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未都至今不肯公开的藏品,枕边人也一问三不知,价值已超十亿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05:26:3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马未都至今不肯公开的藏品,枕边人也一问三不知,价值已超十亿                                                         2023-06-21 08:55                                       
                                       

"三佛形容總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泱泱久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除了史书记载、笔墨传承之外,很大一部分以文物古迹为载体,被记录于历朝历代的艺术作品之中。而古董文物历经千年岁月的崔嵬与琢磨,完整无缺流传于世的屈指可数,除却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也造就了其价值千金的高昂价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令人炫目的不菲价值也让无数人觉得有机可乘,弄虚作假、浑水摸鱼,攫取暴利,如今这个行业是一直九假、良莠不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玩这个行业,考验的是个人的眼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少有人敢断言声名在外、噱头甚大的专家学者一定火眼金睛,水平高于世人,有个"高手在民间"的说法,便是对于所谓专业人士的不屑和对民间高人的肯定。有位民间收藏家,学识渊博,眼光独到,收藏更是数不胜数,更有几件不肯公开的产品,价值万亿,连自己妻子都不知藏在何处,他便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马未都。
少年好学,博古通今

生于建国初年的马未都,赶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上山下乡",同无数城市青年一样,"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阔别了从未远离的家乡,分配到了偏远农村从事劳动。在这个本应学习的年纪,劳作成了那时生活的主题,而青年时期的马未都不同于大多数同龄人,枯燥乏味的乡村生活,读书成了一种难得的解压和放松方式。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沉浸在书中描绘大千世界的马未都轻松自如、思绪万千,从日常繁琐的劳作中得以脱颖而出。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本意作为消遣放松的读书,成为了马未都的习惯,手不释卷,彻夜通读。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都可读之书越来越少,毕竟身处偏远的下乡,不是条件相对优越的大都市,没有浩如烟海的书籍资源。无书可读的马未都将目标放在了当地典籍之上,得益于地处偏远,古书典籍得以很好保留,而沉迷于此的马未都渐渐开始对历史文物有了兴趣。

"粗织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常年读书的马未都往往是一副农民打扮,却气质凸显,给人一种儒雅随和的文人感觉。通读史学,遍观古今,这也为其今后长期浸润于鱼龙混杂的古玩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入行古玩,斩获颇丰
"收藏便作终身宝,何啻三年怀袖间",收藏博物,自古有之,并且分类极多,金石玉器、陶瓷铜件、古籍字画、雕梁画栋...,不一而足。宋词大家李清照的丈夫便是一位金石收藏大家,可惜生逢战乱,珍稀所获大多流落他方。
岁月无情,天道有常,多少珍惜贵重的文化珍宝毁于一时,不知所踪。这也使得浮于水面的文物古迹愈发宝贵,价值也是一飞冲天,尤其是年代久远,或是遗世独立的孤品,往往有价无市,被收藏家视为珍宝。
初出茅庐,入行古玩的马未都还要养家糊口,谋求生计,没有多少资本去买成名已久的文物大件,他的发迹主要是依靠自己渊博学识所养成的一双慧眼,见多识广,打眼一瞧,便对文物价值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使得他在古玩行声名渐起,斩获颇丰,混的风生水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假货充斥的古玩行亦是如此,是鱼目混珠,还是慧眼识珠,全凭经验眼力。
而马未都靠着一手真假分辨,检漏不断,收藏丰富,价值不菲,其中更是有几件,如北宋汝窑洗、钧瓷挂屏、宋代官窑长颈瓶、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为遗世珍宝,世间少有,价值万亿,连城之物。如此珍惜的艺术品保存在何处,只有马未都自己清楚,旁人并不知晓,就连身为枕边人的老婆也是一问三不知。
异宝奇珍,鲜有露面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于这几件价值超十亿的珍宝,马未都不仅藏于神秘之处,更是不轻易示人,鲜于人世。
毕竟是十分贵重,也是人之常情,万一当众示人,横生意外,那损失可是不可估量。故而马未都在基于自身丰厚收藏,创办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时,也并未将四件珍宝陈列于室,而是拍照记录,制成精美画册以作展示之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宝的价格已是番了数番,之前被人作为评估价值的拍卖记录已早已过时,市面上已经少有这样珍贵的物件,即使你拿出再多的钱,也无处可买,只能"望洋兴叹"。
马未都纵横古玩行业的经历已成为业界传奇,其捡漏的故事更是被人奉为经典,成为行内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作为立身之本的正是他以小博大的毒辣眼光,多少人渴慕而不可求。得益于其年轻时博文广识、丰富积累,若没有少时的苦读史书,怎会有他在真假难辨、大浪淘沙的文玩市场中有的放矢,十拿九稳,赚得盆满钵满,所谓"不经一片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这个道理。

"风雨人生意自如,少年砺节却狂疏",在当下这个浮躁于世的社会中,我们对于那些传奇的成功很是羡慕,想着一飞冲天、功成名就,以至于对于眼前事总是满不在乎,心无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使是如今家资颇丰的马未都也是凭借着点点滴滴的积累获得了今天的成就,出身毫末的芸芸众生更是要从小处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文/朱竟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8:47 , Processed in 0.00729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