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韦庄为何如此吝啬?数米称柴做饭,对离世的儿子这副做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6:26:0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诗人韦庄为何如此吝啬?数米称柴做饭,对离世的儿子这副做态                                                              2024-09-29 16:15                                        

发布于:天津市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周颂·执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古文人留下给我们的印象是大气洒脱、斯文飘逸,豪迈非凡的雅士,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小气鬼,吝啬鬼一词与文人墨客好像永远不会联系在一起。
古今中外我们所熟悉的吝啬鬼的形象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葛朗台等等,大都是文学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人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吝啬鬼。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人墨客。
齐白石,是近代著名的画家,老人家的吝啬在书画圈可是出了名的。齐白石家的客厅,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挂满了雅致的诗词书画,而是贴满了价目表。大家都知道齐白石老先生善于画“虾”,而他的“虾”是论个卖的,并且在卖东西的时候丝毫不讲情面,一概不允许赊账,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仅是在卖书画的时候吝啬,在日常生活中齐白石也是时时刻刻地做到了吝啬二字。在齐白石的家里,所有的钱都锁在一个小箱子里,放到齐白石的床下面,任何人都不允许碰这个箱子。这可是对家人都不放心,并且家里所有涉及钱的东西都要上锁,所以齐白石的腰间总是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钥匙,据说这些钥匙重达一斤多。
而齐白石吝啬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的一件事是,家里的老妈子做饭时,他一定要监督,一锅里要下多少米都是有定数的,生怕别人把自家的米偷走了。了解到齐白石的生活,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吝啬的平凡人。

而齐白石吝啬的性情主要源于他的家庭,齐白石早期家境贫寒,70岁以前都在为钱财而奔波,所以对钱的追求好像已经印在了齐白石的骨子里,这也导致他在平常生活中非常的吝啬。但是虽然齐白石前半生过得十分落魄和窘迫,他却从不对自己的人生境遇感到羞愧。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他总是以最质朴的态度心怀感恩。钱财在他家是只进不出的,而在待客上面,齐白石也是将吝啬做到了极致。

“齐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须先让他数清楚,不然他就认为保姆偷吃。是的,他确实抠门到了极致。他家待客的月饼都是长白毛的,无数人被招待过。”——李可染
晚唐的一位诗人,他的吝啬相比于齐白石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并称为“温韦”的韦庄,在一生中可谓是把吝啬二字做到了极致。韦庄出生于名门,一生在诗词上面的成就斐然。但是他的一生却也是充满坎坷,大半生颠沛流离,在坎坷困顿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虽是名门之后,但是韦庄出生以后,已经家道中落了,家里很是贫穷。而韦庄在仕途上也很是不顺,韦庄的整个青年时代,大大好年华都用来准备应试而潜心学习,无奈屡试不第,这也成为了韦庄坎坷人生的开端。

韦庄直到六十岁才考中了进士,正因为前半生过得坎坷,韦庄就不得不养成了简朴的习惯。虽然后来已经出名了,生活境遇也有所好转,但是韦庄节省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他的俭省已经不仅仅是简朴了,已经达到了极为吝啬的地步。
李昉在《太平广记》中引述了这么一件事:据传,韦庄为人极为吝啬。做饭时恨不得数一下煮了多少粒米,烧火时竟要用秤量着木柴用,厨房储存的肉少了一丝都能立刻发现。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韦庄有个儿子,因为体弱多病,八岁那年死了。妻子敛葬儿子时用了他生前穿的衣服,韦庄给扒了下来;于是改换旧席入殡,葬礼结束,韦庄又将席子取了回来。最后,作者不免揶揄一番:“韦庄思念儿子的心还是很悲切的,不停地呜咽流涕,他只不过是有点吝啬罢了。”

但是,长安古时有句俗语叫“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居住在长安城南的京兆一带的韦氏、杜氏,门第极高,贵不可言。这是事实。自西汉元帝时韦玄成显贵以来,韦氏世居京兆。自两汉至隋唐,近千年中,不离政治核心。有唐一代,京兆韦氏更有20人官至宰相。品第虽不及五姓七家,也可以说是极为显赫的士族了。
“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纪昀读到此句,也不免感叹韦庄“不着一富贵字而写得富贵气象出。”此等佳句,的确非亲身经历不能写出。
且不论这些家世背景,能写出“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等清扬悠远之境的,我们又怎能想象出此人一粒一粒数米下锅的画面呢?

公元910年,七十五岁的韦庄身退归隐,无处诉说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只能在郁郁之中离开人世。岁月如梭,飞花如梦,一段年华见证了一路洗礼,凋谢的枯萎,尘封的往事,时光的步伐将一切定格,再回首,已是沧桑。
对于韦庄的吝啬程度,很多人可能感到瞠目结舌或是难以接受,但是无论是齐白石或是韦庄,吝啬并不能否定或是掩盖他们的成就和辉煌。韦庄是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构成了中华文化无比辉煌和璀璨的唐宋诗词。而齐白石是中国画历史上的全彩,诗书画印四绝。而他们吝啬的习性都是因为自小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
他们都处在一个乱世,齐白石生活在晚清到民国,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朝代的交叠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在吃饭都是难题的情况下,吝啬与节省就成为了活下去的出路。在生活的逼迫之下,他们长年累月的贫苦生活中,当节俭成为一种本能,这也是一种无奈,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
文/竹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4:13 , Processed in 0.0076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