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鲜停战谈判,毛主席急电不要签字,彭总感叹:伟人远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9:59:3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朝鲜停战谈判,毛主席急电不要签字,彭总感叹:伟人远见!                                                              2024-06-17 12:00                                        

发布于:福建省
   
                          

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尾声。中国志愿军在数度惨烈作战后,终于逼迫美军主动求和。双方就停战达成共识,彭德怀也来到板门店,准备签署协议。但就在临门一脚之际,毛泽东主席竟发来一纸急电,下令"立即停止签字,必须推迟"。

这一决定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何主席在关键时刻突然反悔?令人费解的是,之前中美双方在交换战俘等争议问题上,均已达成一致。会是什么原因,让高瞻远瞩的毛主席突然改变主意?难道是隐藏着某个不为人知的隐患?这一切的缘由又是如何?

壹、美苏角力 朝鲜战火起

朝鲜战争拉开了血腥的序幕。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至二战结束后,美国及苏联在亚洲地区的博弈。

日本在联合国军压力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此结束。随后,根据战后协议,朝鲜半岛北部由苏军驻防,南部则由美军驻扎。本意是临时代管半岛,等待朝鲜人民自行决定统一方案。但很快,美苏双方在亚洲地区的角力便陷入了僵局。

苏联支持朝鲜北部的金日成,组建朝鲜劳动党,进而在平壤建立政权。而在美国扶植下,亲美派李承晚在汉城建立了"大韩民国"政府。由此,朝鲜半岛被人为分裂为北韩和南韩。

1950年初,北韩开始频繁对南韩发动进攻,并最终在揭开战争序幕。美国则立即通过联合国理事会的决议,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战争。面对美军的插手,苏联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暗地里大量支援北韩。

此番战火,实则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在亚洲争夺地缘优势的一次较量。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在朝鲜问题上自然与苏联保持一致。为避免美军打入中国腹地,毛泽东果断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踏上了炮火硝烟的朝鲜战场。从此拉开了持续三年的惨烈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随后的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与入侵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拼杀。

贰、血战三年 双方均伤亡惨重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同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残酷厮杀。双方在这三年间进行了多场决定性战役,伤亡惨重。

1951年4月,志愿军在三八线以北的上甘岭地区,与"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围绕着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双方高达20余万人马浴血厮杀达43天之久。

战役初期,美军凭借坦克和航空装备的优势,企图迅速突破志愿军阵地。但志愿军采取晚上突击、白天固守的游击战术,使得"联合国军"的重武器难以发挥优势。战火持续数周,双方陷入了胶着僵局。

为摆脱被动,美军不惜出动6万大军、200余门火炮、2000多架飞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格罗夫斯攻势"。志愿军则紧急调兵8万人,与敌人进行了决定性的拼杀。遍地狼烟硝烟里,双方将士血肉横飞,伤亡惨重。

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双方力疲态尽、彼此坚守阵地告终。虽然明面上是旷日持久的焦灼战,但事实上双方都没能取得彻底的战略胜利。仅这一役,志愿军就有7.9万人伤亡,而"联合国军"则高达近8万人阵亡和伤残。

1952年10月,随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实施"金化攻势",朝鲜战场又掀起了新的血雨腥风。为夺取金化市,占领战略要地,美军动用了5万余人、500门大炮和1500架战机,发动疯狂轰炸。遭遇这股凶猛攻势,志愿军伤亡数万人,战线一度节节败退。

人海战术再现,志愿军从偏远地区紧急抽调增援部队,配合坚壁阵地作战,终于遏制住对手的进攻。金化战役也以双方难解难分告终,美军虽拿下金化城,但代价也付出了惨重。

一役役血战过后,美军终于意识到,要想在朝鲜全面击溃志愿军根本无从做起。与此同时,朝鲜战争已经给美国造成1400亿美元的巨额军费开支,甚至还酝酿出了经济危机。1952年底,美国政府只得做出艰难决定,同意重启和平谈判。

叁、李承晚阴谋 暗中扣押战俘

在朝鲜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原本理应走向和平的局面却突然陷入一场新的危机。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南韩临时政府领导人李承晚的阴谋诡计。

早在战争初期,亲美派李承晚就凭借美国的大力支持,在汉城建立了"大韩民国"政府。作为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重要棋子,李承晚为讨好美方,多次公开叫嚣要"把朝鲜统一到鸭绿江边"。

1953年春,朝鲜战争进入尾声,双方在交换战俘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国际社会对于缔结和平也是殷切期盼。然而,李承晚却暗地里布下了一张大网,意图扰乱和平进程。

据志愿军战俘回忆,南韩临时政府在联合国军的庇护下,悄悄在半岛各地设立了数十座战俘集中营。在转移途中,不少志愿军战俘遭到了严重殴打和虐待。有的更是被当场击毙。

最令人发指的是,南韩当局还对战俘实施了精神上的摧残和洗脑。他们不遗余力地对战俘进行所谓"思想改造",严厉禁止战俘们学习中文,只许他们阅读亲美的书籍。一旦有战俘表现出对思想改造抗拒,就会遭到野蛮殴打甚至杀戮。

更有甚者,南韩当局为了在战俘交换谈判中占据上风,竟对中国战俘进行了大量扣押。他们拒不交出确切的战俘名单,导致双方在交换战俘的数字上出现严重分歧。

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人道主义的公然挑衅,彻底违背了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规定。然而,南韩当局置若罔闻,仍我行我素,只为一己之私。

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朝鲜战场一度再起战云。1953年7月,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不得不发动了金城攻势,对美军和南韩军队实施大规模打击。双方再度陷入残酷的拼杀之中,金城附近数十里被摧毁得面目全非。

李承晚的阴谋无疑成为当时朝鲜战场上一颗燃烧着的导火索。它不仅令中朝双方损失惨重,更一度令朝鲜半岛陷入战火再起的危险境地。如此糟糕的局势,正是促使毛泽东主席临时喊停停战协议签字的根源所在。

肆、毛主席洞悉 拒签协议

面对李承晚的阴谋和战争再次陷入胶着的危险,毛泽东主席及时挥师,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暂时拒绝签署停战协议。

1953年6月初,朝鲜停战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就释放战俘、划定军事分界线等争议问题,终于达成了共识。经过数月艰难谈判,美中双方代表来到板门店准备签字。

然而,就在彭德怀将军手握钢笔、临近最后一步时,毛泽东主席却突然发来一纸急电,下令"立即停止签字,必须推迟"。这一决定无疑让在场所有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毛主席就曾两度亲笔致电彭德怀,对即将签署的协议内容表示保留。毛主席审时度势,认为若盲目在当下签字,必将给未来带来更多隐患。

首先是关于战俘交换的问题。中方一再要求将战俘人数公开,并允许双方各自对战俘"自由复员"。但美方对此语焉不详,而且还有李承晚暗中大量扣押中国战俘的阴谋在先。毛主席无疑是看穿了这一点。

其次,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划分,中方要求以38线为基准,将朝鲜一分为二。但美方此前动辄变卦,让人难以完全信服。一旦停战后再起纷争,形势将更加被动。

再者,当时期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力还相当雄厚,志愿军暂难取得绝对主动。如此局面下贸然签字,无疑将置中方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可见,毛主席的决定完全是出于对大局的远见卓识。不签字虽然会引起一时风波,但若操之过急,却可能酿成更大祸端,让双方白费多年鲜血。

果不其然,推迟签字后,中美双方重新就遗留问题多次沟通。最终,协议的具体条款得到了合理修改,更加有利于维护中方权益。

伍、停战协定 三年战火终止息

经过数月的艰难谈判,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终于正式签署,三年多的战火也就此戛然而止。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代表、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代表以及美国军方代表共同签字。协定由60个条文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划定了遵循38线将朝鲜一分为二的军事分界线,双方兵力各退至该线的两侧。

二是就战俘问题达成了妥协,允许中朝方扣留不愿复员的战俘,美方也可这样做,但须遵守公正公开原则。

三是规定,半岛内不得重新部署外国军队和武器,以避免再起战端。

四是成立了中立国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协定执行情况。

随着协定的签署,朝鲜战场上的炮火很快销声匿迹,双方兵力迅速沿军事分界线两侧撤离。此后,大约有7万名不愿归国的中朝战俘留在联合国方阵营。

1953年10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作为曾参加了上甘岭、金城等重大战役的老战士,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1954年初,参战三年多的朝鲜人民军也完成了撤离。就这样,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军力对峙和军事撤离行动。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毁灭性的创伤。大量村庄被夷为平地,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朝鲜人民在战火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数以百万计的平民和军人罹难或伤残。

尽管代价如此惨痛,但朝鲜人民依然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真正的战争英雄,中朝两国的将士们也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功勋。这些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捍卫和平,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正如毛主席所说:"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了一个了不起的战役,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了东方和平事业……"朝鲜战争,终将永远铭记在世界和平运动的史册之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21:08 , Processed in 0.0121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