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冠中: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他是美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19:52:3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吴冠中: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他是美盲                                                         

2023-09-11 10:41                                       

      20世纪最出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榜上有名。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穷苦人家的孩子,曾在上海的街头露宿。但他有着不拘一格的精神世界。
曾经称自己为“布衣贫侠”。虽然他很贫困,但是他的精神却很富足。
他把画画看得都非常重要,他从骨子里就喜欢画画,他对祖国和对人民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想以画救国。
他凭着个人的能力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他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革新的旗手”。

徐悲鸿
徐悲鸿坎坷的绘画道路。
徐悲鸿能走上画家这条道路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是经过长期奋斗和坚持的结果。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农民画家。
一家人住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家里面养了鸡鸭牛,鹅等家畜。村子里面又有小花树草等植物。凡是眼中能够看见的,父亲都能够将它们跃然纸上。徐悲鸿的风格也是继承了父亲绘画风格,比较表达现实接地气。
他画画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因为家庭比较贫寒。父母都希望他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努力读书,以后从这个山村里面走出去。
特别是母亲极力反对他,经常骂他“你能画出米来吗?你能画出柴火来吗?不管你要画什么,还是要靠种田来吃饭。”
悲鸿在晚上学习画画的时候连灯油都没有。父亲看他很有志向,说什么都要买灯油钱让悲鸿学习画画。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是一个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每当有月亮的夜晚,他就跑到月亮底下去看书,画画。尽量节省父母的钱。后来他七岁多了,他知道自己上不了学,特别羡慕富贵人家的孩子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堂。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在父亲的要求下,他刻苦读书,认认真真学习画画。
每天都要临摹一幅吴友人的人物画,除此之外,还在油灯下勤奋的读书。九岁的时候,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礼记》。还能把一些重要的篇章背的滚瓜烂熟。
十岁的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去外边画画和卖画。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来找悲鸿写春联。邻里乡亲都说他是小才子。
因为徐悲鸿热爱劳动,经常在山岗上放牛牧马。所以他笔下有很多生动的动物。
特别是马,徐悲鸿从小就爱画马,如果要画一匹奔跑的马,就要认认真真观察马的运动状态。每一匹马在运动状态中的雄姿是不一样的。

吴冠中作品
有一次,他因为要追赶一匹马,两只眼睛紧盯着马,没有仔细看脚下的路,狠狠的被摔了一跤,鲜血直流。他爬起来继续追赶那匹马,但是马已经飞快的跑走了。
徐悲鸿对马情有独钟。他画了无数幅马的画像。在他睡觉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马的画像:正在奔跑的马,正在驻足观看的马,有正在喝水的马等等。在他14岁的时候,因为画马出名了。
后来,他的作品慢慢被发表,他靠画画养活了全家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有机会去法国巴黎进修画画。祖国派他去了法国。他去法国巴黎卢浮宫参观,去了巴黎的各种大小艺术馆,博物馆。主要是去临摹艺术作品。
他边研究边学习,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中国人画不出来呢?面对西方的巨幅油画,他心里想,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优秀的民族风格的油画。
后来,经过法国大画家达仰先生的赏识,做了他的徒弟。在达仰的熏陶下,徐悲鸿发誓要成为一“大中国人”也。后来他在东京进修画画。
学习的路程结束,徐悲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回来后致力于艺术革新。那其他几位好友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推行新文艺运动。
在以上海为活动阵地,他培养了大量的绘画人才。他招收学员的第一要素就是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
他经常教导学生,学习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他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有为了祖国冲锋陷阵的精神。

徐悲鸿
吴冠中新星冉冉升起。
在徐悲鸿故乡,又有一名大画家出名,叫吴冠中。吴冠中刷新了中国油画的拍卖记录,他的油画作品《周庄》,卖了2.36港币。
他曾经评价徐悲鸿,说他可以被称为画圣、画匠、画师。但是他是个“美盲”。还用《愚公移山》这幅作品来举例子。外行人认为画的虽然很像,但是,内行人一看就格调很低。
吴冠中是谁呢?吴冠中和徐悲鸿同为傲骨,却有不同的人生和理想。他也像徐悲鸿一样,也是一位赴法国留学的画家。两个人在出名后,生活起居依然非常简朴。对于生活不会过于讲究,也不会享受。
吴冠中不仅仅是一位多产的画家,还是一位文艺批评家,文艺理论家。如果说徐悲鸿还是宜革命精神为旗帜,那么吴冠中尊崇的精神就是鲁迅精神。
吴冠中点评徐悲鸿的画不太富有审美,认为画画太过于教条。
徐悲鸿和吴冠中有过见面,两位大家见面后能说些什么呢?

吴冠中作品
当时徐悲鸿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既然他没有权利去决定聘任新教师,但是他非常热情好客,有解放前革命家的精神。新老师到了之后,他都要请客吃饭。
当时吴冠中留学回到了祖国。在别人的陪同之下,吴冠中到徐悲鸿家中做客。其他人猜测,吴冠中和徐悲鸿可能要交流一下绘画方面的经验,至少也得说说留学的经历。
令人疑惑的是,两个人一见面,虽然同为宜兴人,但是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很礼貌的客气了几句。后来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吴冠中也只是在自己的课堂里教书,没有跟徐悲鸿有过多的交流。

吴冠中
徐悲鸿和吴冠中令人寻味的交集。
吴冠中就在这所学校留下教学,两年后文艺整风运动开始了。
那个时期正好是19世纪80年代,欧洲的绘画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风格很快就席卷了全国。就是印象派画法。
很快,这种印象派就传到了中国,当时学院中有一位学生因为夸赞印象派,遭到了批判。
但是吴冠中可不管什么文艺整风运动,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好的东西,给学生看比印象派更严重的作品。很快他被批判了,大家都批判他是“资产阶级文艺观”。

吴冠中作品
更有甚者,指着吴冠中的鼻子骂他:“等他什么时候学了无产阶级的文艺再来教学生。”有一次全院的整风大会,单位领导就学校的方针政策讲话,徐悲鸿也讲了话。
大会开完没多久,吴冠中就被请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去讲课。清华大学的建筑课正好符合吴冠中所讲的这些理论。其实吴冠中对当时的整份运动耿耿于怀。
徐悲鸿是国家政策的推动者,当时国家以苏联文艺风格为主,吴冠中认为苏联的东西就是二手货,中国人学习了苏联的东西,审美方向会走偏。
两个人的差异不仅仅是在绘画方面,同为中央美院的老师,他们教育出的学生也各有不同。徐悲鸿的学生以国家使命为己任。吴冠中的学生尊崇个性自由,审美独特。
吴冠中的精神支柱是鲁迅。其实两个人不用作过多的比较,他们都是中国文艺的推动者,值得尊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2:14 , Processed in 0.0075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