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蒙独臂农夫住马棚靠接济度日,63年首长找上门来:他是一等功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03:30:4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内蒙独臂农夫住马棚靠接济度日,63年首长找上门来:他是一等功臣                                                         2023-09-09 11:25                                       
                                       

1963年,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在内蒙古上演。一个蓬头垢面、手臂残缺的穷困农民,原来竟是一等功臣于水林。一位大英雄如何沦落至此,其中必定隐藏着令人唏嘘的往事。这段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英雄的史诗

1925年,于水林诞生在内蒙古赤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的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屠杀与掠夺,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家园的决心。1947年,于水林那年22岁,为响应党的召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于水林作为一名新入伍的士兵,他被编入了四十军第118师352团三营八连。40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功勋卓著的著名主力部队,有“旋风部队”的美称。118师也是整个40军的王牌部队之一。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战斗,于水林很快成长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于水林欣喜若狂。谁知朝鲜战争随即爆发,美国带头的联合国军踏上朝鲜半岛,新中国的主权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毛主席果断派遣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于水林再次应召入伍,他明白保家卫国的任务还没有结束。1950年10月,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土地。志愿军先后打败了联合国军,解放了平壤与汉城,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连续作战使志愿军疲惫不堪,补给严重不足。联合国军趁机反扑,志愿军陷入苦战。

二、横城反击战:殊死抗敌的英雄事迹

1951年冬,朝鲜冬季气候严寒刺骨。寒冷并未能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热血沸腾的心。这一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邓华、彭德怀的指挥下,在横城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击战。

2月11日黎明时分,炮火大作,我军正式打响反击战的第一枪。352团3营受命深入敌后实施破击战术。他们轻装简从,迅速向目标地点挺进。途中,于水林与战友们一路小跑,眼看着白昼逐渐到来。

就在接近指定位置时,一名哨兵发现前方不远处竟出现一支庞大的美军车队,其中包括大量步兵、超过100辆装甲车,就连重装坦克都有。看到这一幕,于水林等人立刻意识到,这支军队一旦进入战场,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威胁。一定要想办法消灭他们。

3营营长翟文清立即命令全营就地埋伏,等待美军进入伏击圈。我军机智地利用地形,分散隐蔽。其中8连负责正面迎敌,3连、7连占领高地对敌方形成十字火力。就在这时,敌人大部队驶入包围圈,完全暴露在我军手中的火力网下。随着一声令下,我军全线射击,先头的几辆美军装甲车瞬间起火爆炸。

这只是开胃菜。美军作战能力强大,很快就从混乱中整顿部队,展开猛烈反击。2辆坦克带头向我军防线发起冲锋,他们显然意图利用坦克的防护力量和火力优势,在我军阵地上撕开一个突破口。我军战士尽全力射击,可无数弹药打在坦克车身上都无法造成实质伤害。局势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八连的于水林自告奋勇,要去歼灭敌人的坦克。身为政治指导员的翟文清见状,鼓励于水林勇敢地执行这项任务,并把连队仅有的2枚反坦克手榴弹交给他。于水林将手榴弹装入自己的米袋,开始在乱弹飞射的战场上穿行。任何时刻,突如其来的炮弹都可能要了他的命。

但是于水林毫无畏惧,他弯下腰,飞快的奔跑起来,不一会儿他就冲到了第一辆坦克旁边。于水林见势不妙,掏出一颗手雷,就要往战车上扔。但由于之前米袋绑得太紧,他急需打开却无法立即成功。翟文清见状在心里为于水林捏了一把汗,担心会失去这个机会。

于水林知道时间不多了,他一把掏出一颗手雷,扔到了一辆坦克的履带上。然后他迅速一个滚翻回到壕沟内,刚躲好,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敌军坦克履带被直接炸断成两截。车内美军慌张爬出想要逃命,还未来得及起身就全数被我军机枪手射杀。第一辆坦克就此报废。

胜利的喜悦还没持续几秒钟,第二辆坦克就调转炮口对准于水林所在方位疯狂扫射。面对密集的火力网,于水林只能暂时留在壕沟内。就在敌军稍停火的时候,他抓住时机从掩体中窜出,闪电般冲到已瘫痪的第一辆坦克遗骸后面。

他打量着第二辆坦克的位置,急于接近对手。但两者之间是一大片空旷地,完全没有任何可以遮掩的物体。于水林明白,自己一旦擅自行动,立刻就会暴露在敌人视线中。见状,他只能继续待在坑洞里,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他再次英勇地朝那辆坦克冲去,并成功地把它炸了。接着于水林提着突击步枪,对着那些从战车上爬下来的敌军就是一阵狂轰乱炸。于水林在与敌人交火时,右手被击中数次,身上血迹斑斑,但他还是用左手握着一枚手雷,活捉了8个敌人。

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三连就缴获了敌人一百四十余辆车辆,二十余门手榴弹及战防炮,以及九挺高射机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美2师为了支援南朝鲜第八师而派出的一支火炮,结果还没有抵达就被志愿军给歼灭了。

三、功成之后悄然隐退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40军118师352团8连的一名班长,于水林率领部下,勇往直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后,于水林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抢救。不过右边这条手臂的伤势实在是太严重了,所以医生才不得不将这条手臂截掉。当于水林清醒过来,看见床边空荡的右臂袖管时,沉重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为表彰于水林的英勇表现,党组织决定授予他“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可于水林明白,失去了右臂的自己,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为免成为部队的累赘,他选择在战友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办理了退伍手续,独自一人坐上返程的火车,回到了老家。

在火车上,于水林百感交集。他回想起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场景,心中充满不舍。夕阳的余晖洒在于水林满是泪痕的脸上,他不知道未来自己该面对什么,也许会被视为逃兵遭白眼,但为了不拖累战友,于水林还是痛下决心回家乡生活。

时光荏苒,于水林在家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很少与人来往,不再提起当年的经历。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战争英雄身份,也许是因为觉得现在的自己不配再拥有那个荣耀。那段英勇抗敌的岁月,似乎已经被他深深埋藏。

而他的顶头上司,翟文清,这位师团的副团长,却是从来没有忘记这位昔日的同僚。翟文清多方调查打听于水林的下落,终于在1963年,在内蒙古的一处偏远村落里找回了这位失去联系十多年的老战友。

当翟文清来到村中,询问村民于水林的居住地时,村民们都表示不认识这个人。翟文清四处寻访,终于在一个破旧不堪的马棚前找到了于水林。多年不见,于水林已消瘦不堪,满头白发,翟文清差点认不出来。当两人相认时,翟文清激动地抱住于水林痛哭,于水林也难掩心中的感慨。

原来于水林回乡后,一直过着孤苦的生活。因为残疾,他无法找到工作,只能四处流浪乞讨。村民出于怜悯,允许他住在村里的一处破马棚里,于水林也就这样在村里生活了下来。当翟文清见到于水林时,心中五味杂陈。他立即帮助于水林改善生活,让于水林重获新生。

翟文清帮助于水林在村子里盖了一间舒适的瓦房,定期派人送来粮食和生活必须品。于水林的房前不再是荒芜的泥土地,而是镶嵌着花砖的院子。村里也有了姑娘愿意嫁给于水林,两人的婚礼上,翟文清亲自做担保人。婚后,翟文清还经常带着慰问品探望于水林一家,关心他们的生活。

于水林和翟文清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翟文清视于水林如兄弟,经常与他来往,让于水林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于水林也终于抛开心结,不再隐瞒过去,而是将那段抗美援朝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共同缅怀逝去的战友,憧憬着和平的未来。

于水林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他为国贡献,却又在战后遭遇命运的无情打击。他最终还是在老战友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于水林的故事让人体会到友谊的力量,也让人看到生命中光影的转换。他将以他独特的方式,永远留在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篇章中。

结语

于水林的一生,平凡却不平庸。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心怀天下。即使在和平年代,他的精神依然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9-29 05:30:42 |只看该作者
阅读经典,体会经典,传承经典,传递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8:01 , Processed in 0.0094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