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默当轩藏齐白石花鸟画:为万物生灵写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06:34:1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默当轩藏齐白石花鸟画:为万物生灵写真   

2023-06-07 14:50                                       

                                       

默当轩主人张伯谨先生编著《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

默当轩主人张伯谨河北行唐人。著名教育家、收藏家。民国时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市副市长。1949年赴台后长期驻日,行外事之职。伯谨先生治学严谨,虽学理化,却酷爱文艺,诗词书画无不通晓,颇有造诣。又酷嗜书画收藏,前贤名件、近人佳作藏蓄丰精。于古人笔,伯谨先生遍搜海内外寰宇,蒐购千年画迹,存于天隐堂中。又在1960年代选得意者100件汇为《天隐堂名画选》,以宋为始,止于八怪,每件详记形制、尺寸、款印、小传,考证详细。

近人丹青,伯谨先生尤嗜吴昌硕、齐白石,集两家翰墨丹青存于默当轩中。1980年代臻选默当轩中两家共51件佳作结集刊行为《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每件依前例详记,又加以品评,可看出伯谨先生于吴、齐笔墨之熟稔,便如老友相晤,叙谈于笔尖。

本季春拍,我们幸得伯谨先生默当轩中白石翁标准件5幅,并于大观中呈现,5件作品含括白石老人花木、蔬果、草虫、水族,笔精墨妙,来源可靠,品相佳善,当为爱白石笔者入藏佳时。

Lot 713

齐白石(1864-1957)

居高声远

立轴 水墨纸本

134.5×33 cm

题识:白石山翁制。

钤印:木人、白石翁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图编32,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1年版。

白石老人尝为万物写照,鸟、虾、蟹、蛙、蝌蚪、鼠等形象生动,对之如生;蝉、蜻蜓、蚱蜢、蜜蜂、甲虫、蝴蝶等草虫则是他的看家本领。以蝉为例,其所作蝉或工细如实,或兼工带写,而无论工写,都绝非简单平庸地对自然景象的模拟再现,而是有选择地精思与提炼概括,亦即齐白石所言:“不似则欺世盗名,太似则媚俗,吾画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居高声远》局部

便如本幅,此作纯以水墨涂之,大部写松,铁画银钩,墨气淋漓,松干老而弥坚,虬曲而有古意,松针根根分明,条条透风。而画眼,则为画面上部那只居高声远的夏蝉,蝉翼薄透,蝉腿细韧而有弹性,身体通黑而见白,这是蝉壳反亮的效果。蝉虽小而似鸣声阵阵,声声入耳,点燃画面之活力。似亦不似,皆为白石老人笔墨能为。

Lot 714

齐白石(1864-1957)

石榴蜻蜓

镜心 设色纸本

64.5×32.5 cm

题识:杏子坞老民齐璜白石清兴。

钤印:齐大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图编34,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1年版。

胡佩衡说过:“欣赏老人的画,在一些小地方尤须注意,小的地方正是对微细末节琢磨透了,这些细节,老人费的苦心实在不小。”《石榴蜻蜓》中的一只蜻蜓,就是这苦心的体现。是幅石榴果实累累压弯枝条如瀑垂下,构图取奇巧,打破常规。暗红画石榴皮,洋红画籽,墨笔画出蜻蜓补全画面,使全幅鲜活。于是,几处巧思,便成了俗语中的“精品”。

齐白石《石榴蜻蜓》局部

白石老人画石榴并不多见,据记载白石老人在家乡屋前曾载石榴树,老人有诗“七载榴花背我开,还家先到树边来。眼昏难数花多少,未白头时手自栽”。白石老人总是画其身边最熟悉的景物,又观察细微,生动自然。便如本幅,既是白石艺之所呈,也是老人思乡情愫所现。

Lot 715

齐白石(1864-1957)

怜汝本无肠

立轴水墨纸本

101.5×34 cm

题识:怜汝本无肠,予少时语也。三百石印富翁。

钤印:齐大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图编30,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1年版。

瓜果菜蔬,虾蟹鱼贝,这些看似普通又平凡的事情,却是世间最有味道的生活乐趣。白石老人“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也爱质朴单纯的生活。所以,耙子、算盘、萝卜、白菜、柿子、鱼虾等等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总是频繁的光顾白石老人的笔端。

比如螃蟹,他在寄萍堂时,每到秋天,就在附近田中捉河蟹,肥的下酒,瘦的放在院里,以便仔细观察。1917年白石老人来到北京,每到秋日京城食蟹的时节,心里面装着湘潭故土的齐白石,总会想起“横行”在家乡田间溪边那一只只“大将军”。他曾自作小诗:“九月旧棉凉,持螯天正霜。令人思有酒,怜汝本无肠。燕客须如雪,家园菊又黄。饱谙尘世味,夜夜梦星塘。”你看,食蟹画蟹,是白石老人热爱生活的体现,也是他对星塘杏子坞的故土之思。

齐白石《怜汝本无肠》局部

本幅题以“怜汝本无肠”,正是白石老人画蟹之作。他生于农家,少时常亲自捉蟹,故能穷蟹横行之形态。在画螃蟹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蟹足行有规律,左右有步法,古画此者不能知”的体会,在早年对蟹的观察了解中“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使得白石画蟹下笔不假思索,笔墨纯熟老练。齐白石画蟹,三笔一出便有凹凸意味。水墨浓淡层次的不同,使蟹壳的感觉逼真肖似,且下笔有力,尤其是画蟹腿,运笔爽快挺拔,节与节间笔断意联,墨水晕开,有腿上细毛之感觉,形神俱备。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以画虾、蟹、雏鸡最为精妙,被公认为“三绝”。其“无心为好”的自然笔触,静观之,趣味昂然,自然天成,别具一格。

Lot 716

齐白石(1864-1957)

丹砂红梅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137×34.5 cm

题识:丹砂作花瓣,铸铁作枝干。任凭人作如何夸,不是玄都观里花。借山老人八十六岁尚客京华,且喜旧时之白石犹存,丙戌。

钤印:白石、湘潭人也、鲁班门下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图编41,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1年版。

梅花是齐白石喜欢的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其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另一方面,梅花是齐白石对于故园的回忆,寄托着他的浓浓乡愁。1900年,齐白石因家里添丁,星斗塘老屋日渐窘涩,故携妻儿搬到梅公祠。关于梅公祠的梅花,齐白石在《自述》中记道:“莲花塘离余霞岭,有二十来里地,一望都是梅花,我把住的梅花祠,取名为百梅书屋。我做过一首诗,说:‘最关情是旧移家,屋角寒风香径斜,二十里中三尺雪,余霞双屐到莲花。’梅公祠边,梅花之外,还有很多木芙蓉,花开时好像铺着一大片锦绣,好看得很。”这种对于梅花的生动记忆始终贯穿在白石老人的一生中。

齐白石《丹砂红梅》局部

齐白石画梅花先学青藤,又揣摩石涛、八大,再从复堂处汲取营养,后期则受同时代吴昌硕、尹和伯影响最深。他将大写意画法与记忆中梅花的自然之态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风格强悍的梅花之法,即如此幅。画中数枝梅花纠缠生长,不做垂梅之态而取向上之势,有傲寒挺拔、生机勃勃之感。梅枝以力透纸背的金石笔法写出,遒劲有力,显示出一种铸铁般的效果。梅花用色艳雅而不失沉稳,花瓣以没骨法画出,以一笔色度的深浅表现出花瓣的饱满娇嫩,花蕊则以墨笔点之。整幅以书法笔意将梅花的枝干与花瓣串联起来,笔力雄劲,色彩鲜艳,尤其彰显了梅花的一身傲骨,令观者的精神也受到鼓舞。

Lot 717

齐白石(1864-1957)

葡萄蜻蜓

立轴 设色纸本

100.5×35 cm

题识:公亮先生清正。齐璜白石年八十五时作。

钤印:白石翁、鲁班门下

鉴藏印:墨南定鉴

上款:“公亮先生”或为袁公亮(1905-1986),湖南衡山人。自幼喜爱诗词歌赋并习金石、书法、绘画,192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篆刻学校,后得齐白石、徐悲鸿诸人指教,再后师事彭汉怀。书法篆刻功底深厚,篆刻始取秦汉刀法,出秦入汉,后师法吴昌硕、赵古泥、邓散木的篆刻刀法,既有秦汉古朴之风,又有当代清新娴雅之润,风貌独具,治印达数万方。书法精于大篆、小篆、甲骨文、金鼎文、石鼓文等,古朴谨拘,苍劲挺秀。

出版:《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图编36,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1年版。

说明:“墨南定鉴”为周墨南鉴藏印。周墨南 (1916-1992),室名古琴阁,山东青岛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赴台后经营古董字画,与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畲等名家皆友善。

是幅将一只蜻蜓置于令人垂涎的葡萄之旁:墨笔画出的巨大葡萄叶,或浓或淡,从画面右上,错落地从上到下铺展开来,占据整幅画面的大半,蓬勃的葡萄叶间,龙蛇般穿插的是蜿蜒曲折的葡萄藤。藤叶以书法入画,如行草般纵横挥写,一任自然,水墨淋漓。数串成熟饱满的紫色葡萄,以没骨法圈出,从葡萄藤蔓上直直垂下,笔致写意而晶莹如生。一树葡萄旁有蜻蜓绕飞,小虫工写结合,仿佛可以看几可透光之羽翅,而柔软又圆润的虫身,亦鲜活之极,这是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的特色。

齐白石《葡萄蜻蜓》局部

于非闇曾有精到之论,他说:“齐老师画工笔草虫,有筋有骨、有皮有肉,使人耐看。例如画蜻蜓,齐老师对四个翅膀的描写,先着力点写每个翅的主筋,用笔有去有来,瘦硬挺秀,使人一望而知这是翅膀的钢筋铁骨。其余大部分网状纹,则是随着翅膀的筋节,一笔一画的描写,又匀停,又润泽,使人看了有透明的感觉。”蜻蜓如此之栩栩如生,仿佛正在感知这夏日明珠的果香阵阵。


  原标题:为万物生灵写真:默当轩藏齐白石丨中国嘉德2023春拍
  来源:中国嘉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4:34 , Processed in 0.0096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