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0岁雁翅楼将开24小时书店 盘点在古建中的阅读场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06:11:0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600岁雁翅楼将开书店 盘点在古建中的阅读场所                      2

        素有“淘书圣地”之称的中国书店将于7月底8月初,在雁翅楼开办24小时古籍书店。

        据了解,雁翅楼建于1420年,与地安门城楼同时修建,是城楼的哨所,距今已600年。当读者置身于百年历史的古建,选一本中意的书,让时间在白纸黑字间缓缓流走,这样的体验可谓“行走于古今之间”。下面,就请您看看那些置身于古建中的阅读场所吧。

       

        中国书店安家在古色古香的雁翅楼(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600岁雁翅楼将开中国书店 引导城市安静下来

        雁翅楼位于北京地安门十字路口路南,与天安门相对应。据了解,在地安门的相关史料之中,“太监出宫暂住雁翅楼”是有关地安门大事记中记载最详细的事件。

        1923年,逊位后的溥仪将宫中太监全部遣散。太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在京城里没有落脚之地,于是,700多名太监被暂时安置在雁翅楼,等待遣散费。遣散费到手后,还有300多人“赖”在雁翅楼不走。溥仪堂兄溥佳回忆说:“我每天从宫内经过这里,总看见不少衣衫褴褛的太监在廊下生火做饭,极像逃荒的难民,其状颇为凄惨。”1934年出版的《燕都从考》记述:“地安门大街,东西列屋数十楹,曰雁翅楼,今改为乞丐收容所,及工程队驻地”。

        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时,从地安门出去,直奔他的出生地醇亲王府。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这时,冯军方面已给我准备好汽车。第一辆坐的是鹿钟麟,我(溥仪)做了第二辆,婉容和文绣坐的是第三辆,张壁则是坐上第四辆,绍英等人则坐了第五辆。于是就‘浩浩荡荡’地到了我父亲(载沣)所住的地方–德胜门内什刹后海北河沿的‘醇亲王府’”。

        1954年,雁翅楼连同地安门一并拆除,建筑构件一一编号,放于天坛,以备今后复建,不料,后来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移建地安门之事也化为灰烬。去年,雁翅楼复建完成。

        复建后的雁翅楼东、西两侧雁翅排开,有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目前,全部交给中国书店使用,但“书店必须24小时经营”。目前,雁翅楼已经挂上了两块“中国书店”牌匾,木质书架、桌椅已摆放到位。

        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表示,雁翅楼北临什刹海、钟鼓楼、南锣鼓巷,南靠景山游览区,整个区域繁华、喧嚣,“非常需要有这么一处地方让人心安静下来,需要有这么一处寄托精神的场所。雁翅楼又地处中轴线,承载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功能。因此,政府将其作为免费的公共阅读空间,引进专业企业进行有限度、有条件的经营,既可以传播文化,也是活化文物的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引导,引导城市安静下来”。      

       

        万松老人塔环境静谧而幽深(图片来源:新华社)

        万松老人塔“牵手”砖读空间 起名富含深意

        北京万松老人塔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口,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自元大都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并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该塔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清乾隆十八年(1753)曾奉敕修葺。据了解,该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乾隆十八年重修时加高至九级,并将原塔含砌于塔内。现存塔身为1927年重修,高约15.9米。

        万松老人塔就是万松老人的墓塔,而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为金、蒙古帝国时期佛教高僧,他深得佛法,又精通儒学,元中书令耶律楚材曾拜其为师。万松行秀禅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们为他修建了这座砖塔。

        据了解,万松老人塔是北京明清旧城城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塔身内部包裹元塔的情况在北京地区较为罕见,是研究北京地区密檐式塔发展的重要实物,也是北京作为文化古都的早期标志之一。该塔自建成以来历经战火、朝代更迭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先后被酒食店、羊肉铺、牙科诊所、电器店、药店、图片社占用,所在位置也从元大都的郊野成为如今的繁华闹市。2008年,西城区政府彻底将小院腾退,整修之后小院一直作为单位办公使用。2010年初,西城区正式启动维修工程,并于同年完工。

        在历经几百年岁月后,从2014年开始,万松老人塔变身为一个名叫“砖读空间”的阅读场所,由民营书店正阳书局运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免费借阅。据了解,“砖读空间”这个名字具有富含深意,“砖”有两层意思,一是取“专”字的谐音:读书要专心;二是揭示了古塔一砖一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积淀。

        据正阳书局掌柜崔勇介绍,“砖读空间”里有他精心淘换来的图书1万多种,库存还有近4万册,以供不定期更换,“这些书是给多少钱都不卖的,就免费给人看。”此外,“砖读空间”里还摆满了“北京人写的、写北京人的、在北京写的书,让爱书人能够在北京最古老的胡同里,最古老的砖塔脚下享受阅读北京的乐趣,成为京城阅读的一座崭新文化地标。”网摘纠错商城[url=]分享[/url]推荐                                           字号      

      

       

        碧山书局坐落于一座用于祭祀祖先的清代古宅(图片来源:东方卫报)

        清代古宅“变身”碧山书局 看古村落读好书

        碧山书局坐落在安徽黄山黟县碧山村中,一座用于祭祀祖先的清代古宅——启泰堂,是先锋书店的第八家书店。书局中有2万余册书,分为文学类、艺术类、政治类、地方文化类,甚至有乡村建设类。

        碧山村大山环抱,山高田广,阡陌如绣,是著名的徽州古村落之一,58.5平方公里的碧山村保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百余座。沿街散落着老式的小卖部、碾米厂和小客栈,一派安宁祥和。碧山书局的外观在这样的“画面”中并不显眼,如果不是门口挂着木制的招牌,很难从鳞次栉比的古宅中认出它。

        碧山书局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祠堂的原始风貌,上上下下有近600平方米,祠堂中央四方的天井剪出一块天幕。虽地处偏远,依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从城里来碧山村住下,每天潜心看看书的人。一位专程从南京过来看书的大学生说,“远离城市喧嚣,来这儿沉下心去,看看古村落,读本好书,无比舒畅。”

        据了解,碧山村有2000多口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守着老宅,清淡度日。“书店提供免费阅读,就有村民过来读书,一位老太太曾在这里看完了一本厚厚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书店管理员、68岁的村民汪寿昌说,“碧山书局重新唤起了村民对家乡独特文化和环境的关注,让农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产生自信,这算是一种进步。”

        在书店创始人钱晓华看来,乡村文化曾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如今,却有不少农村的村民打着麻将过日子,数千年的乡村文化日趋没落。她希望,碧山书局的开办,能实实在在地给村民和游人提供一个阅读空间,使村民的文化程度逐渐提升,让探索乡土的游人内心得到洗涤和净化。“虽然前来读书的村民并不多,但我相信会有一个潜移默化、越来越好的过程。”网摘纠错商城

      

       

        左:古代孙姓晋商的宅院 右:孔像两侧排列着72张古书桌(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宋文庙变“第一考场 古建让人静心求学

        在山西省太谷县保留了诸多世家、财阀流传数百年的遗存。时代变迁,如今当地数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隐于校园,不仅发挥着余热,也成为求学者们眼中的“圣殿”。山西省太谷县赵铁山书画院院长韩富科曾表示,“古建筑独具的厚重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气息,让年轻人更容易静心求学。”

        太谷中学,一座始建于北宋时期、古为科举考试之地的文庙矗立其中。走过清乾隆皇帝御笔牌匾,殿内孔子像树立。孔像两侧,72张古书桌整齐排列。韩富科表示,“古时文庙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如今则成为学生们眼中的‘第一考场’。”学校仿照“孔门七十二贤人”的传统,组织每个年级学习最好的72个学生,在孔像下的72张古书桌上考试,以此激励学生们奋发读书。

        在文庙不远处,一座明清建筑隐在葱郁的花木中。据了解,这是古代孙姓晋商的一处宅院,自1952年太谷中学建校起,就被用做阅览室和活动室之用。2008年,赵铁山书院在此设立。在完善保护的前提下,晋商豪宅成为学生们研墨习书之所。

        不管是文庙还是孙宅,在学生们眼中都是读书学习的圣地,一位学生表示,“看见它在那儿,我们就安心。”

        (本文综合:北京晨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东方卫报、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5:36 , Processed in 0.0095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