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7年,女知青为了返城抛下儿子,46年后相见,儿子提出一个要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7:32:3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77年,女知青为了返城抛下儿子,46年后相见,儿子提出一个要求                                                                2024-11-29 10:30                                        

发布于:天津市
   
“你想让我叫你一声妈,先给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李雪玲愣在原地,泪水不停的往下落,当年在杨安村独自忍受妊娠之苦,十月怀胎生下的亲生儿子,已然离自己远去,再也回不去了。

李雪玲虽然心痛不已,但是心中丝毫不恨儿子如今的态度,反而对他有着无限的愧疚,这一切只能自己承受。
一切还要追溯到那年深秋......

上山下乡
“挥手我前进,广阔天地练红心”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物质生活尚且不丰富,可是人们的信仰却非常坚固。而信仰则源于国家给予百姓生活的希望。
上山下乡的口号响彻五湖四海,青年们纷纷下乡体验务农艰辛,传播先进知识。李雪玲就是其中一员。
李雪玲初中已经毕业,根据政策要求,已经毕业的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决定好下乡,而李雪玲一直没有在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李雪玲是家中的幼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首都北京这个大城市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但是李雪玲却不是甘于物质享受的人,她一直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对于这次国家号召的上山下乡,李雪玲非常向往。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再将城市的先进知识传播到农村,李雪玲不同于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她的目光充满了向往。

不同于李雪玲期待的心情,他的父母则是庆幸着一次又一次名单上没有爱女的名字。他们巴不得李雪玲彻底落选就不用再去下乡了。
家中并非李雪玲一个孩子,可是不幸的是李雪玲的哥哥早年发高烧不退,酿成了小儿麻痹症,虽然治好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的遗憾。
原本下乡的机会一定是哥哥的,可是哥哥已经身体情况实在不可能代替李雪玲下乡,所以这重担只好落在了李雪玲头上。
李雪玲倒是轻松,她不断的安慰着爸爸妈妈,虽然现在名单还没到,但李雪玲一定是逃不掉的。

“李雪玲,你要下乡啦!”
门外是好友小红急切的声音,李雪玲知道,她要离开了。父母则在一旁默默流泪。
“雪玲,咱俩是一批的,正好可以做个伴。”原来小红也被选上了,两人抱在一起,从此以后姐妹俩是彼此的依靠。

陕北杨安村
火车悠扬的鸣笛打断了许多人的愁绪,他们互相告别,暗自神伤,毕竟这一去再回来又是何年何月?

可这路途遥远到令李雪玲没有做丝毫准备,绿皮火车摇摇晃晃了几天,他们被分到的村庄不同,李雪玲每一站都要告别一些朋友。
终于火车停靠在一个小镇,李雪玲他们下车后又被告知还要坐汽车,这一坐就是两天,下车后又坐上了驴车。
整整10天,李雪玲才从北京,辗转颠簸到了陕北偏僻的村庄杨安村。同行的人已经有人开始抱怨。
“这鬼地方,生怕我们逃出去啊”“唉,真倒霉!”

李雪玲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她知道,既来之,则安之。现在除了接受,没有什么办法。
杨安村的队长和会计来迎接他们,态度很热情,操着一口陕北方言,生怕城里来的小姑娘,小伙子听不懂。
李雪玲被安排在队长家里,刚来的几天确实处处碰壁,跟着师傅下地干活,却不会用锄头,跟着师娘做饭却差点把厨房点着了。
队长也不是没耐心的人,可李雪玲确实不会干活,这样下去只会影响效率。队长每天要处理别的事情,没空教李雪玲。
“不如再找个人教教李姑娘吧,城里来的姑娘聪明,肯定一教就会。”师娘笑盈盈的说。
李雪玲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心想自己确实需要老师。
新来的老师是个地道的陕北小伙,叫杨明。年龄看上去没比李雪玲大几岁,长着一张黄土高原上特有的硬朗的脸,笑起来憨憨的。
从此以后,不管刮风下雨,李雪玲总会跟着杨明下地干活,有时也会去山坡上玩耍。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李雪玲刚来杨安村的阴霾一扫而光。

时间飞逝,一晃已经在杨安村待了3年,李雪玲已经从懵懂少女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村里的农活干的也非常上手。
俩人在一起待久了,村里人风言风语的也多了起来,杨明年纪已经不小,在当地已经属于较晚婚配的人。
陆陆续续来杨明家说亲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都被杨明赶了出来,为此杨明不止一次对李雪玲说过心中的烦恼。
李雪玲也好奇,杨明条件不错,上门提亲的一个也不愿意见是为什么呢?可是杨明每次都是遮遮掩掩不愿表明。

杨明知道自己不愿意相亲,其实是因为心有所属,而这个人是李雪玲。他不敢表明心迹,因为,杨明知道,李雪玲迟早都要回北京,回那个他遥不可及的大城市。
李雪玲不知道杨明的心,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一辈子扎根到农村里,如果有机会回北京,她知道自己肯定会义无反顾的回去。
但是这个回去的希望有多渺小李雪玲很清楚,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李雪玲的希望渐渐的消失了,也许自己将一辈子待在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了。
直到那天,李雪玲彻底倒在了土坡上,杨明背着他去找村医,村医却医术有限,眼看李雪玲呼吸越来越微弱,杨明心急如焚背着李雪玲决定去镇上看病。

就这样走了一夜,终于走到了村镇,李雪玲得知后,终于明白杨明的一篇痴情。而自己经历过生死后,一切都看淡了,也明白了自己其实一直都爱慕着这个少年。
两厢情愿,一拍即合,杨明李雪玲在杨安村结婚了。那一晚,红烛在黄土高原上亮了一夜!

命运玩弄痴情人
1977年,春天,国家放宽知青回乡条件,独生子女可返回城市。
李雪玲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其他人那么高兴,她已经有了深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如果可以,李雪玲但愿永远也不知道这个消息。

杨明沉默了很久,始终没有对这个消息表过态。但是却在土坡上一坐就是一天,一根烟接着一根的抽下去。
他何尝不想李雪玲留下来,可是留下来就委屈了她,杨明不知道是不是要挽留李雪玲,他不想困住妻子。
孩子才刚满八个月,还不会叫妈妈,李雪玲舍不得,是真的舍不得。怀着希望,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父亲,得知回城的消息万分激动,可是我已在杨安村有了丈夫和自己的孩子,可否一同回北京。”

李雪玲得到的回信却让她的心跌入冰窖,“你可以回来,如果要带着别人,就不用回来了”
李雪玲万念俱灰,父亲的话让自己清醒过来了。从小念书,立志成就一番事业报效祖国,下乡是志在此,回城也是。
留在这里,自己只能当一个乡村农妇,自己的抱负志向就全部消灭了。李雪玲决定独自一人回城。

”九年了,杨安村,杨明,我的儿子,我最美好的年华,再见了”李雪玲不告而别。

物是人非事事休
时光如白驹过隙,49年了,李雪玲如今已然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当年的风华正茂一去不复返。
李雪玲经常在家门口一坐就是大半天,她想到刚回城没有一日不思念杨明和儿子,好在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没留给自己太多时间悲伤。自己选择的路,咬着牙也要走下去。

没几年,父母张罗着要她结婚,李雪玲没有反抗。对方是个老实人,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中产,李雪玲的爱情已经留在那个黄土高原,这一辈子她不再奢望爱情,李雪玲认为自己不配。
李雪玲和丈夫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生活平淡温馨,直到退休的第四年,丈夫突然去世。
年龄越来越大,眼睛也越来越模糊,甚至女儿有时候说的话也听不太清,李雪玲这一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唯一的心结一直藏在心中,她想再见见杨明和自己的儿子。

李雪玲瞒着女儿,独自一人凭着记忆再次踏上了去往杨安村的路上,村里改变很大,李雪玲一路问着打听着。
终于杨明和李雪玲再次相见,时隔49年,俩人都已经白发苍苍,杨明眼神亮了又暗:“你来做什么?”
李雪玲满含热泪“我来看看你们”
杨明把李雪玲带到家中,儿子听说眼前的是自己母亲,不可置信。

李雪玲表明来意,但儿子丝毫不领情,“你想让我叫你一声妈,先给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房子李雪玲肯定是给不起的,她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儿子心中的伤痛。李雪玲尽自己所能把这些年攒下的20万全部给了儿子。

结语
李雪玲一生的遗憾都在杨安村,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不知道李雪玲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就算他选择了留在那里,我想答案可能还是会充满了遗憾。

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人是赢家,我们只是那只芦苇,随风飘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1-22 05:28:57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5 16:39 , Processed in 0.0089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