作为一个德国人,李德虽然也是共产党员,他却对于中国、对于土地革命战争、苏区和红军一无所知。所以,面对第5次反围剿,李德所推出的军事政策,几乎全部都是纸上谈兵。
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有多少部队?

参加第5次反围剿作战的红军,正是中央直属的红一方面军及各军区的地方武装。当时,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为周恩来,参谋长叶剑英,下辖林彪的第一军团,彭德怀的第三军团,董振堂的第五军团,寻淮洲的第七军团,以及罗炳辉的第九军团。
除了这5个红军主力军团之外,还有江西军区、福建军区、闽赣军区、粤赣军区、赣南军区等军区直辖的地方武装。
然而,这些红军兵力加起来,包括突击扩红的部队,也只有10万出头,枪支更是不足。比之装备精良还有空军辅助的国民党50万大军,相差极为悬殊。
因此,在红军数量、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甚至军事素养方面都全面基于劣势的情况下,面对李德所提出的阵地战、“御敌于国门之外”、“大军对大军”的思想,虽然红军作战极为英勇,也在正面作战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面对国民党的绝对优势兵力,还是遭遇了多场失利。

反围剿作战开始后不久,位于中央苏区东北部、连接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战略要地黎川,在1934年9月28日被国民党占领。黎川的失守令中央苏区的局势更加糟糕,然而对此,李德依然不愿意打运动战,还是执着于阵地战。
博古、李德继续集结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与国民党围剿主力进行硬碰硬。这样的布置不但暴露了红军主力所在的位置,而且以红军当时简陋的装备和脆弱的后勤补给攻击敌人的碉堡群,让红军遭遇重大伤亡却没有取得多少进展。
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形势越来越糟糕,就在此时,1933年10月20日,福建事变的爆发给予红军打破第5次反围剿一个天赐良机。
当时,驻守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李济深、蒋光鼐、蔡延锴等人的领导之下,发动福建事变,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蒋抗日。

中央革命根据地本身就在福建和江西之间,与福建联系极为密切。福建事变的爆发,不但使得国民党在福建方向的包围圈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巨大矛盾。蒋介石因此不得不调集兵力进攻福建,这使得中央红军的压力大为减轻。
在硬碰硬阵地战应对国民党围剿完全失利、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也日渐缩小且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央苏区和红军应该如何打破敌人的第5次反围剿呢?
虽然早已被排挤靠边站,毛主席依然殚精极虑,在重病之中考虑打破敌人围剿的方法。在权衡形势之后,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趁福建事变之际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从而化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人的根本重地,在广大无堡垒地区运动作战,从而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

可以说,毛主席提出的这一战略部署,正是中央苏区和红军全面居于劣势之下,打破敌人第5次反围剿的最佳方案、也是唯一方案。
与此同时,在前线率领红三军团与敌人作战的彭德怀,与毛主席不谋而合。彭德怀在一封请周恩来转给临时中央博古的电报中曾这样建议:
  留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一、三军团和七、九两个军团向闵浙赣边区进军,以方志敏、邵式平创建的根据地为依托,威胁南京、上海、杭州,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推动抗日运动,破坏蒋介石的第5次围剿计划。
可以说,无论是毛主席的建议还是彭德怀的方针,都是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大规模出击外线以威胁敌人根本重地,迫使敌人调兵回援,从而击破敌人围剿的方案。

这种方案不仅仅可以跳出博古、李德制定的硬碰硬阵地战的劣势。而且,也将使得蒋介石的堡垒政策毫无用武之地。
因为,在中央苏区建立堡垒包围圈已经让蒋介石近乎破产,他既无财力也无足够的力量在其腹心的浙江、上海等地构筑碉堡群。
然而,对毛主席的正确建议,既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也没有高强的指挥才能的博古和李德却毫不犹豫的否定了。这个唯一能打破敌人第5次反围剿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甚至被倒打一耙,毛主席还被扣上了“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的帽子。
不仅如此,博古、李德甚至置福建事变后的19路军这一天然盟友于不顾,不但断然拒绝给予十九路军的军事援助,而且,对于朱德、周恩来提出的侧击国民党入闽部队的建议也完全否定。

可以说,当时的临时中央完全坐视蒋介石对于十九路军的进攻,从而使得蒋介石从容的调集重兵,攻破了福州,彻底镇压了福建事变。
那么,坐视蒋介石镇压福建人民政府时,博古、李德把主力红军调到哪儿去了呢?他们直接将主力红军西调,去进攻永丰地区国民党的堡垒了。
很显然,博古、李德仍试图以正面作战和阵地的方式打破敌人的围剿。过程中,红军虽然作战十分勇敢,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却并没有没能彻底打破敌人的堡垒。
1934年1月15日,没有得到中央红军援助和配合的十九路军,很快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之下失败。解决掉福建事变这个心腹大患之后,蒋介石在1月12号将蒋鼎文任命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东路军总司令,代替原计划的十九路军,开始从东面向中央苏区发动进攻。
福建事变之后,中央苏区再次陷入国民党四路大军的包围之中,处境更为艰难,打破敌人堡垒包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这之后,中央红军又接连遭遇了广昌、建宁等战役的失败,红军不但伤亡惨重,而且根据地也越来越小。

当时,阵地战给红军带来了惨重的伤亡,以历时18天的广昌保卫战为例,这场第5次反围剿中最激烈的战斗,虽然红军给予国民党巨大的杀伤。
然而,由于是硬碰硬的阵地战,红军无法发挥自己机动战的作战优势,广昌保卫战红军伤亡高达5500余人,红九军团第14师甚至因为伤亡过大,不得不取消编制并入其他部队。
然而,即便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广昌依然失陷敌人之手,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消耗战,显然是最愚蠢的战略方针。
在广昌战役失败之后,国民党军队也攻入了中央苏区的基本区域。中央苏区不但区域变得越来越小,而且敌人的包围也越来越严密,中央红军和临时中央随时有被敌人包围甚至消灭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红军已经彻底没有了打破敌人第5次反围剿的机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央红军不得不集结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3:14 , Processed in 0.0075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