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写错字怎么办,熟知这些修改方式,让您欣赏书法时不再迷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7:50:0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古人写错字怎么办,熟知这些修改方式,让您欣赏书法时不再迷茫!                                                       2024-06-29 16:43                                        

发布于:北京市
   
每个人都会有笔误的时候,写错了字就得修改。对卷面整洁要求很高的朋友,会选择重写。但这种方式往往只适用于刚开始书写或者纸张不昂贵的情况,有极高的局限性。因此,合适的修改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通过总结历代书法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常见的修改方式有以下六种:第一种是涂抹雌黄、铅黄等颜料后重写,这相当于当代人的“修正液”。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不过,古人使用这种颜料还是很谨慎的,《颜氏家训》就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敦煌遗书《陆机辨亡论》中就有雌黄修正的痕迹。

第二种方法是覆盖错字重写,这种方法最“简单粗暴”,但也最省时间,“神龙本”《兰亭序》、米芾《苕溪诗帖》都是这么处理的。由这种方式还演化出两种修改方法,一是涂抹后在旁边书写,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二是将错字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如王铎《行草诗稿》、唐伯虎《漫兴墨迹》等。

第三种方法是将正确的字缩小一号,写到错字旁,如沈周《跋富春山居图》、赵孟頫《跋怀素论书帖》等,这样处理既保证了卷面的整洁,又能一目了然,是很多书法家的首选。

第四种处理方式可以针对写错字、写多字的情况,它就是错字或多的字旁边点上几个(一到十个不等)小点。如《张黑女墓志》、王羲之《黄庭经》、赵孟頫《高峰和尚行状》等。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有些“异体字”本身就多了一点,这就是不是批改的痕迹,如赵佶《瘦金千字文》的“解”字、赵孟頫《三门记》的“土”字。

第五种处理方式是在错字旁写一个“卜”字表示删除,如米芾的《苕溪诗帖》《戏成诗帖》,当然也可以直接画竖线、横线、波浪线或墨块来表示去掉。

如果我们把两个字的顺序写颠倒了,就可以用到这种处理方式:在字旁边写一个“乙”,如王羲之《事长毕帖》、李怀琳《与山巨源绝交书》、米芾的《拜中岳命作》、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等。如果“乙”字快写,会形成“√”号,这也表示字迹颠倒。

把这些基本的修改方式弄明白,我们再看古人书法时,就不会出现识别困难、读起来不通顺的情况了。

您还知道哪些修改方式,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9 07:20 , Processed in 0.0078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