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5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英雄,4人牺牲18人失踪,40年后找到线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05:09:4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35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英雄,4人牺牲18人失踪,40年后找到线索                                                           2024-06-06 10:20                                        

发布于:天津市
   
        1935年5月,22名红军,参与到了飞夺泸定桥的战争当中,他们攀上了光秃秃的铁锁链,顶着国民党的炮火,用自己的生命,为长征的红军,拼出了一条逃出生天的道路,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让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围剿之下生存了下来。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伟大的战士,在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仅仅只记住了他们的事迹,却根本就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直到今天,这些战士中的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仍然还是一个谜。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这些战士信息丢失呢?事情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个战士被找到,被人们所知晓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35年,看看当年发生的事情吧。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为中国共产党内部错误指导的影响,红军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惨遭失败,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长征的计划。在长途跋涉了几个月之后,在国民党的追击之下,中央红军来到了大渡河,他们打算在这里横渡大渡河,和红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在另做打算。最终,中央红军把渡河的地点,定在了安顺场。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击败了当地的国民党势力,成功缴获了三条小船。然而,此时的红军面对着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需要渡河的红军战士,高达两万人。但是船只有三条,而且大渡河的水流非常的湍急,想要划船渡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想要靠着这三条小船来渡河,效率会非常的低,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中央红军,根本就耽搁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想要临时搭建浮桥,显然也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计划,因此中央红军把目标,瞄准了大渡河北上的泸定桥。他们决定,从那里强势渡河。

泸定桥是一条铁索桥,这座桥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他是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始建于清朝,是西藏和四川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了防备红军从这里突围,当时驻守在这里的刘文辉也早早地做足了准备,把泸定桥上的木板,全都拆卸了下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阻拦红军的行动。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非常的好奇,当年蒋介石和国民党,是抱着非常强的决心,想要置共产党于死地,为了防止红军逃走,难道刘文辉不应该干脆直接毁掉泸定桥,这样不久可以一劳永逸了么?其实,这个道理,刘文辉也不是不懂。但是,刘文辉多多少少对于国家和百姓,还是有一点良心和责任感的。我们刚刚也说过,泸定桥在当时,是唯一的渡河要道,中国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在这里修建桥梁,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险要,工程的难度,更是非常的难以想象,清政府当年为了修建泸定桥,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旦,彻底地毁掉泸定桥,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可以起到困住共产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的利益看来,这样的行为在那个战事混乱的年代,同样也是破坏了国民党自身的利益,瘫痪的交通,会让国民党深受其害,同时还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导致民生抱怨,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刘文辉才没有对泸定桥下手,仅仅是命人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刘文辉对于自身的军事实力也是非常自信的,他相信,在自己强大的火力之下,红军是不可能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出去。然而,也正是这份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给了红军突破的机会。

红军在经过了讨论会议之后,组建了两支突击队,一支队伍负责火力进攻,一支队伍负责铺设木板。二连连长廖大珠当起了队长。就这样,在后方火力的掩护之下,这场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团长的一声令下,22个战士,率先冲上了泸定桥,面对着拥有精良武器的国民党,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们视死如归,只是为了完成这场艰巨的任务,在生死较量的战场上,国民党的气势,居然落到了下风。红军的突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一时之间居然毫无招架之力,他们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慌乱,最终还发送了求救的信号。然而,此时红军也早早对他们的援军进行了阻拦和伏击。孤立无援的刘文辉,在失去了希望之后,放弃了驻守泸定桥,带着自己的残余部队离开了泸定桥。而红军的胜利,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22名突击队员中,有4名战士,因为中弹英勇牺牲,他们分别是魏小三、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红军没有片刻的喘息,他们要珍惜每一分钟,不然很有可能就会遭到敌人的围堵。因此,他们马不停蹄地再次出发,继续执行任务,就连统计伤员的时间都没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那22名勇士的名字,并没有被系统的统计出名单,这也成为了中国和民族的遗憾。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开始整理这些在战时为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战士的资料,而这个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泸定桥战役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是人们却根本不知道这些战士的名字,就这样,人们开始踏上了寻找这些战士的路。为了能够从茫茫人海之中,找到当年的这些战士,中国成立了调查小组,在1975年的5月份,他们在江西南昌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找到了第一个战士,这个战士的名字叫做刘梓华。这让工作人员们非常的兴奋,随后他们找到了纪念馆的负责人,并且从这里顺藤摸瓜找到了廊坊军分区,经过再三确认,他们终于确定,刘梓华就是当年参与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同时,也得到了更多关于刘梓华的资料。在中国解放之后,刘梓华在廊坊军分区成为了一名参谋长,只不过在1951年,刘梓华就因病去世。

有了这个开端之后,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们,再次有了干劲,同时也看到了希望。1985年,调查组工作人员王永模,见到了当年参与了该战役的杨成武将军,并且从杨成武的口中,得到了又一名小战士的名字。杨成武告诉王永模,当时参与突击的22人中,有一个小战士,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个战士,是一个苗族的小伙子,他小的时候,一直都跟在父亲的身边在深山里生活,因此从小练就了一身攀爬的好本领,这也是他被选入突击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小战士的名字,叫做云贵川,这是他在当兵之后,才拥有的名字。然而,除了这些,杨成武将军也给不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唯一知道的就是,云贵川并没有在那次战役中牺牲。而云贵川的名字,也从此也出现在了泸定县纪念馆中。
1986年,为了找到更多战士的线索,王永模在北京见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的团党总支书记的罗华生将军,罗华生将军当年亲自参加了突击队员的选拔,因此他对于这些人的名字,应该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罗华生将军告诉王永模,当年自己选人的标准,要求对方必须是党员或者是入党积极分子。这些人中,包含了二连的领导干部,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罗华生将军提供的这些宝贵线索,也让王永模的调查和寻找,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在之后的日子里,王永模等调查小组的人员,还在日以继日的寻找着这些战士,慢慢的在他们不放弃的调查之下,有12个战士,渐渐浮出了水面。除了最初的刘梓华和云贵川以及之前提过的廖大珠,他们又找到了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赵长发、杨田铭,五名战士。

而他们的名字,也被人们记录在了飞夺卢定桥纪念馆,在飞夺卢定桥纪念馆里,有22根柱子,这些柱子是花岗岩石柱,代表着当年的每一名战士。只不过,因为找到的战士只有8人,所以只有8根柱子上留有这些战士的名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两根石柱的顶端上面,雕有战士们的人像,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上面提过的刘梓华。
这些伟大的勇士,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不顾一己之身,不顾个人的利益,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共产党的安危,换回了中国的强大生命力,是他们无私的奉献,让新中国得以重生。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战争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其实,一切的岁月静好,都是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看不到这些战士在边防工作的场景,但是我们需要去珍惜他们对于国家以及人民的付出。
和平的年代非常的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得益于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付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社会中,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2:12 , Processed in 0.0073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