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这句哲理名言,又有几人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2:33: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这句哲理名言,又有几人懂                                                                                 2024-09-01 12:07                                        发布于:天津市
   
导言:仅以此文,送给那些活在忧郁中的人们,命运并未抛弃你们,它只是让你换了一个方向;
对人生怀有怨恨的人,大都没有读懂苏轼。人生充满酸甜苦辣咸,有人总是在感叹,为何感觉快乐的时光这么短暂,我的人生从为何总充满了坎坷,为何别人的人生会如此顺利,而我却不可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人生本就如此。
人们常说,读史明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实在古人身上早已发生了多次了,而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处事方式,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仕途不顺,贬谪之苦,貌似这些在文坛颇有盛名之人,对这种事情感触很深,苏轼即他们其中的一员。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与顺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顺利只是在他前半生,而后半生的苏轼却充满了坎坷。
苏轼虽历经坎坷,但丝毫没有阻挡他挥洒自己对于人生与生活的热爱。苏轼曾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此豪迈广阔的胸襟,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对于人生的感悟,又到达了一个新层次
苏轼与苏辙是一对好兄弟,当年二人同住渑池共同作诗题璧上,如今苏辙得知苏轼再次赴任凤翔又要经过渑池,率先给苏轼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浓浓的兄弟之情溢于言表。苏轼于是作词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词读来脍炙人口,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哲理名言。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以一句哲理名言开篇,蕴含他对于人生的感叹,其中的感慨,有人几人能懂得呢?早年间苏轼与弟弟苏辙在这里住过,还在墙壁上提了诗,现在故地重游,早已看不到当年的丝丝痕迹了。故而引发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人这一生兜兜转转到底像什么呢?就好似飞鸿将脚踏在雪泥之上,在雪地上留下了丝丝痕迹。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想来飞鸿在雪泥之上能留下的也就只有稀疏的爪印了,但那又如何,飞鸿还是不知道下一刻将要飞向何方。这一句表明是在写飞鸿,实际是在写自己。当年与弟弟在渑池留下了丝丝痕迹,然后便飞向了远方,可细细一想,他自己能左右的了自己的前途吗,他不能,他还是被自己的人生左右的不知道下一秒将去何方。扎心啊,老铁。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此句回应上文,遥想当年的那位老和尚,早已经去世埋到了新塔之下,而当年在墙壁上题的诗词,也早已经不见了痕迹。犹如雪痕之上的飞鸿一般,他们留下的痕迹,早已消失在岁月之中。人生不也一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管是人还是物,在人世间就和鸿毛一般轻微。题外音是,对于世间之事,又何必太在意呢?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再次回忆当年的情形,苏轼兄弟俩走在崎岖的道路之上,夸下的宝马换成了小毛驴,一路坎坷走到了渑池。又联想到如今的情况,苏轼所要表达的世事无常的情感,得到再一次的烘托。

人生其实不就是这样,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那些往日的荣誉会随着时间而烟消云散,而我们自己,又有几个人能够左右自己的人生呢?人生的旅途之上,走过之后也再也无法回头,错过的风景,哪怕是再遇到,也不见当年的样子。
时针说
人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如飞鸿一般,看似可以翱翔在天空之中,实则我们并没有摆脱命运的羁绊,甚至一场风雨、一阵雷鸣就能改变我们飞行的方向。

放在生活之中,一场变故,一次意外便能让我们的人生转换方向。于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不到南墙不回头,而是转变方向,顺其自然,再度体会不同路上的另一番风景,也许,你之前的路并不是对的,当你转换方向之后,迎来的也许是生机,迎来的也许是一个灿烂的人生。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没理由放弃。不管人生发生什么,继续往前走就对了,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人生何处不精彩。以此送给那些不开心的人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8:54 , Processed in 0.0077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