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向前晚年回忆西路军之痛:如果当时一直往西打,结局会大不一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8:12: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徐向前晚年回忆西路军之痛:如果当时一直往西打,结局会大不一样                                                                                 2024-07-23 14:35                                        发布于:天津市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戎马一生,晚年时分,忆及自己漫长征伐岁月的西路军西征之战,徐向前悲痛道:“要是当时一直往西打,结局会大不一样。”

奈何,千人千意。
峥嵘岁月逐渐恢复了安宁与平静,于当今,谈及西路军,痛惜西路军当时惨败的同时,民众亦不免感慨道:
“也幸亏当时再没往西打。”
民众为什么要如此言语?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回头,成千古憾
“队伍是我带出来的,我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1937年,零下三十多度的河西走廊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正因“徐向前是否应该当即带队撤离,返回陕北”一事而激烈争执着。
本还想再据理力争一番的徐向前念及部队当下的危急处境,为避免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心中虽颇为不愿,但终没有再说什么。
强忍心中悲痛,数日后,徐向前带队离开河西,回了陕北延安,而彼时的徐向前断没想到,也就是这一走,竟会成为他一生的痛。
说起来,组织做出“让徐向前带队撤离”这一决定,也实属无奈。
1936年10月,抗日形势越发严峻,为更有力打击日军,中共中央决定,一面“逼蒋抗日”,一面尽快实施“宁夏作战计划”。

“宁夏作战计划”,即出兵攻取宁夏和甘西,联通新疆,和苏联方面取得联系,获取其军事援助。
从侧面得知中共中央这一计划的蒋介石不禁愤懑欲裂,愤怒之余,为粉碎红军这一计划,蒋介石当即制定了“通谓会战”计划。
所谓“通谓会战”是指,先将红军主力驱赶至陕甘边黄河以东、西兰通道以北地区,后再派兵重创之,以此彻底消灭红军势力。
不想,负责此次行动,但彼时已倒戈共产党的张学良转头便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了毛泽东。
意识到事态严峻的毛泽东随即下令,“即刻进取宁夏。”
红军四方面军负责执行这一任务,当蒋介石反应过来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已抵达黄河区域,后知后觉的蒋介石肝胆欲裂,奈何,事已至此。

为避免事态越发糟糕,蒋介石随即找上了胡宗南,“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赶至黄河区域,力阻红军过河。”
胡宗南临危受命,立即出发,而也就是这一出发,为河西走廊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待胡宗南风尘仆仆赶至黄河时,红军部分主力已渡过了黄河,惊叹红军行动竟如此迅速的同时,胡宗南立即出兵,反应过来的红军随即奋起反击。
但碍于双方人力过于悬殊,再加上红军正在渡河中途,精力分散,尚没来得及渡河的红军虽殊死力战,但始终处于下风。
为避免前功尽弃,让先前的安排继续进行下去,无奈,上级只得下令,未渡河人员即刻撤退,渡河人员一切按计划进行。
如此,因着胡宗南的突击,本应全部渡河的红四方面军当下只渡过了部分。

事态困窘归困窘,但打通与苏联的通道,与苏联取得联系势在必行。
一番商议,最终,上级决定,让已渡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领导队伍完成这一重任。
感恩上级对自己看重的同时,徐向前明确,这次的任务要远比他想象中艰巨。
不想,他以为的,终究只是他以为的。
惊魂之战
1936年11月9日,一切都走上了既定的轨道,西路军下辖共三个军,实力最强的红三十军,次之的红九军,实力最弱的红五军。

为更高效完成任务,三军各司其职,其中,红三十军为右翼部队,红九军为左翼部队,红五军则跟在红三十军后方。
起初,一切都很正常,在徐向前和陈昌浩的带领下,三大军有序、稳步向西行进着,目标直指新疆。
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情会一直这么进行下去的时候,11月16日拂晓,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
和料想中的一样,是马家军,国民党在西北的军事主力,长期盘踞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实际控制这些地方的地方军阀。
简单平定了情绪,徐向前当即下令出兵反击。
但因自己刚到此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对方实力过于强悍,徐向前虽出兵迅速,战略部署得当,初始之战险胜后,后续始终处于劣势状态。

“当时西路军仅有两万两千多人,而马家军则足有五万多人,另外还有民团10万余人,我们的装备多是步枪,而对方则多是飞机、大炮。”
局势不利归不利,但战斗还得继续进行下去,徐向前又当即开始筹谋下一次作战计划。
对抗的结果,理想,也不理想。
得益于徐向前的有力指挥,苦战近一个月,西路军数次打退了马家军的追击,击毙对方6000余人,但与此同时,西路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军数名参谋长、师长、师政委,大部分排以上的干部都牺牲了,苦战到次年二月时,我军人数由渡河之初的两万两千多人,锐减到了一万五千多人。”
即便过了多年,再回忆起当年的那场恶战,幸存下来的西路军战士仍心痛不已。

只是,徐向前还没来得及为当下的劣势烦闷多久,新的问题便突发而至。
数日后,为后续事宜,西路军团以上的干部被召集到祁连山腹地的石窝山顶开会。
会议上,组织决定,“让政委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即刻离队,返回陕北汇报情况。”
“我怎么能离队呢?队伍是我带出来的,现在形势这么严峻,我怎么能走呢?”
刚又打退一次马家军的进攻,正在筹谋下一步该怎么行动的徐向前下意识反驳道。
“你现在必须离开。”政委陈昌浩坚决回应道。

万事皆有缘由,说起来,陈昌浩态度如此坚决,和西路军当下的处境分不开关系。
又和马家军血战四十多天,西路军的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糟糕,7000多人接连牺牲,被马家军活埋杀害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而眼下为进一步围剿西路军,将西路军彻底消灭于此,马家军又派出了三个旅四个团的兵力。
很显然,马家军势在活捉西路军各级将领。
为防止徐向前被抓,保留革命火种,组织上决定让徐向前和陈昌浩先离队,回延安向中央汇报,仅剩的3000人想办法突围,彻底摆脱困境。

本还想再和其争执一番的徐向前想到当下的处境,为后续考虑,心中虽颇为不愿,但终没有再多说什么。
简单收拾一番,徐向前和陈昌浩带着一支三十人的小队伍踏上了回陕北的路途,艰苦跋涉近两个月,1937年6月18日,徐向前终于安全抵达延安。
向组织汇报战况时,怀揣着一肚子不甘的徐向前本以为毛主席会问责他,不想主席非但没责怪他,反而安慰他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西路军吃的苦,我们都知道,到这里你就好好休养就行了。”
感激组织上对自己厚待的同时,徐向前不禁担忧道:
“留下来的那3000人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样了?”

九死一生
诚如徐向前所忧,坚守在最后的三千余人的情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为突围成功,组织上将三千余战士分为了上、中、下三个支队。
其中,左支队1500人沿祁连山脉去延安,中支队800人配合右支队700人在祁连山脉打游击。
但因对当地地形不熟悉,再加上当时气温过低,部队后方补给不到位,还没开战,仅在初始转移过程中,左支队便损失了600多人,后在作战中又损失了200多人。
之后要不是在星星峡被中央驻新疆的代表陈云发现,带其走出困境,左支队剩余的500多人恐怕凶多吉少。
同样,另外两支队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和马家军恶战期间,碍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武器弹药严重缺乏,两支支队虽殊死力战,但始终处于下风,直到最后彻底被打分散。
最后是靠着一路乞讨,两支队幸存人员才回到了延安,悉闻西路军现状,徐向前心痛欲裂,奈何,事已至此。
心痛之余,徐向前不免懊悔道:
“要是我当时坚持己见,留下来一直往西打,结局会大不一样。”
徐向前说的一直往西打是指,在和马家军交战期间,部队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坚持西进,不要和马家军过多纠缠,一口气冲到新疆,拿到苏联事先应允的武器弹药,补充兵员,简单休养一番。
届时,西路军弹药充足,人员充沛,从反方向向马家军发起进攻,胜算定会加倍,结局定也大不一样。

奈何,木已成舟,当下说什么都晚了。
两个月后,徐向前被任命为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简单休整一番,又投入到了战斗中。
但有些事能过去,有些事就是连时间也无能为力,因事未竞,哀于自己失职,直到晚年,这一念头都一直萦绕在徐向前心头。
只是,千人千意,对于徐向前一直西进的打法,民众却有不同的意见。
昔日的烽火岁月逐渐恢复了平静与安宁,复盘西路军征战河西始末,针对徐向前的设想,部分民众直言:
“也幸好没有一直往西打,即便按照一直西进的打法,结局也不一定很理想。”
这部分民众之所以如此言语,和当时西路军面对的具体困境分不开关系。

此困境,一为“人文困境”,二为“地理困境”。
当时和西路军对战的马家军人数多也就罢了,最为根本的是,他们的装备还十分精良。
和西路军多是步兵不同的是,马家军多为骑兵,多为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擅长骑射,一向以凶悍、残忍著称。
另外,进入河西之前,西路军刚结束了一年半的长征,人人身心疲惫不堪,部队整体弹药紧缺。
这和一直在西北旷野生活,精力富足的马家军相比,可谓一个天,一个地。
再者,马家军实则苦红军久矣。

马家军长期盘踞在西北旷野,早有长期霸占这些地方,长久做土皇帝之意,这和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可谓全然相悖。
马家军明确,共产党有朝一日极有可能出手清剿自己,一众人马惶恐至极,但碍于局势,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次,西路军进入河西,马家军自是不会放过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为彻底歼灭红军,马家军可谓拼尽全力。
四处打探西路军的消息,到处征集人手,对西路军各种围追堵截……碍于马家军实力强盛,西路军一路上几乎都是在被压着打。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处于被动的局面。”

如此细说下来,西路军届时能不能顺利冲出去,还是个未知数。
但也有人认为,徐向前一直西进的打法完全可行,西路军人数不占优势,但胜在作战经验丰富。
西路军如果尽早向新疆挺进,及时获得苏联的援助,届时人员充沛、弹药充足,反回来再打马家军,打通河西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归根,战略决定战术,打法不同,结局定截然不同。
但当下事情已成定局,一切都已成过往,各种假设也只能存在于理论层面上了。
苦尽甘来
击退西路军后,马家军越发猖狂。

四处烧杀抢掠、攻城掠地、肆意扩大自己的势力……当地百姓肝胆欲裂,但又无能为力。
只是,天道好轮回,1949年8月,马家军噩梦的开始。
1949年8月,西野司令员彭德怀率十万人马抵达马家军最后的阵地,兰州。
愤慨于马家军过往种种恶行的同时,彭德怀当即向其发起了猛烈攻击。
惶恐至极的马家军随即出兵应对,奈何,当下自己大势已去,天下大局已定,马家军虽拼死力搏,但终无法扭转已经既定的败局。

顽抗六天,马家军伤亡13480人,被俘24630人,起义投诚4250人,落败而逃,解放军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至此,曾经不可一世的马家军终于走到了强弩之末。
马家军战败,悉闻兰州战役始末,彼时正在养病的徐向前不禁热泪盈眶,“十二年前牺牲在此的战士们终于可以瞑目了。”
时间带走了所有的烽火回忆,回顾西路军西征之战,感慨西路军颇为艰辛经历的同时,民众不免叹息道:
“也正是因为有着徐向前、西路军将士们这样的先辈,我们才得以享受到当今这样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2:02 , Processed in 0.0108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