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国中将回忆:比西路军和抗美援朝苦多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6:22:0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国中将回忆:比西路军和抗美援朝苦多了                                                         

2024-07-09 18:01                                        

发布于:天津市

    1947年刘邓大军成功渡过淮河,向大别山挺进。这对于红军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日后红军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也保留了红军的有生力量。那么到底为什么刘邓大军要不远千里向大别山转移呢?这又会对日后我军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向我军各个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经过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艰苦作战后,战争胜利的天平在朝着我军靠拢,无奈敌人有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拥有极大的装备优势。
面对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军指挥层立刻进行决策。要“速战速决”展开战略性反攻,于是我军将大别山作为了主要反攻的突击方向,这就有了之后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只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古今少有的文武双全,之前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我军就曾经发动长征,四渡赤水战役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并保留了红军的有生力量,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而此次千里跃进大别山也正是毛主席的指挥,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不要后方,越过大别山。直插武汉,南京。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最大意义就是我军自此由被动防守转移至进攻,这才有了后来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次军事行动也被日后的中外历史学家和军事家高度赞扬,毛主席的行军风格洒脱果断,当行动时没有丝毫犹豫。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之后的革命胜利铺垫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进攻南京的有力保障。

如果国民党军队继续控制着大别山,那么就可以据守长江,但是大别山地区条件艰苦,行军困难,这也是毛主席曾经预想的。但是我军还是克服了其中的艰难险阻,完成了这次直插敌人心脏的任务。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作战时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军民一心。

我党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党,所以一样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刘伯承曾动情地说:“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军其实依靠得民心,最终革命胜利也是民心所向。老蒋拥有再好的装备,再多的地盘也抵不过民心所向。

跃进大别山有何艰苦条件
大别山地区蚊虫繁多,战士们还多是北方人。经常在行军时被叮得体无完肤,而且当时的信息和运输并不发达,南北的饮食和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北方将士平时以面为主,吃不习惯大米。
跃进大别山时期光渡河就进行了无数次,而且红军战士只能依靠一些竹排甚至木板来渡河。所以一些缴获的美式装备统统带不走,一些战士为了减轻重量甚至将蔬菜和粮食都丢弃了一部分,这才得以通过。
而这次军队主要就是由北方战士组成的,水土不服导致北方战士吃完白米饭后就开始拉肚子,并且从人民群众手中借来的粮食都是带稻壳的谷子。北方人不会舂米,又急着行军,只能带着稻壳把饭吃下去。长期以来食道和嘴里都被割出了血,但是行军打仗又不能不吃东西,只能边疼边吃。

在大别山呆了数月后才有了经验,和当地的百姓学会了舂米。这也只是大别山艰苦条件之一,而大别山的路也是出了名的难走,地图上标注的“公路”大多都是山路和小路,重武器根本无法通过。因为这个原因部队还烧掉了许多根本无法通过的辎重车和重炮,并且发动党员背炮弹,红军的“炮兵”都彻底变成了步兵。

即使放弃了所有辎重物品,红军的行军速度依旧是个大问题,大别山地区正值秋天的雨季,山路“三步一滑,五步一摔。”,战士们本来就穿着破旧的布鞋,时间一长连布鞋都烂掉了,只能赤脚行军。战士们双脚鲜血淋漓,南方的战士看着不忍,于是就教大家长征时期编草鞋的办法,大军每天背上甚至要背上十几双草鞋,每穿个几十里草鞋就要换一双草鞋。

红军身上的衣服也只有一套,许多人都生了虱子和疥疮,这种病在当时只能用硫磺熏,可是我军物资如此匮乏又怎会有硫磺,最后还是有战士想到手榴弹中就有硫磺,于是掰开手榴弹用猪油煮其中的硫磺。这才治好了大部分战士的病。在这种种的艰苦条件下红军还是完成了挺近大别山的任务,足以见得我军意志之强,革命信心之强。
丢掉了所有辎重武器的红军减员也十分严重,部队减员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枪没人带了。于是剩下的战士只能把多余的枪销毁,也不留给敌人。
开国中将、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参加过长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每每回忆道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都会摇摇头唏嘘到:
“朝鲜战争也不过是缺枪少炮,我军战士在天寒地冻中作战。但我们不是没有这样的经验。西路军虽然打的都是硬仗,但是不缺东西。环境问题也不大。只有跃进大别山这一仗,战士们有枪有炮用不得,为了行军速度只能丢了重武器。并且还缺吃少穿,白天酷暑晚上严寒。大小雨不断,还要不停的顶着雨渡河。红军战士只能在这种环境下行军打仗,这可比西路军和抗美援朝战争苦多了。”
敌强我弱 如何破局?
当时,国民党军总兵力430余万,我军则只有120万,还有一大半是地方军,从1938年开始,大别山就由桂系军队进行占领和经营,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
蒋介石更是派了足足三十三个旅进行“扫荡”,并且之前红军还曾经进入过大别山,但是在红军走后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就会对百姓进行屠杀,以此来让大别山的人民群众不敢帮助红军,并且还到处扬言:“共产党来了,你们有红三天;等共产党走了也有我的黑三天!”

这也就导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百姓都避之不及,于是只能命令军队不许靠近老乡的家,只准在外面睡草席打地铺。但最后刘邓大军还是寻找到了破局之法,就是“打地主”将地主粮仓打开,大军用于行军一部分,剩下的分发给百姓。此举也又一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但大别山的日子太苦了,有不少红军战士熬不住,出现了战斗意志衰退甚至违纪的严重问题。

1947年9月2日,刘邓在新县小姜湾召开整顿纪律大会首长们在会议上宣布了三条:
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
会议还规定:
各个部队不准强迫老百姓当向导,不准向老百姓要东西,不准打骂群众!

正是这三个枪毙和三个不准整顿了红军的军纪,期间还有战斗英雄赵桂良违纪收人民群众东西,被执行了枪毙,这之后红军战士再无违纪现象,所以老红军战士在回忆起大别山战役后都会觉得苦,甚至比长征和抗美援朝更苦,长征时期我军可以边打边跑,并且国民党军队由于战线被拉长补给困难,只能任由我军优势越来越打,最终完成战略转移。

而大别山一战是我军的主动出击,面对敌方的“铁桶式包围”也只能在大别山内一边克服艰苦的条件一边与敌方作战,最终克服了艰苦的条件,一举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并且以此为依靠,和周围的兵团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日后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战役对我国的长远意义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一战奠定了我军日后的胜利基础。大别山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是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交界,我军这一战术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的所有进攻策略,并且距离国民党的南京首府只有400公里,所以国民党军被迫全面回防。
而这正是红军最擅长的战斗节奏,红军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打游击战,这就让战斗胜利的天平无限向我方靠拢。所以从战术战略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奇谋,也是一次敌方没有任何反制手段的阳谋。这让我军从被动挨打转移到了主动进攻,把战斗区域从我军后方强行移动到国民党控制区。

所以刘邓在跃进大别山是一个伏笔,是脱离后方以弱击强的一次战斗,在大别山战役后我军彻底开始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反击,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23:39 , Processed in 0.0085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