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曾多次给毛岸青去信,晚年却对其避而不见,背后有何缘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18:16:3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曾多次给毛岸青去信,晚年却对其避而不见,背后有何缘故?                                                         2023-08-26 19:20                                       

                                        2007年3月23日,那一天的微博和各大媒体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毛岸青。
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由于心脏疾病于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84岁。
那一天无数人在网上表达对他的敬意,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还有的,则是致敬那个时代。
“他走了,感觉那个时代消失了。”“祝您一路走好。”“一个两袖清风的平凡的人民的儿子。”“感谢您,感谢您这一代人为我们做的一切。”……

那一天,很多人说,我们看到了潜藏的激情,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的中国。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一次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发现毛主席将一些长子毛岸英的衣物压在箱底珍藏26年。毛主席与毛岸英间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父子情一直被世人所传颂,他与次子毛岸青之间的故事却很少被人们所书写。
毛岸青是毛主席唯一幸存的子女,毛主席晚年却极少与他见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父子失去联系 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远离家乡和亲人,岸青兄弟三人一直在妈妈身边读书。而1930年10月24日,枪托撞门的声音和各种杂乱的吆喝声,打破了这个家庭里还算平凡的生活。后来母亲杨开慧被残忍杀害时,毛岸青还不到7岁。
至此,毛岸青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作保被释放,在严密的监视下生活。后来又在组织的安排下,秘密来到上海。

本以为到了上海之后能过上一段时间平静的生活,但刚落脚没多久就由于种种原因兄弟三人只能在街头流浪。
老三岸龙在奔波中病死(亦说病死),岸青和哥哥相依为命两人在烧饼铺当学徒,却常常遭到拳打脚踢,受尽折磨,最终只能逃出店铺。
他们在街头拾破烂,捡烟头,卖报纸,什么都干过,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
直到1936年,组织上的人才在上海找到了兄弟俩,将岸青两兄弟一同送出国。

与父亲恢复联系,开始频繁的书信往来 1937年初,岸青兄弟俩到了莫斯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两兄弟很快被安排进入多个莫斯科的儿童学校进行学习。
在到苏联之后,岸青与毛主席开始了“鸿雁传书”。
最开始,是有人从苏联带来了岸青两兄弟的照片,于是喜出望外,爱子心切的毛主席马上书写一信,并表示希望能收到回信。
从此之后,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愈发频繁。
毛主席很关心岸青的身心发展,关心其生活状况,希望他与哥哥弟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书信落笔时总是祝两兄弟健康、愉快与进步。

除此之外,毛主席也常常与其探讨书籍和学习生活,他曾多次在书信中表示,目前的学习应该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谈论政治为辅。政治也要谈,但自然科学知识层面上的丰富是会对以后大为所用的。
为了能够让岸青和其他的小同志们能够多学知识,毛主席多次托人买书,送往苏联。

在那个战火纷飞、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多年未见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热切的亲情在这一封封书信中传递。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殷切期盼与深深的关爱跃然纸上。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青与哥哥积极参与,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岸青则在前线挖战壕,运送伤员。
游子回归祖国,书信未停 十年后,1947年,岸青两兄弟回到国内,第一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参与各项组织活动。
即便是回到了国内,毛主席与岸青的书信往来也一直没有断过。

甚至,之后岸青的终身大事,也是父子两人在信纸上定下的。
毛岸青与邵华彼此非常相爱。1960年,邵华因病休学在大连疗养,当时毛岸青也来到大连疗养。
毛主席得到这一消息后,十分关切地给毛岸青写信说:“听说你与邵华通了不少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要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与她谈一谈。”
1960年春,两人便办理了结婚手续。
父子两人极少见面 据说,毛主席晚年时,对毛岸青避而不见,毛岸青因为疾病反复,在医院疗养期间,毛主席也没有前去看望。

这相较于之前关心儿子身心成长,向儿子提出成长建议,热切地希望儿子健康愉快生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简直就是一对正反面,是什么让这两人日渐疏远呢?这其中的有什么缘由呢?
从毛岸青人生方向的发展来看,他的大部分发展都是符合父亲的意愿和思想的。
先是在回到北京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在此期间,他一共翻译并出版了十多部经典的马列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
长期以来他与妻子邵华都怀着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多部关于父亲,关于家乡关于党的书籍,并参与策划多部影视作品,是这个时代,革命精神与党的思想的有力代言人。

他也曾多次走入基层,探查国情,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多次重走长征路,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
为人处世的作风也是朴素,低调,友善。行事不张扬,很少有人了解他的行程。平时早饭永远都是馒头和粥,午饭也仅仅只有两菜一汤,与司机秘书同桌吃饭。
虽不是像哥哥毛岸英一样,屡次主动请缨,走上战争前线奋勇杀敌。但就是这样一个两袖清风,平易近人,忠心向党,心系人民的为党为人民做出许多贡献的毛岸青,毛主席选择对他避而不见,这确实令人捉摸不透。
其实,毛主席对岸青避而不见并不是出于对儿子的不认同,而是另有缘由。

当时毛主席的秘书谢静宜曾开口询问过毛主席不见毛岸青的缘由,毛主席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毛岸青跟孩子他妈长得太像了,一见到毛岸青就会想到当初牺牲的那一大家子人。
毛主席这一路走来,从来都是将革命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顾到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却没顾得上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挚爱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怎能不心痛,怕是见到了岸青,这样的情绪难以抑制。

再一个,因为父子两人曾长期失联,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有限,有些话在信纸上表达更加从容一些,面对面反倒说不出了。频繁的见面可能也会有些不适应。
最后则是因为毛主席内心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走自己的路,稍稍远离政治,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一生。
所以说晚年的时候与岸青鲜少见面,甚至有时候刻意避而不见。为了革命,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一生,更是奉献了自己那颗渴望亲情的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0 15:45 , Processed in 0.0077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