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口耕海琐忆(散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07:01:0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江口耕海琐忆(散文)                                                         2024-12-24 08:50                                        

发布于:广东省                                    

无论我们离开多久,家乡永远是一种牵挂;其它记忆可以淡化,乡愁永远难以忘怀。老了,从城里返乡休闲,静坐江口河岸,侧耳谛听潺潺潮声,儿时耕海的情景,又一幕幕重现眼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乡亲们都感恩眼前的母亲河九洲江!
家乡人常年在江口捉鱼摸虾,把在浅海滩涂港汊潮沟河道沼泽的耕海作业称作"做海仔",靠"做海仔"养家糊口。潮沫成了渔家的希望。
落潮是捕捉水族的最好时机。随着退潮,滩涂、沙洲、潮沟、海草、榄丛都一一袒露,江口海湾好开阔啊!追随潮水的踪迹,渔家人忙开了。处处是闹海的场面。
江口渔人捕猎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当年编写村志时,为便于后人回忆追溯,编者专门设置一章"耕海篇",列举了诸如闸港、戽凼、搅潭……等20多种耕海技巧。这些耕海方式很原始,很传统,凝聚着江口渔民的聪明才智哦。如今某些作业虽己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成了远去的记忆,但情景仍历历在目……

先说闸港。闸港有点热闹且有场面感。待潮水落尽,在河边的港汊或潮沟边缘,选择适当位置,用长2米左右的竹竿或木条,每隔3至5米插一根,然后将闸港用的网仔布阵折叠压好,并在网下水位最低的地方装上若干鱼笼,等待涨潮。当潮水涨至八、九成时,赶紧将网的另一端提起挂在竹木杆上。潮水退去,乘潮而入的鱼虾蟹无法逃遁,统统被闸在网的港内,或进入鱼笼,或困在网边任人捕捉。闸网一般长100多米,围的范围越大,鱼虾越多。场面颇为壮观。
再说戽凼。可以说,戽凼是江口渔村最常见的耕海方式之一。江口属围田水网地带,围外港汊潮沟遍布,围内镜泊点点,水渠纵横,到处都可戽凼捉鱼。戽凼需备好戽斗和疏箩,选好鱼虾多的小塘小沟,就筑基断流,然后将断水范围的水戽干,就可以"执凼"了,凼内的鱼虾就全部属于你的了。如果选择港汊潮沟戽凼,那就要多一道工序,即筑基断水后,还要在旁边盘开一条排水沟进行分流,以防流水屯积冲蹋堵泥而前功尽弃。戽凼是辛苦的,既要挖泥,又要戽水,还要弓腰捉鱼。村人明白,有付出才有回报,辛苦习以为常了。村边的几口大鱼塘,每隔一两年都要用这样方法捕捉塘中鱼,不过用戽斗已无济于事,必须借助抽水机才能将塘抽干。这样就不能叫"戽凼"而称作"干塘"了。

如从有趣角度,该提一下"搅潭"了。搅潭,简直可以说是一场"浑水摸鱼"的大游戏。所谓搅潭,就是众多的人落潭将潭水搅浑,然后"混水摸鱼"。家乡围田内有不少村边塘,纳潮时,不少鱼类纷纷涌进塘中。由于村边塘积有不少垃圾杂物,使用网具不便捕捉,于是村民便采用搅潭之法。搅潭时,大人小孩一齐涌进塘中,拍打水面,迅速将水搅浑。塘中鱼被搅得晕头转向,加之缺氧,纷纷将头探出水面。岸边的人也兴奋得指手划脚,并不断吶喊着。场面可谓"鱼跃人欢"。此时人们便用网兜(又称缴仔)将浮出水面的鱼一条条捞获,大多是鲚鱼、鲤鱼、鲫鱼等鱼类。搅潭时,大家都互相提醒和叮嘱,注意不要被水底杂物刮伤了脚。
……
我喜欢江口,留恋江口每一幅耕海场景。如果详细勾勒,还有如垂钓、挖大蟹、盘跳、抛网、捉蚬、捞禾虫、掘泥丁,勾虾、撑仔网、装箩、叉鱼、拉百袋、放帘、提罾等等,这些多属个体作业,主要凭手感经验和个人技巧,当然有时还靠点运气。
站立江口,涛声依旧,记忆远去,乡愁萦绕,心潮难以平静……

[何银华 ,中国当代作家,现任湛江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湛江日报》副总编兼《湛江晚报》总编。著有《在雷州这片土地》《笔踪集》《旅踪》《何银华文集》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5 21:53 , Processed in 0.0089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