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5年蒋介石邀请和谈,毛主席说:他要骗人,那就将计就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3:39:5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45年蒋介石邀请和谈,毛主席说:他要骗人,那就将计就计                                                          2024-09-05 14:23                                        

发布于:天津市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庆谈判是一场相当重要的会议。
当年的这场和谈气氛和谐,引出了不少政治名人间的趣闻,但喜悦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国共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
而在重庆谈判前,两党间就有一场精彩的舆论战。
蒋介石做局两度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和谈,并非好心。

而是他深知毛主席大概率不想来,其深意是想把人架在台上下不来,乘机毁坏共产党形象。
只是他没想到,毛主席用了三封回信,巧妙化解了这个“死局”,还再度收复民心。
毛主席是如何拆穿蒋介石的面目的,这三封信妙在哪儿?这就得从回到1945年重庆谈判前夕,老蒋下的第一步棋说起。
下了步“刁棋”
1945年8月初,美国在广岛、长崎等地投放了两枚核弹,苏联军队进入中国,消灭了大部分的日本关东军。
与此同时,中国的各个战线,也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胜利近在咫尺。
就在这时,蒋介石再一次幻想着要把中共一网打尽。
“剿共”,是蒋介石一直以来坚持的方针,但是蒋介石自己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是同日本打了十多年仗,大家都想要和平,任何一个人想要继续打下去,必定会招致大家的厌恶与抗议。
他需要去维护党国的形象,以此稳固蒋氏家族的统治。
二是他的直属军队经他的安排,消极作战,所以大多数都留在了后方,要抽调军队到一线去对付共军,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三是估摸着美、苏两国在二战后,不想再被卷入中国内战中,消耗不必要的物资和经费。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在不触发内战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解决掉共产党?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一山不容二虎”,日本投降,受降权归谁?
要知道,日本侵华期间,占领了中国丰厚的武器和物资,受降权站在哪一边,哪一边获得更多的东西。

红军最缺的就是装备和物资,如果要是让他们还拿到这些装备,那他中央军可就势弱了。
老蒋思来想去,最后想出来一个法子:那就是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上演一出戏。
而这出戏,就是蒋介石下的第一步“刁棋”。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发出了一份邀请函。
这封邀请函在第二天凌晨,被中央通讯社编发进了新闻稿中。
那封信中说道,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世界和平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今国际和国内还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再次特别邀请先生能够拨冗来重庆一趟,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这封信言辞诚恳,蒋介石还将这份电文刊登在国内主要的报刊上,以示他想要和平建国的诚意。

而他将这篇电文刊登出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展示给国内外看。他蒋某是有心想要和平的,共党是什么态度,就看他们来不来和谈。
而这步棋“刁”就刁在,他想用舆论赶鸭子上架。
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会到重庆来,所以才故意说要将人请到渝来。
当然,这还只是个人的预测,他是个多疑的人,为了证实和确认这一猜想。
他还下令在延安的联络参谋,加大对延安情报的搜集力度,以证实这一结论。
所谓联络参谋,是指在国共抗日时期,由国民党遣到中共军队中的工作人员,其实质是情报工作者。
这时,在延安担任联络参谋长的是周励武、罗伯伦,他们用秘密电报同重庆进行联系。
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以李克农为首的延安保安处早已得到了他们的密电码。

也就是说,他们同重庆的秘密联络,在延安就是一份普通的电报。
周、罗二人得到指示后,便行动起来,到处打听消息。这一幕,自然瞒不住保安处的眼睛。
毛泽东及其中共中央早就看穿了老蒋的把戏,只看他一个人在舞台上自得其乐。
正是这样,众人决定来一出“欲擒故纵”,配合他一起把这场“大戏”演好。
假戏真做
8月16日,隔了两天,毛泽东回信称,朱司令已经在这天中午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中陈述了中共方面的意见,等蒋先生看过表达意见后,他会考虑和谈的事。
其实看得出来,这封电报传达的讯息是“暂缓”“不想去”。
除此之外,毛泽东特别会见了周励武、罗伯伦等人,并请他们向重庆方面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他暂时无意前往重庆。

毛泽东的回信,以及周、罗等人提供的消息,都证明毛泽东并没有到重庆来的意愿。
这给了蒋介石更多的信心,为了使这场“戏”演得更好,蒋介石在8月20日又发来了一封更为“情真意切”的邀请函。
在接到第二次邀约电报之后,毛泽东见鱼开始咬钩了,他决心再布置一个迷局,让蒋介石的这场“表演”更精彩一些。
8月22日,他给蒋介石写了一份电报:“为了我们团结一心的宏伟大愿,我决定首先派遣周恩来同志前往重庆商谈一番。”
电报的内容很简短,但是比起上次来说,口气要温和一些。
第一份“助演”的是朱德总司令,第二份“助演”的是周恩来。
总之,要使蒋介石感到毛泽东本人并没有很强的意愿在舞台上“表演”。

毛泽东回信之后,又与周和罗见面,并明确表示:由于事务太多,抽不开身,请周恩来先行到重庆与蒋委员长会面,并在适当的时候,亲自到重庆商讨此事。
这一游移不定的回答,把周和罗都被这一条弄糊涂了,弄不清毛泽东今后是否会到重庆来。
后来,他们打听了一下,得到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消息,那就是毛泽东不会到重庆来。
随后,两人向蒋介石“密电”,表示根据各方面情报分析,毛泽东到重庆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边区保安处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一颗烟雾弹。
在此之前,中共方面接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明确指出这是老蒋再向中共施压,放的是软刀子。

蒋介石认为自己占上风,完全没把朱司令的强硬言辞放在眼里,这才敢那么“诚恳”地邀请毛泽东来和谈。
老蒋张狂到什么地步呢?
就是这样这第二封电实际上根本没有送到毛泽东手上,而是送到了新华日报那里。
毛泽东等人也是在报纸上,才看到了蒋介石给自己的复电。
那时《中央日报》的主笔,陶希圣就说了,我们就是知道共党不会来重庆。
他们不来,我们就要假戏真做,大声说,制造空气。
中共也不是那么好捏的软柿子,《中央日报》那边耀武扬威,批评说共产党“破坏和平”。
《新华日报》也写了一篇《蒋介石先生寄电读后》的社论,文中批评蒋介石做法无耻。
完全就是,“一只手掐住对方咽喉,暗中拳打脚踢,而面上却奸笑说‘快来团结,快来团结’。”

自己的功夫都没做到位,还妄想欺骗对方,毛泽东等人当然不会上这样的当。
这颗迷雾弹是蒋介石自作自受,他必然要为自己的狼子野心付出代价。
不仅如此,重庆方面的《新华日报》也配合延安演戏,刊登出了毛泽东复电内容,附有《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文章,对此做出了评价。
文章中有一段特别关键的话:假如一个政府,它根本不讲民主,就算是毛先生来了也就没用。
政府不守诚信,抓了张学良、杨虎城、叶挺,这里还到处都是特务,把毛先生叫出来又能怎么样呢?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指责,为毛先生没有到重庆进行了解释,但它其实是对蒋介石说:毛泽东不会来重庆!
秘密情报和社会舆论都让蒋委员长相信,毛泽东决计不敢来重庆。

这就正好遂了他的愿,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不想和平”的帽子扣到毛泽东他们身上去。
倘若这口锅真的扣严实了,那他统一中国,手握大权也就指日可待了。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兴高采烈地发了第三封电报,只是这一次毛泽东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单刀赴会
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向毛泽东发出邀请函。
这一次的电报措辞则更加的毕恭毕敬了,信中还有些催促之意,说时间紧迫,蒋某希望毛先生能和恩来一起到重庆,共同商谈大事。
末尾,蒋介石下了最后一道猛药,直接说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架飞机,只要答应和谈,当下便可接送到重庆。
毛泽东收到了电报,见蒋介石这么积极,便决定“诱敌深入”,给他再添一把火。

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说自己愿意前往重庆和谈,等飞机一到,周恩来先去重庆,他随后就来。
看起来,这份电报似乎表明毛泽东自己要去和谈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说他什么时候走。
这便是第三次延后,去钓老蒋的胃口。
不过蒋介石也不是没料到这个问题,毛泽东这一出,也会让中共压力剧增。
与此同时,美国、苏联等国家也纷纷向毛泽东、中共等国家施加压力。
美国驻华代表赫尔利说,美国政府会保证毛泽东的生命安全。
苏联政府却极力劝说毛泽东,为了民族的福祉,为了统一中国,应该到重庆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这个问题,在1945年8月23日的枣园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新的判断。
首先,美国时不会帮助共产党的,因为赫尔利的看法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而苏联碍于中苏条约,为了避嫌,也不可能帮助我们。
毛泽东说,我们确实没办法争取到受降权下的那批胜利果实,但国内需要和平。
既然蒋介石要谈判,那就谈;他要反,那我们也要反抗;他停手了,我们也就停手。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发出了最后一封回电。
这时,蒋介石其实也敏锐察觉到了不安全因素,但是因为“戏”已经演到了这个地步,没有办法,只得咬紧牙关,把这个戏演下去。
25日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赴重庆的决议。
在26日时,中央召开会议,对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以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这件事自然是秘密进行的,国民党联络参谋根本不知道这当中任何一环。

赫尔利与张治中于27日乘坐专机到达延安。时间来到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其他同志乘飞机去了重庆。
很快,毛泽东空降重庆,单刀赴会蒋介石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
毛泽东的“单刀赴会”的胆识震动了举国乃至全世界,蒋介石更是被吓了一跳,——他没有料到,自己演着演着就弄巧成拙了。
更糟糕的是,这时他才发觉“戏”做了那么长时间,自己竟没有预备一句“台词”,也就是与中共交涉的计划。
于是乎,他也只得被牵着鼻子走,依照中共预先预备好的计划来交涉。
而这次重庆谈判,破除了国民党制造的共党破坏和平的谣言,使得中共在群众心中的威望更高了。
从这一点上说,国共两党在信息问题上的“暗斗”转变为“明争”。

蒋介石请主席到重庆商谈,目的是要夺取革命的主动,并将发动国内战争的“锅”推到中共身上。
但毛主席及其中共中央用计谋,巧妙地将“锅”甩了回去,使自己重新获得了革命的主动权,并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人心。
在这次对国民党的“智慧”与“勇气”的斗争中,中共大获全胜,而这当中的情报、舆论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同时,没有毛主席的巧妙计谋与运筹帷幄的气场,这一场重庆谈判前的斗争很难完美结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6:13 , Processed in 0.0081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