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牧唯一传世的书法,是为一位女子写的诗,如今成故宫博物院国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7:33: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杜牧唯一传世的书法,是为一位女子写的诗,如今成故宫博物院国宝                                                          2024-10-05 16:27                                        

发布于:天津市

诗人杜牧青年时代风流倜傥,曾经在扬州为众多名伎写下过动人的诗篇。
他在《赠人二首·其一》里面,描写过一位十三岁的豆蔻少女。
杜牧称这位少女容貌出众,并且还用上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名句。
十三岁的女孩子,再美又能美到哪里去呢?现代人很难理解杜牧的这种想法。

不过唐宋时期的文人,却偏偏喜欢写诗、填词歌颂她们。比如苏轼初遇王朝云时,也将十二、三岁的她比作西施。
杜牧在江西观察使幕府任职时,还为另一位十三岁的官伎写过一首著名的古风长诗。
这首叙事长诗名叫《张好好诗(并序)》,全文共322字,内容略有一点像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中的女子,少年时代以色艺待人,十六岁嫁给一位才子,两年后就被人抛弃,成了一位当垆卖酒的民妇。
比起白居易《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女子,杜牧诗中女子的命运似乎更加不济。
不过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她却表现得十分坚强。
杜牧的这首长诗非常出名,除了因为叙事诗中动人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为这首诗在书法上的成就。
《张好好诗(并序)》是难得一见的,唐代诗人的书法真迹。同时也是杜牧本人,唯一的传世书法佳作。

对唐诗感兴趣的朋友们,在网上应该会经常听到这首诗的名字,但是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却不太了解。
那么,这首诗中的主角“张好好”,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为什么杜牧会为她留下这样一幅传世之作呢?
一、张好好的身世
《张好好诗(并序)》——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在《张好好诗(并序)》的序文中,杜牧简单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交代了他与张好好相识的经过。

张好好是江西南昌的一名女歌手,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二十六岁的杜牧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府上当幕僚。
有一天,沈传师在滕王阁上宴请客人,杜牧也在座中。
酒宴开始不久后,一名吴地的女子上前“报幕”。接着,张好好就被人引到宴会上——“试唱”了。
这大概是张好好第一次在达官贵人面前献唱,最初她表现得略有一些忸怩,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裙摆。
杜牧先对她进行了一番外貌描写,她头上还梳着双鬟髻,身穿青色的裙子。容貌出众,好像名伎关盼盼,一出声就是“雏凤清音”。
张好好不但长得漂亮,还有一副出色的嗓子。她唱歌的时候,伴奏的丝竹、芦管都快吹炸裂了,也压不住她清脆的歌声。可想而知,张好好是一名天生的女高音歌唱家。
因为这个原因,沈传师非常喜欢张好好,于是赠送她名贵的天马锦和水犀梳,正式让她入了乐籍,成为一名官伎。

从此以后,沈传师每一次宴游,都必定会把张好好叫出来表演撑门面。因为这个原因,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见过张好好,还在自己的两首诗中提到过她的名字。
白居易在《醉题沈子明壁》中写道:“不爱君池东十丛菊,不爱君池南万竿竹。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杀君。”
诗里
“爱君帘下唱歌人”的“帘下唱歌人”,指

正是张好好。
而在《
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这首诗中,白居易也提到了张好好。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敢辞携绿蚁,只愿见青娥。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
同时,他还在句子后注明:沈有讴者善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词。
可想而知,当时的张好好在唐代文人圈子中,是一位颇有点名气的歌唱家。
杜牧在诗中自称他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张好好,甚至到了“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的地步。
少年时代的杜牧是一位风流浪子,不过他对于张好好的爱慕,看上去其实更像是如今的年轻人“追星”的那种感觉。因为张好好除了有姣好的姿色外,更突出的其实是她的歌喉。

后来杜牧调到了宣州,一年后沈传师把张好好也带到了宣州。杜牧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对张好好保持着一种爱慕的心理,但是看样子他似乎从未向对方表白过。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张好好长到了十六岁。这个时候,
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突然到来,让事情发生了转折。
杜牧在诗中描写这位沈述师,“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可想而知,沈述师必定是一位倜傥风流,容貌出众的男子,并且他的才华堪比司马相如。
写到这里,杜牧已经为张好好结局中的不幸埋下伏笔了。因为司马相如在民间传说中,就是一位薄幸之人。但是在恋爱中,没有人可以一眼看穿对方。
张好好自以为找到了良缘,于是杜门谢客,不再与俗人往来。杜牧自此无缘再见斯人,在诗中用“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来描写张好好突然从他生命中消失的场景。

这两句诗暗用了两则神话传说,其一出自刘义庆的《幽明录》
,讲述两名世间男子在桃源洞偶逢二仙女的故事。
故事开始的时候,刘、阮二人在桃源洞中遇到二位仙姑,并与她们结成夫妻,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但是故事结束的时候,二仙姑飞升上天,桃源洞口也被封闭起来。
这个典故的出现,似乎是在暗示杜牧虽然没有与张好好明订鸳盟,但是彼此之间,可能还是存在情愫。
第二个典故,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神话里的嫦娥偷食灵药飞升,最后在月宫中变成了一只蟾蜍。暗喻张好好嫁人之后,独守空房。
时间又过了两年,沈传师调到京中任职,手下门客就被遣散了。“失业”的杜牧偶然在洛阳东城遇到了已被丈夫抛弃的张好好,她已经和当年的卓文君一样,成了一名当垆卖酒的民妇。
二、明写张好好,暗写自己
《张好好诗(并序)》中女主角的遭遇,看上去和汉代的卓文君有些相似。她虽然不像卓文君一样是个女诗人,却也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张好好年少成名,也曾受到许多文人的追捧。按照杜牧在诗中的描述,当年他落魄时,也曾对张好好倾心。甚至到了三天不见她,就觉得自己遭到疏远、冷落的地步。
然而,张好好最后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却走错了一步
。因为嫁给了沈述师这个“集仙客”当小妾,结果不出两年就被他抛弃了。
后来杜牧在洛阳东城遇到了张好好,发现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卖酒女。
杜牧还来不及问张好好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张好好就已然抢先发声了。
张好好反过来问杜牧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才过了两年的时间,一位少年郎就开始生出了白发。
又问杜牧的朋友去了哪里,眼下落魄的处境,还会有转机吗?
结果,反倒是勾起了杜牧的伤心事来。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
张好好虽然被爱人抛弃了,但是她原来是一名性格坚强的女子。
虽然遭遇到了人生中的不幸,可是她却能勇敢地站起来,自己靠卖酒养活自己,并且还能观察到旁人的难处。这么一想,张好好看上去和诗人杜牧本身也有一些相似。

当年杜牧能进沈传师的幕府工作,自然也是因为他像张好好一样,有着过人的才华。但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后来沈传师一调离江西,他马上就被“抛弃”了。
张好好被抛弃以后,马上成了一位自立、自强的卖酒女,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杜牧却在失去恩人沈传师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当时沈传师已经病故,所以杜牧辞别张好好以后,又跑到沈府痛哭祭拜了一番,接着就坐起来发了一会儿呆,写下了这首诗。
所以这首长诗明里写张好好,歌颂这位女高音歌唱家的出众的才能,以及她婚姻失败后自立自强的形象;实际上暗写的,却是杜牧自己与张好好类似的遭遇。
同时,杜牧还把二者前后作了一个比较,写出了沈传师去世后,杜牧因为找不到人生前途的方向感,而产生出的自责。
结语
杜牧这首诗写得有一些让人费解,许多前代文人也不知道除了同情张好好以外,他还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内容。不过《张好好诗(并序)》的书法,却是十分惊艳的。

所以
后来这幅书法被宋徽宗收入了宫中,宋代的史官评价它说:“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互为表里”,“一时词人墨客落笔便有佳处,况如杜牧等辈耶”。
意思就是说,古代有名的词人墨客,书法总有其长处,何况写下这幅字的人还叫杜牧,还是唐朝的大诗人。
后来这幅字在流传中,曾经被贾似道、项元汴等人收藏,最后进入了清宫内府,民国时期因为战乱流落民间,最后在五十年代被收藏家张伯驹重金买回来,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0:35 , Processed in 0.0079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