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中国没有狮子,为何却能诞生石狮文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5:15: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古代中国没有狮子,为何却能诞生石狮文化?                                                                                 2024-06-09 10:15                                   

     发布于:天津市
   
       在宫殿、园林、庙宇、桥梁等中国传统的建筑中,以狮子为造型的雕塑常常被用作重要的装饰物,以突显尊严和震慑。
直到现在,石狮虽然不能说是随处可见,但在重要的场所门前,我们总还能见到一左一右两只庄严的石狮。
石狮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除呈现强烈的民间性之外,其呈现的出宗教、伦理、民俗意蕴之美和其所含有的线条、形制、动态的韵律之美,都作为东方艺术独特美学价值的一部分而存在。

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狮子,准确来说,狮子并不是诞生于中国。那“狮子”是何时传入的中国?“石狮子”又是如何产生?又是为何只有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石狮文化”?
中国古代狮子形象的发展情况
1.西汉之前狮子未出现在中国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其诞生于非洲、西亚和美洲。也就是说,狮子的原籍并不在中国。
中国人最初认识到狮子,大约是在公元初期,并且大多是靠着当时极少数来华的外国人,以及老百姓们的“口口相传”而有浅显的了解,与西方相比晚了有数个世纪。在西汉及以前,狮子形象也仅存在于少数流入中国的西方神话传说之中。

所以在古书以及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的并非狮子的真实形象。这种狮子的意象是受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在希腊文化中,狮子象征着王权,这从希腊神话中双面狮人代表着法老王的最高权威就可以看出。
同样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他长着人的面貌和狮子的身体。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司是厄喀德那和她的儿子奥特休斯所生的。斯芬克司的人面狮身也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而这种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最早在秦朝时,就随着希腊以及其他西方商人流入中国了。
此时,狮子尚未出现在中国,而这种想象中的狮子既包含了人们对异域的想象,又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与未知事物的好奇。
2.东汉时狮子首次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西域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历史上第一头狮子。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殊方异物”的狮子才开始正式被国人所知。

汉代初年成书的《尔雅·释兽》中有言:“狻鹿,如猫,食虎豹。”其中“狻鹿”就是对于一种形似狮子的物种的描写。
《后汉书·西域传》中写道:“安息国,居和椟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其东界木鹿城,号为小安息,去洛阳二万里。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根据在《东观记》中的记载:“疎勒王遣使文时诣阙,献狮子,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可以看出这就是对当时狮子的刻画。

当时,按照月氏语读音同“师”,后汉书顺帝记作“师”,即称做“师子”,后改为“狮”。此外,“师”据梵语音是译做“狻麑”。
《正字通》中解释为:“狮,牡者有耏髥,尾大如斗。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每一吼,百兽辟易。一名白兽。”至此,狮子便真正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与此同时,狮子不仅开始被广大百姓所识,也由此开始被人们刻画、并雕刻成威武的建筑装饰品。
3.狮子形象在中国的发展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的狮子刻画终于逐渐呈现出“实”的特征,与真实狮子形象逐渐接近。

原因有二:第一,贡狮作为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许多西方国家来朝时所献贡礼中,经常会出现狮子的身影,这便成为狮子形象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第二,佛教以狮子比喻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佛教的传播使狮子意象流传更广,对中原社会写实狮子造型、狮子世俗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这一时期,“翼狮”的造型正在渐渐消失,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表达刻画狮子真实的形象:细致的面部刻画亦成为写实狮子的特点。
隋唐盛世,我国开创了经略西域的新局面。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各种奇珍异宝汇聚长安。

帝国威严也多由狮子这一西域“瑞兽”的增饰,使得唐人对狮子形象的了解超越前代,达到了新的高度。
但狮子作为异兽,只有皇室以及亲贵众臣才可以一睹真容,民间大众则多是通过狮子舞、相关诗文等才能获得了对狮子的认知。
唐代《乐府杂录》中说到:“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可见当时舞狮盛行,人们在自己的想象中借助传统文化演绎出了新的神话。

同时,唐人开始在镇墓兽、器物纹饰塑造了夸张神异又吉祥活泼的狮子形象,使得走向大众生活的狮子更加神秘而深入人心。
由此来看,汉唐以及之前时期的狮子意象经历了不同的演变,从造型上来看,经历了“虚—实—虚”的演变过程,并与宗教和政权相结合,逐渐趋于世俗化。
中国的石狮子文化
1.石狮子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
对于“石狮子”而言,我们其实很难考证从何时起,石狮就成为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家宅的守护神。

似乎在很久以前,中国的狮子、麒麟及四不像神兽不约而同的出现在封建列权的大门前并成为精神领域的“豪宅守护神”。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狮子是在四川雅安,是东汉时高颐墓前的石狮。江苏句容县梁朝墓前的石狮,也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
陕西咸阳市唐顺陵的石狮,是武则天为其母亲杨氏陵墓所建造的,是现存石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明代之后,许多宫殿、府第、寺院,甚至很多富贵人家的住宅,都设置有石狮子守门,以壮威观同时代表着权力与财富。

就比如天安门的两对重十五吨的石狮子,它们雕刻建造于明朝成化年间。形态优美,活灵活现,就像有生命的活狮子。
相传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时,临近天安门前时忽见一头雄狮跃跃欲动,像是要向他扑去。李自成急忙举起大刀,猛砍过去。那狮子胸前被砍,却一动不动地坐立在原地。如今还能看见狮子胸前留有刀痕。
在金朝修建的闻名中外的卢沟桥两旁,共有140个雕柱,每个柱头上都刻有玲珑活泼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子又负藏着九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

在到后来在石门楣、门枕、檐角、栏杆等建筑部位,也都出现了雕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子,石狮子亦成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
2.石狮子造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石狮子造像最先出现于汉代帝王以及官僚贵族陵墓前,和神道两旁具有护卫的石刻群中。此后经魏晋南北朝、唐,直至宋代后逐渐深入民间,使用也日益广泛。
在此期间,石狮造像艺术受思想观念、时代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造型不断发生变化。

汉代出现的石狮子造像和当时流行的“厚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厚葬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兴起了。如秦始皇时期为了修建宏伟的墓室,在开国时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兴建自己的墓室,并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识的秦始皇陵。
但厚葬之风是到了汉代时才达到顶峰。上至皇帝,下至贵族,都纷纷为自己修建富丽堂皇的墓室,目的就是为了在死后能有一个归宿,同时也承载了他们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同时石狮子作为镇墓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在早期由于对狮子形象的模糊认识,工匠在雕刻时很难达到精准的地步。

而在汉代之后,由于人们对于狮子的了解逐渐加深,刻画逐渐精细,所以在汉代有越来越多的达官显贵不惜花重金,请工匠雕刻精巧的石狮子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镇墓兽。
在汉唐崇武的年代,狮子的勇猛成为了武将的代表,地位甚至高于了虎和豹。而在后来的唐朝时期,狮子的地位更加是虎和豹所无法比拟的,此时其已经成为了权力和尚武的标志。
这体现在当时的墓室和宅邸中,很多权贵都命工匠雕刻石狮子放在宅府或者墓室前面,除了为镇宅之外,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因此在这一时期,石狮子造像得到了很重要的发展。从而,在许多陵墓建造时,都会在墓地两旁修建石刻群,石刻群中就经常会出现石狮子的踪影。

所以相比于汉代石狮子的简练,唐代石狮子的造型则更为生动,更具有神韵。
到了明清之后,石狮子的造型开始稳定,并趋近程式化。明清乃至之后时期的石狮子作品,无沦使用何种材质或采用什么手段,大都呈现出严密、精致、纤丽的面貌,局部处理较为细腻丰富,晚期更是繁琐至极点
那么石狮子造像为何会在石刻群里脱颖而出?又为何能够成为建筑中常用的因素?
3.石狮子在佛教中的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狮子在佛教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作用。石狮子造像的产生与狮子作为珍禽异兽传入中国和佛教传入中国有关。

而狮子在佛教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国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使石狮子作为雕刻作品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符号象征。
佛教传入中国后,便迅速在中国生根发芽。狮子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宗教场所将狮子作为护法神兽,也是因为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刚诞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状,更有菩萨将狮子作为自己的坐骑。
狮子作为佛教圣物,自然要被重视,在石窟的佛台上,常常刻有一对石狮,其作用是护法辟邪,佛教以此譬喻佛陀之勇猛无畏。因此在墓地前修建石狮子造像,实际上是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

古人们尤其是达官贵族们觉得,狮子是佛教圣物,而且形象威猛,放在家门前和墓地前面,能达到镇宅的作用。同时,只有身份高贵之人,才可以在门前放置石狮子。
而到后来,随着狮子的流传,石狮子就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一开始只是在门前摆放,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逐渐把狮子看作是吉祥的动物,认为它可以驱除邪恶。因此许多寺塔、桥梁、庙宇、官衙、园林、住宅现在都常见圆雕或浮雕的石狮子。
总结
中国历代石狮造型的发展,与历朝历代社会文化风俗的发展密不可分,并表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狮子在汉朝之后被西域使者带入中国。伴随着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石狮子的造型以及蕴意也随之发展。
从象征着达官贵族的尊贵与权利,到如今广泛流传于民间代表着吉祥及护法辟邪。并逐渐在中国形成一套中国独有的石狮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石狮造型艺术的演变及文化内涵》
2.《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嬗变及其美学品格》
3.《虚实之间:汉唐时期狮子意象的流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6:26 , Processed in 0.0079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