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往今来怀念妻子的5首佳作,用语精妙,真挚感人,真可谓一字一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6:29: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往今来怀念妻子的5首佳作,用语精妙,真挚感人,真可谓一字一泪                                                                 2024-12-10 13:15                                        

发布于:天津市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当一个人离开,另一个人必定是痛不欲生的。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古往今来怀念妻子的5首佳作,用语精妙,真挚感人,真可谓一字一泪。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这首词非常著名,尤其是在近些年被传诵一时。
在纳兰那里,爱与思念是一切、一切的根源,词人西风里追忆往事,助于萧萧黄叶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西风独自凉的环境气氛,情人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两句,以典为喻,说明往日与妻有着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生活。
接下来,他表达了无限的怀想和惆怅: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他细腻的描述中感受他过去与爱人之间特殊情愫的互动,有追悔,有哀思,有惆怅,从前欢聚时光的美好已过去,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人何以堪今日的酸苦,词的内涵和意蕴开扩和深刻,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这首《锦瑟》,历史上之前有十几种说法:咏瑟说、情诗说等等,这里,我把它理解为一首悼亡诗。
李商隐在外漂泊三十年,有二十年远离家室,漂泊异地,期间,妻子王氏不幸病故,更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
李商隐把自己的怅惘、感伤、寂寞的情绪,凝结在这四联诗中,用含混朦胧的意象和哀婉缠绵的意境表达出来。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阊(chāng)
这是贺铸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名篇。首二句便沉痛,以对比的口吻言故地重游,故人不再。继而点染时令,「梧桐半死」,语极哀伤。夫妻原该执手偕老,此时人已老,伴却失,「头白鸳鸯」更见死别吞声之痛。
下片言流连于旧居新坟之间,古人以人命为朝露,「露初晞」则暗喻人亡。此际南窗听雨,再不见当初挑灯补衣之人。全词以寻常夫妻间的温馨画面作结,凄恻感人。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知密州期间,梦到已经过世十年的原配妻子王弗,所做的一首悼亡词。
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抒发了对亡妻生死不渝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下片转写梦境,梦见自己忽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看到妻子正在内室的窗户下梳妆。十年阔别,一旦重逢,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只化成了千行热泪。
结尾写作者流着泪从梦中醒来,想到妻子在孤坟中长年痛苦,心境更加凄凉。
这首词是最早的一首悼亡词,它将现实与梦境相贯穿,写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苏轼的《江城子》与贺铸的《鹧鸪天》并称“悼亡词双壁”,那么有没有比《江城子》写得更好的呢?

我认为有一首,且看:
《蝶恋花》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飏(yáng)
伟人用一种昂扬的情调来怀念自己的妻子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
这首词意境可以想象得出:
作为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忠魂“轻飏”到天上,月中伐树仙人吴刚急忙捧出桂花酒接待,寂寞嫦娥也感动得“舒广袖”,在万里长空飘然起舞。
这时候烈士忽然听到他们所从事的人间革命获得胜利的捷报,那兴奋、激动的泪水顿时化作倾盆喜雨……
这是一个多么凄清而悲壮、沉郁而优美的让人悲喜交集的景象和情形啊!
它比之苏轼《江城子》词所营造的悲凉意境要悲壮动人心魄得多。

这首既悲且壮的词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好评,郭沫若先生曾著文说:
“不用说这里丝毫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也望尘却步。这里使用着浪漫主义的极夸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非常自然生动、深刻动人。这真可以说古今的绝唱。”
我相信,这句话放到今天,也会得到普遍的认同。你觉得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8 02:48 , Processed in 0.0085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