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访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09:14:3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8-12 09:16 编辑

                                                                    寻访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                                                                                                      
                                                        
                                                                        

她是一个老奶奶,她叫:玛丽亚·索,她是鄂温克族四大氏族“卡尔他昆氏族”人,出生于1921年,是中国最后一个驯鹿部落酋长。


   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一个只有200多号人的微型族群,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唯一是一个靠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玛利亚·索的父亲也是猎人,这让她从小就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年轻时的玛利亚·索高个头,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岁,是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
   在男性世界的鄂温克人心目中,族里和家里都是男人说了算,但在拉吉米家里,却是玛利亚·索当家作主,原因在于拉吉米嗜酒。为了保证丈夫的健康,玛利亚·索独揽了家庭大权,渐渐成为了家族的核心。
   拉吉米去世后,她不仅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还把原来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玛利亚·索是敖鲁古雅几位不会说汉语的老人之一,她的话要通过族中其他人来翻译。
   她是营地的核心和最受尊敬者。她的地位与权威,不仅因为她是营地的最年长者,也来自于她以往的经历。
   现实中,被族人称为“最后的酋长”的玛利亚·索话语不多,长相和一身装扮会让外人误以为她是个俄罗斯老大妈,脸上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酋长”的威严,更多是一个年长者的慈祥和岁月的沧桑。做针线和烤列巴都是她的绝活。玛利亚·索最清楚驯鹿的习性,驯鹿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她很了解,猎民们按照她的吩咐去寻找放养的驯鹿,一找一个准。   
   部落里的猎民陆续下山以后,玛利亚·索也成为“热点人物”。前来拜访她的山外人络绎不绝,有媒体记者、学者和买驯鹿的外地人。玛利亚·索对外面来的人都一视同仁地表现出冷漠,外面的世界对她没有一点吸引力。


   老人家现在居住在内蒙古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首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占地面积14832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3.3%。公园的宣传口号是“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

   鄂温克驯鹿民族居住的森林里,地面长满苔藓,而这个恰恰就是驯鹿们最好的食物。

   森林里松木挺拔,密集,别看它们的围径不大,但它们的寿命通常有上百年,因为这里冬季严寒,温度最冷时达到零下40℃,树木生长特别缓慢。

   饲养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的传统,如今这个也被开辟成了游客体验项目,只要花10元,就可以得到一盆苔藓,游客可以进入驯鹿园内与驯鹿来个亲密接触。


   其实在这片森林里,随处可以看见驯鹿,由于是人工饲养的,所以它们几乎不怕人类,我们可以随时靠近它、接近它。


   驯鹿是完全散养在这片大森林里,长期是生活饲养经验,也让鄂温克族人能很好的了解驯鹿的习性,驯鹿成了鄂温克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虽然地上都是苔藓,但随便从地上捡起一把苔藓,驯鹿似乎更喜欢从人类手中去觅食。

   切成小块的西瓜皮放在盆子里,随便放在某个角落,驯鹿就会自己前来觅食。



  鄂温克族人的树木制成的图腾。


   鄂温克族是个狩猎的民族,由于冬季寒冷,所以兽皮通常会被加工成御寒用品。
   而鄂温克族人居住的场所叫“撮罗子”,按照季节的不同,分别用桦树皮、草帘子和犴、狍等兽皮,做成自上而下一层压一层的围子,绑在木杆上,门帘则夏用草或树条编,冬用狍皮做成。而如今,防水雨布代替了原来的桦树皮。


   这是一座完全采用白桦树树皮做成的“撮罗子”。


   这里其实是供游客参观的“撮罗子”,里面尽是鄂温克族人的生活起居摆设,墙上也挂满了各界朋友拜访“玛丽亚·索”老人的照片。


  在这座“撮罗子”旁,有专门售卖各种鄂温克族工艺品的摊档。



   白桦树树皮做成的盛物器皿。



   其实“玛丽亚·索”真正居住在这条栈道的另一头,为了避免游客对老人的骚扰,栈道上还立了块牌:里有猎狗,请勿靠近。



   在“玛丽亚·索”女儿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栈道走了一段后,就从这条小道上走出来,远处就是玛丽亚·索老人居住的“撮罗子”。


   玛丽亚·索坐在“撮罗子”旁,神情保持一贯的冷漠,她从来都不喜欢跟外面的人接触。



   玛丽亚·索和她的妹妹,妹妹有空就会来这里陪她,并给我们介绍她的专辑“太阳姑娘”,告诉我们这是她跟姐姐学的,里面收录的都是鄂温克族经典的歌曲,是非常难得的一张CD。


    当地政府在2002年就在根河市的西边为“敖鲁古雅”所有243名鄂温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房子由芬兰贝利集团设计,一水的芬兰木制结构,小楼幽雅,冬暖夏凉,但山林中生活了一辈子的玛利亚·索,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


   老人家不会汉语,也无从了解更多的资讯,离别前与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合影,或许在她之后,鄂温克这个以驯鹿为主的民族将不会再有驯鹿了,“部落酋长”这一称谓也将不复存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7:04 , Processed in 0.0077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