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州为什么叫龙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8:54:1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常州为什么叫龙城?                                 2024-10-13 17:44                                                                来源:                                                    常州发布                                                    发布于:北京市
   

      从史前至现代,常州一直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是诞生了“龙城”这一美称。三星村和青城墩出土的龙形器物,力证常州是江南史前龙形象的重要发源地。兰陵萧氏建立齐梁二朝,又使常州成为了龙兴之地、天子故里。南唐徐铉所题“常州”二字篆额,形如“金钟罩六龙”,为常州得名“龙城”奠定了基础。而龙城书院、“龙城象教”、云溪竞渡、太平龙灯等古迹与民俗,都为常州的龙文化注入了丰富内涵。季札、唐荆川、庄存与、张惠言、刘国钧等“人中之龙”更为弘扬龙城精神作出了卓越贡献。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常州府局部(西瀛里段)
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常州第一次与龙建立了联系,常州地区出土的青城墩龙首纹玉饰、三星村龙形骨器实证了常州是中国龙形象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三星村龙形骨器
三星村遗址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三星村,距今约6500年—5500年。今年2月份,遗址新出土了一件龙形骨器。该骨器是由大型动物的肋骨制成,头部有人工修整的迹象,嘴部细长突出,额头隆起,眼睛凹陷;头部后方雕刻有网状纹饰;尾部被刻意削薄,类似龙或蛇的尾部。专家认为,这件骨器或是江南地区最早的龙形器物。

青城墩龙首纹玉饰
青城墩遗址位于常州市经开区横林镇青墩村北,其中出土了一件崧泽文化时期的“龙首纹玉饰”,距今约5500年—5300年。该玉龙双眼鼓起,位于头顶两侧;吻部长而宽,前端略微翘起;脑后有两处耳状凸起,可视为原始的龙角。这件龙首纹玉饰为探寻常州龙文化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线索,是目前为止江苏地区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龙形玉器。

南北朝时期
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北人南迁,其中来自山东兰陵的萧氏家族迁居武进一带,朝廷在此侨置南兰陵郡。后代萧道成、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南梁,齐梁两朝一共15位皇帝出自这个家族,常州也因此被称为齐梁故里,并与龙和帝王产生了直接关联。

“时乘六龙以御天”
两周时期,凡天子外出,必须乘坐六匹马拉的马车,被称作“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这一古制延续至魏晋南北朝依然存在,帝王常“乘金根车,驾六马”。又据《周礼·夏官·廋人》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骏马就是龙在凡间的化身,因此“六马”即可视为“六龙”。“六龙”就成了天子御驾的代称,后世也用来代指皇帝。
萧道成、萧衍是正史中唯二的两位利用“六龙”之说为自己夺权营造舆论的皇帝。此时的“六龙”已然成为了一种预示未来命运走向的瑞征和吉兆,旨在宣扬帝王即位完全是天命的安排。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
徐铉是五代至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曾为常州内子城题写过篆书门额,被世人形容为“金钟罩六龙”:“常”字形如一口铜钟,尚字头上的三点如同钟钮,下面的部分就如同钟身;“州”字则是由六条呈反“s”状的笔划组成,形如蜿蜒前行的六龙。“常”字在上,“州”字在下,形成“金钟罩六龙”之势。这两个篆书大字也成了常州得名“六龙城”的由来。


有关“六龙城”的诗句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六龙城”逐渐简称“龙城”。明代施观民创建“龙城书院”、清代乾隆皇帝在天宁寺题写“龙城象教”四字,代表“龙城”这一名号正式被官方认可。
龙城书院
明代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在原晋陵县衙旧址上创建了龙城书院(遗址位于现局前街小学内)。书院规模宏大,有斋、堂二百余间,膳田一千余亩,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书院。清代学者洪亮吉、黄景仁、李兆洛等均就学于此,时称“与东林并不朽”。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城书院改为新式学堂——武阳公立小学堂。1987年按原样重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年间绘制的龙城书院图、清代龙城书院残碑及拓片(现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史馆)


华世芳、缪荃孙编《龙城书院课艺》

“龙城象教”御题
天宁寺大雄宝殿檐下正中和山门殿对面的照壁上,都有“龙城象教”四个大字,由乾隆皇帝御笔亲题。乾隆颇具文才,又笃信佛教,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三年(1758)均前往天宁寺拈香礼佛。乾隆二十六年(1761),他第三次到天宁寺,挥笔题写了“龙城象教”四字。“象教”是佛教的别称,“龙城”指代常州。

“龙城象教”牌匾
直至今日,常州地区保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地名与民俗,其中许多都与龙相关。它们诉说着常州的过去,铭刻着常州的记忆,更为常州别称“龙城”增添了新的内涵。





《龙城里》《化龙巷》《石龙嘴》《乌龙庵》《龙虎塘》
季全保作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史前龙器奠定龙之雏形,萧氏帝王开创龙之基业,篆书门额确立城之名号,兴建书院传承城之文脉,御笔题词彰显城之昌盛,这些都为常州得名“龙城”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到“六龙”再到“六龙城”最后到“龙城”,常州与龙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日益紧密,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升华。
2024年恰逢甲辰龙年,常州正式迈入万亿之城的行列,基于龙文化和龙精神感召的龙城人,必将奋发蹈厉、积极进取,在新的起点勇争一流、再创辉煌。

▲ 累丝龙纹金带扣与双鞢躞
常州博物馆藏

清康熙款青花九龙八宝纹盘
常州博物馆藏

▲ 清同治款矾红龙凤纹杯
常州博物馆藏

来源:常州博物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3:24 , Processed in 0.0078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