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世友谨慎性过高?对比70年昆明军区政委被杀案,你就知道原因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许世友谨慎性过高?对比70年昆明军区政委被杀案,你就知道原因了                                                                  2024-10-19 16:30                                        

发布于:天津市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作为我国开国将帅中颇具传奇经历的一员虎将,许世友将军的一些事迹,曾一度在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许世友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知道,对于他个人的一些做法,越来越受到非议甚至是诋毁。这其中最多的就是对许世友在和平时期枪不离身,在日常生活时刻保持高警惕性的诋毁。

什么当军人还如此怕死,软骨头;什么心里有鬼,才处处谨慎小心。诸如此类的诋毁数不胜数,不过好在理性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但如果你了解发生在1970年的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被杀案,两者一对比,你就会知道许世友在和平年代这样做的重要性与正确性。
枪不离身是许世友最大的一个特点,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会随身佩戴手枪,即使是前去给毛主席守灵,他也要佩戴手枪。有很多人就跳出来批评许世友不守规矩,作为军事长官带头违反军纪,对自己搞特权。
不过进入重要场合佩戴手枪,这是毛主席特批的,许世友只要见毛主席,都可以随身配枪。这个特许是毛主席和许世友刚刚交往时,毛主席特许给许世友的,当时许世友对毛主席有意见,故意提要带枪见他,毛主席用人不疑,十分信任许世友,便给了他这个承诺,允许许世友自己配枪,枪里可以装子弹。

所以许世友在各种场所带枪,是毛主席明确同意过的,并不是一些人口中的违反纪律。枪不离身的许世友,也因此流传出了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是谣传,但像住院时吓哭护士,去世后在枕头底下找出手枪,这些都是真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许世友枪不离身的特点。
枪不离身,这是一名军人时时刻刻都应该注意,不能因为身处和平年代就放松警惕,甚至于丢掉这一习惯。许世友是身居高位的老将,还不忘枪不离身的典范,而1970年在住所内被杀的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就是很好的一个反例。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许,处在市中心的昆明军区大院42号院内,突然传出几声枪响,打破即将到来的清晨的寂静。等相关军警赶到时,发现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和其妻子王里岩均中弹倒地,王里岩已经当场死亡。谭甫仁身上共中3弹:颈部、肩胛部和胸部各一弹,其中胸部一弹从心脏旁穿透,血流如注。后谭甫仁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享年60岁。

谭甫仁也是一员悍将,只是后来被长期的和平生活磨平了棱角,1927年就参加了南昌起义,而后又历经井冈山和数次反围剿,后又经历了长征,以及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及解放广东、万山群岛等战役,可谓战功赫赫。
建国后44军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工程兵政委、昆明军区政委兼云南省革委会主任等职,系中央委员、军委委员。他是当时云南的一把手,工作清正廉洁,不搞特殊,甚至连一些给高级干部的集体待遇,他都拒绝接受。
可惜谭甫仁在进入和平年代后,像几乎所有人一样,放松了军人应时刻具有的警惕性,当年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勇猛和快速反应的自保能力早已经丢了。谭甫仁作为老一代革命家,有着艰苦朴素的精神品质,如此一位军功赫赫的将军被杀,是我党的重大损失。

后刑侦人员根据现场已经目击证人,大致推断出了案件的经过,三个疏忽大意,造成了最终的惨案。其中第一个就是谭甫仁丢掉了随身配枪的习惯,这让一个军人失去了自我保护的第一个手段,让这位开国中将丢了性命。
凶手潜入谭甫仁的住所后,根据提前踩好的点,径直去敲谭甫仁夫妇的卧室门,谭甫仁当晚没在卧室,凶手在枪杀王里岩后,本打算逃离。可此时听见枪响的谭甫仁竟从房间里跑了出来,他没有配枪,选择径直跑向警卫员的房间,企图叫醒警卫员。
谭甫仁敲响警卫员的房门,结果两个警卫员都没有开门,没能救到谭甫仁,最终谭甫仁被凶手追到开枪杀害。这就是第二点疏忽大意了,警卫员的不合格,谭甫仁都能听见枪响,难道警卫员听不见吗?当然不可能。

但负责保卫首长安全的警卫员,其中一个竟然只顾自己保命,听见枪响后,紧闭房门,即使听见敲门,也死活不肯出门。长期的和平年代,已经让士兵听见枪响后吓得全身发抖了,不知道这样的警卫员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
另外一个警卫员更是荒唐,当晚正在与谭甫仁家中,与一个比他大三十岁的女人姘居,听见敲门声后也不敢开门,怕事情败露,在当时这样的事情可是大事,最终也就死活没有没有出门。就这样两个本来负责保卫谭甫仁的警卫员,没有一个真正地发挥了作用。
第三个便是军区大院疏忽的守卫情况,如此重要的高级领导居住区,守卫却相当的松散,所有的岗哨都是设岗不查证,形同虚设,让一个带着武器的犯罪分子得以轻松进入,并且能够悄无声息地进入到谭甫仁的家中,甚至直接走到谭甫仁的卧室门口敲门,可见守卫的松懈不是一星半点儿。

上面说到在谭甫仁家中的两个警卫员,其实按照正常配置是需要五个警卫员的,结果在当时由于正在开展“备战备为人民”,部队开展“千里野营拉练”,谭甫仁的警卫员也被拉去3人,就这样造成了警卫人员的短缺,给了凶手以可乘之机。这一切的松散,都源自所谓和平年代的保护,让一群军人失去了该有的样子,最终使惨案发生。
有了这个反例,你就会知道许世友如此高警惕性的正确性了,危险无处不在,不会因为处在和平年代就会自动消失,军人也不应该因为和平年代这个借口,就失去了军人该有的血性与纪律性,这时你再回过头来看许世友的做法,你才会惊讶他在和平年代为突发危险做的准备。
像上面的三点隐患,许世友都完美的预防住了,随身带枪,人到哪儿,枪到哪儿。如果谭甫仁能够做到枪不离身,哪怕做到卧室里有枪,当凶犯开枪杀死王里岩,准备逃跑时,谭甫仁都有机会拿出枪直接击毙凶手,避免自己同样被杀的命运。

在警卫员的挑选上,许世友也有自己的严格要求,首先一点就是要自己亲自挑选,组织上派来的警卫员,许世友要是不满意,一定会退回去。许世友挑选的警卫员有自己的标准,要忠诚、正直、机灵、枪法好,还要身材高大有力气,许世友这样要求的原因也不隐瞒,逢人问起便说:“忠诚是最根本的,要敢为我挡枪,要有力气,出现意外情况能背着我跑。”
如果谭甫仁能够如此挑选自己的警卫员,一定不会出现自己去敲警卫员的门,警卫员却都吓得不敢开门,听见枪响先想的是自己保命要紧,根本不在乎自己负责保护首长的死活。假如听见枪响第一个冲出来的是持枪的警卫员,结局将又是另一个样子了。
对于住所的严密防控,许世友做的也是十分严密,以许世友退休后住进中山陵8号为例,搬入前就强化安保措施。许世友自己亲自视察周围地形,安排警卫的住房、哨位、巡逻路线等,院落大门终日紧闭,进出人员全凭暗号出入。院落内外,每天都有人不定期巡逻。

除此之外,许世友还重新修建了墙头的铁丝网;院墙内外靠近的树木,能移栽的移栽,不能移栽的则砍掉墙体一侧的树枝,距离墙体过近的则砍掉;院墙四周种满月季和蒺藜,月季板墙高,剩下的墙面上攀附蒺藜,使整个墙体布满尖刺。
如果当时谭甫仁住的院落能有如此的防卫,哪怕比这弱上一点,也不至于给凶手以可乘之机,最终竟放凶手从正门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所经历岗哨竟无一人拦查,行凶后还得以翻墙逃跑。
一个个疏忽,造成了谭甫仁被杀的这个悲剧,但这些疏忽,在和平时期就是人们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是不需要重视的东西,重视起来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不正常的举动。那么该重视的事情不重视,最终肯定要自食恶果,那么这个恶果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

文章整理不易,欢迎关注狼君。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和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
本文章为狼君子见原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23 13:35 , Processed in 0.0077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