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说红楼]秋爽斋的白玉比目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06:37:1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细说红楼]秋爽斋的白玉比目磬                   

2024-05-27 21:23                                        

发布于:北京市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大观园游览,到了探春住处,有这样一段文字: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这里出现的“白玉比目磬”,是探春住处的一个重要物件。书中只说了此磬悬在洋漆架上,旁边还挂着小锤,并没有对磬本身做更多描述。这个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编红楼梦辞典》解释“白玉比目磬”称:“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白玉比目磬指白玉磬上饰有线刻鱼纹,因磬为曲尺形,两股上的鱼形凑向一起,比目而悬,故名。”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修订版)》对“白玉比目磬”的解释与此几乎一样:“在白玉磬上饰有浅的线刻鱼纹,因磬为曲尺形,其两股上之鱼形凑向一起,比目而悬,故名。”由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与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鉴赏辞典》则解释称:“……所谓白玉比目磬即是将白玉琢成比目鱼状。比目鱼,即鲽,旧谓此鱼仅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
1987版、2010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里均有“白玉比目磬”的特写镜头,前者正是做成两条鱼形,后者则既没有在磬身上“线刻鱼纹”,也没有将磬“琢成比目鱼状”。

19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里的“白玉比目磬”

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里的“白玉比目磬”
结合《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上述三个专业辞典的说法,以及两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里的“白玉比目磬”形制,均值得商榷探讨一番。
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磬,乐石也。从石、殸(qìng)。象县(xuán,同“悬”)虡(jù)之形。殳(shū),击之也。”从考古出土先秦时期磬的实物来看,年代较早的典型器物均为石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石磬、1950年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商代石磬等。

虎纹石磬 1950年河南安阳出土
商代以后,除了石磬,还出现了玉磬、青铜磬。出于对音调精准性的要求,磬还由早期的不规则形状定型为曲尺形,各部位的尺寸比例也有严格规定。磬有特磬、编磬之分。单个的大石磬称特磬。多枚音高不同的磬组成编磬,可以演奏复杂的乐曲。
除了作为乐器之外,磬也被文人雅士视为文房清供之佳品,明清时期此风尤盛。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七《钟磬》载:“不可对设,得古铜秦汉镈(bó)钟、编钟,及古灵璧石磬,声清韵远者,悬之斋室,击以清耳。磬有旧玉者,股三寸,长尺馀,仅可供玩。”明代屠隆《考槃馀事》卷三载:“有旧玉者股三寸,长尺馀,古之编磬也。有古灵璧石色黑性坚者妙。悬之斋中,客有谈及人间事,击之以代清耳。”《考槃馀事》又载:“得古铜汉钟,声清韵远者,佐以石磬,悬之斋堂。所谓‘数声钟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是也。”这里提到“股”“古之编磬”,可见其形制仍是比较正规的曲尺形。
悬于书斋之中的磬一般都是单个,而且体形较小。除了偶尔敲击以“清耳”,其主要功能乃是象征性的——因“磬”谐音“庆”,“鱼”谐音“余”,故有将磬与鱼同置,取其“庆有余”之寓意的;也有因“戟”谐音“吉”,所以将磬、鱼与戟并置,取其“吉庆有余”之寓意的。清乾隆皇帝弘历就曾让内务府造办处为其绘制过多幅《行乐图》——在弘历身旁,一童子拄戟,戟上悬玉磬,磬下还缀着两条鱼。北京恭王府后罩楼上的一个窗户被设计成磬的样子,磬上方雕刻了一只蝙蝠,磬下雕刻了一对鱼,这是借谐音取“福庆有余”的寓意。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恭王府“福庆有余”窗
关于“比目”,有时存在一种误解,以为是一个特定的鱼种。实际上并非如此。《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西方有比肩兽焉……其名谓之蹷(jué)。”这里提到了“比目”“比翼”“比肩”等一组词汇,“比”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其含义是“并列”“两两成组”。《尔雅》中的“比目鱼”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鱼种,而是指并排在一起的两条鱼。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用“比目”一词与鸳鸯并举,鸳鸯是两只鸟,“比目”指代两条鱼,其意甚明。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晚期珊瑚翡翠吉庆有余盆景和北京恭王府“福庆有余”窗可以看出,当磬和鱼组合,构成“庆有余”意象的时候,鱼可以是金鱼,也可以是鲇鱼或者其他鱼,但都是生活中能见到的正常的鱼,所谓“比目鱼,即鲽,旧谓此鱼仅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终究系神话传说,是不足为据的。

清晚期 珊瑚翡翠吉庆有余盆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磬在形制上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中期玉人物龙纹磬,就不是曲尺形,而是近乎正方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翠太平有象磬,直接将磬做成大象的形象,象身凸雕篆书“太平有象”四字。这类器物虽然仍以“磬”为名,但均已脱离了“敲击后发出特定音律”这一原始用途,只是作为具有吉祥寓意的陈设物而存在。

明中期 玉人物龙纹磬 故宫博物院藏
探春房间里的“白玉比目磬”,可以是曲尺形的磬,其下悬以双鱼,如《弘历雪景行乐图》里所描绘的那样。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磬做成双鱼的样子,就像玉人物龙纹磬、翠太平有象磬那样。
19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将“白玉比目磬”做成两条鱼的形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坚持磬的“曲尺形状”,导致双鱼形象有些僵硬,缺乏美感。相比之下,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里的“白玉比目磬”倒是更符合传统吉祥文化的样式,但需要在磬下方缀上一双玉鱼,才能更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意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5:00 , Processed in 0.0082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