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伯承批许世友招待一桌子菜,许:我没花一分钱,也没花公家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7 06:20:0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刘伯承批许世友招待一桌子菜,许:我没花一分钱,也没花公家钱                                                                     2024-12-09 15:30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1969年秋天,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过去,但国家仍处于紧急战备状态。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帅悄然来到南京,引发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饭局风波"。这位老帅不是别人,正是威名赫赫的刘伯承元帅。当他看到满桌丰盛的菜肴时,脸色骤变,厉声批评起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来。然而,许世友却笑着说:"我没花一分钱,也没花公家钱。"这句话究竟是何含义?刘伯承为何会对这顿饭如此反应?许世友又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呢?
一、刘伯承到达南京
世人皆知刘伯承是开国元勋,却不知他晚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南京岁月。1969年秋天,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中央决定将一批老同志和老干部疏散到各地。刘伯承元帅也在这批人之中,这一决定可谓是打乱了老帅原本平静的生活。
起初,组织安排刘伯承去武汉。可谁知道,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老将军,却对武汉的生活颇感不适。武汉虽好,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刘伯承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调整到南京去。
你道为何刘伯承偏偏选中了南京?原来,这里不仅气候宜人,更是他昔日战斗的地方。1949年4月,正是刘伯承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与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一起,解放了这座六朝古都。对于刘伯承来说,南京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承载着他的革命记忆和深厚感情。
中央很快就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这个消息一传到南京军区,顿时激起了千层浪。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一听说老首长要来,立马坐不住了。要知道,许世友可是刘伯承的老部下,当年在刘帅麾下打过不少硬仗。如今老首长要来,许世友哪能不亲自过问?
只见许世友召集军区司令部管理局的同志们,郑重其事地下达了指示:"刘帅是功勋赫赫的老帅,也是我的老首长、老上级。你们务必要把生活保障工作做到位,周到细致,不能出半点差错。"说到这里,许世友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了,老首长平易近人,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但我们要做有心人,你们要是做不好,我可是要打板子的!"
许世友这番话说得管理局的同志们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生怕招待不周,辜负了司令员的嘱托;兴奋的是能有机会为老帅服务,这可是莫大的荣幸啊!于是,大家分头行动,按照刘帅的待遇标准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终于,在刘伯承到达南京的前一天,一切准备就绪。许世友亲自来察看,转了一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他还是不放心,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生怕有什么遗漏。
第二天一大早,许世友就早早地来到了火车站。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站台上,南京军区的其他领导也都到齐了,大家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刘帅的到来。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火车缓缓驶入站台。许世友挺直了腰板,目不转睛地盯着车门。终于,一位身着便装的老者在警卫员的搀扶下走了下来。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仍然透露出昔日叱咤风云的气势。
"刘帅!"许世友快步上前,激动地握住了刘伯承的手。两位老战友相见,分外亲切。刘伯承拍了拍许世友的肩膀,笑呵呵地说:"老许啊,又见面了!"
许世友亲自搀扶着刘伯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轿车。车子缓缓驶离火车站,向着中山陵5号宾馆驶去。一路上,许世友向刘伯承介绍着南京这些年的变化。刘伯承时不时地点点头,对这座老城市的发展表示赞许。
到了宾馆,许世友又亲自陪同刘伯承检查了一遍房间。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刘伯承连连点头,对许世友的细心安排表示感谢。
就这样,刘伯承开始了他的南京岁月。谁能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老帅,竟会在这座古都度过如此平静而又充满温情的时光。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饭局风波"即将上演,将这段平静的岁月掀起一阵波澜......
二、许世友的热情招待
许世友对刘伯承的到来可谓是期待已久。作为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他深知刘帅不仅是功勋卓著的老将,更是他的老首长、老上级。为了给刘帅一个最好的接待,许世友可是煞费苦心。
当天一大早,许世友就亲自带队来到了南京站。站台上,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行的还有南京军区的其他领导,大家都神情严肃,静候刘帅的到来。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许世友挺直了腰板,目不转睛地盯着车门。终于,一位身着便装的老者在警卫员的搀扶下走了下来。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仍然透露出昔日叱咤风云的气势。

"刘帅!"许世友快步上前,激动地握住了刘伯承的手。两位老战友相见,分外亲切。刘伯承拍了拍许世友的肩膀,笑呵呵地说:"老许啊,又见面了!"
许世友亲自搀扶着刘伯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轿车。车队缓缓驶离火车站,向着中山陵5号宾馆驶去。一路上,许世友向刘伯承介绍着南京这些年的变化。他指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座古都的新面貌。
"刘帅,您看,那是新建的长江大桥,连接了南京和扬州,大大便利了两岸的交通。"许世友指着远处的一座雄伟大桥说道。
刘伯承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许。他感叹道:"南京变化真大啊,当年我们解放这座城市的时候,可没想到它能发展得这么好。"
车队很快就到达了中山陵5号宾馆。这座宾馆位于钟山风景区内,环境幽静,绿树成荫,是招待重要客人的高级场所。许世友亲自陪同刘伯承检查了一遍房间,确保一切都符合老帅的需求。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刘伯承连连点头,对许世友的细心安排表示感谢。他说:"老许啊,你们太客气了,我这把老骨头,随便安排个地方就行了。"
许世友却郑重地回答:"刘帅,您可是我们的老首长,怎么能随便安排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安顿好住处后,许世友本想让刘帅好好休息一下,但刘伯承却显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见疲态。他提议和许世友聊聊天,回忆一下过去的岁月。
于是,两位老战友就这样坐在宾馆的会客厅里,开始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长谈。他们聊起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回忆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
"老许啊,还记得淮海战役时,你率领部队强渡淮河的壮举吗?"刘伯承问道,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许世友笑着回答:"哪能忘记呢?那可是我们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刘帅,要不是您当时的英明指挥,我们哪能取得那么大的胜利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谈起了解放南京的经过,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建设,甚至聊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刘伯承显得兴致很高,甚至连午休都顾不上。许世友见状,本想提醒老帅注意休息,但又不忍心打断这难得的叙旧时光。就这样,两人一直聊到了傍晚。
随着天色渐晚,宾馆的工作人员来请示是否开始准备晚餐。许世友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连忙起身,准备陪同刘伯承去用餐。
"刘帅,时间不早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吧。"许世友说着,小心翼翼地扶起刘伯承。
刘伯承点点头,跟着许世友向餐厅走去。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一场意想不到的"饭局风波"即将上演,而这场风波将会给这次热情的招待带来一个意外的转折......
三、刘伯承的严厉批评
当刘伯承在许世友的陪同下走进餐厅时,眼前的景象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不由得愣住了。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香气四溢,色彩缤纷。从南京著名的盐水鸭到精致的狮子头,从鲜美的清蒸鱼到香气扑鼻的红烧肉,应有尽有。这哪里是简单的晚餐,分明是一场丰盛的宴席。
刘伯承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许世友,眉头紧锁。许世友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刘伯承就开口了,声音低沉而严厉:"老许,这是怎么回事?"
许世友一时语塞,没想到刘帅会有如此反应。他正要解释,刘伯承却不给他机会,继续说道:"我来南京是工作,不是来享受的。你看看这一桌子菜,太铺张了!"
刘伯承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字字千钧。他环视四周,目光如炬:"现在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要艰苦奋斗。作为军队高级干部,更应该带头厉行节约,怎么能这样大吃大喝?"

许世友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他想解释,但刘伯承的话让他一时不知如何开口。刘伯承继续说道:"老许,你是军区司令员,应该以身作则。这样奢侈浪费,会给下面的同志带来不好的影响。"
刘伯承的批评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许世友的头上。餐厅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连服务人员都不敢上前。许世友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解释,刘伯承却抬手制止了他。
"我知道你是好意,想让我吃得好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初心。"刘伯承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严肃,"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的铺张浪费,与我们的宗旨相悖。"
许世友低着头,默默地听着刘伯承的教诲。他知道,刘帅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作为一名老革命,刘伯承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忘初心。
刘伯承的批评不仅仅是针对这一桌饭菜,更是对整个军队作风的警示。他继续说道:"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能被和平环境麻痹。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贪图享受,忘记我们的使命。"
许世友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他深知刘伯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言,都是多年革命经验的总结。
就在气氛最为紧张的时候,许世友突然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看着刘伯承,恭敬地说道:"刘帅,您说得对。我们确实应该时刻警惕,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过,关于这桌菜,我还是要向您解释一下。"
刘伯承见许世友要解释,便停下了话头,静待下文。许世友继续说道:"刘帅,您可能误会了。这桌菜看起来确实丰盛,但其实我没花一分钱,也没花公家的钱。"
这话一出,刘伯承顿时来了兴趣。他挑了挑眉,问道:"哦?那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许世友笑着解释道:"是这样的,刘帅。这些菜都是我们军区的农场和后勤部门自己生产的。鸡鸭鱼肉都是自己养的,蔬菜也是自己种的。我们军区一直在推行自给自足的政策,尽量减少对地方的依赖。这桌菜,看起来丰盛,其实成本并不高。"
刘伯承听完,脸上的表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原来如此。不过,即使是自己生产的,也不能铺张浪费。"
许世友连忙附和道:"您说得对,刘帅。我们一直在强调节约,这次准备得多了些,是我考虑不周。不过,您放心,剩下的菜我们不会浪费,会分给其他同志们。"
刘伯承听完许世友的解释,脸上的严肃之色稍稍缓解。他沉思片刻,然后说道:"老许,你的解释我听明白了。自给自足确实是好事,但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使是自己生产的,也要珍惜,不能大手大脚。"
许世友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刘伯承继续说道:"不过,你们能够自给自足,这一点很好。这说明你们在落实党的方针,减轻国家负担。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如何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每一个战士都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这番话让许世友深受触动。他恭敬地说:"刘帅,您说得对。我们会继续努力,不仅要做到自给自足,更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刘伯承满意地点点头,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说:"好,那我们就坐下来,好好吃一顿。不过,记住了,以后要更注意节约。"
就这样,这场原本剑拔弩张的"饭局风波",在许世友的巧妙解释下,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这次经历给许世友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艰苦奋斗精神......
四、刘伯承的实地考察
饭局风波平息后的第二天清晨,刘伯承早早起床,准备开始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实地考察南京军区。许世友得知刘帅的计划后,立即安排了一系列参观活动。
刘伯承首先来到了南京军区的指挥中心。这里是整个军区的神经中枢,汇集了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指挥系统。许世友亲自为刘帅介绍了指挥中心的布局和功能。
"刘帅,您看,这是我们新安装的电子地图系统,"许世友指着一面巨大的显示屏说道,"它可以实时显示我们辖区内所有部队的位置和动向。"

刘伯承仔细观察着这个新系统,不时点头。他问道:"这个系统的反应速度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快速调配部队?"
许世友立即回答:"报告刘帅,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30秒,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部队调配。"
刘伯承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又问:"那么,如果电子系统出现故障,你们有什么应急措施?"
这个问题让许世友稍显慌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回答道:"刘帅,我们有完整的备用系统,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沙盘作战方式,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指挥畅通。"
刘伯承听后,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说:"很好,高科技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要始终保持传统作战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离开指挥中心后,刘伯承来到了一个步兵团。这个团刚刚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实战演习,正在进行总结。刘伯承要求观看演习录像,并听取详细汇报。
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刘伯承不时提出尖锐的问题。"这个进攻阵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不在这里设置火力点?""后勤补给线是否考虑过敌方空袭的可能?"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让汇报的团长冷汗直冒。
许世友在一旁听得也是惊叹不已。他深刻感受到,尽管刘帅年事已高,但他的军事素养和敏锐洞察力丝毫未减。
结束了对步兵团的考察后,刘伯承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一个装甲师。这个师刚刚列装了新型坦克,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
刘伯承仔细查看了新型坦克的性能参数,还亲自登上坦克,详细询问了操作细节。他对坦克车长说:"新装备是好东西,但关键在于人。你们要加强训练,真正掌握这些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
在装甲师,刘伯承特别关注了装甲部队与步兵、炮兵的协同作战能力。他指出:"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单一兵种难以取胜。你们要加强协同训练,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随后,刘伯承来到了军区的后勤部门。这里负责整个军区的物资供应和装备维护。刘帅仔细查看了仓库的库存清单,询问了物资储备情况和补给能力。
"在战时,后勤保障比前线作战更难,"刘伯承对后勤部门的负责人说,"你们要未雨绸缪,做好各种预案。要记住,没有优秀的后勤,就没有持久的战斗力。"
考察即将结束时,刘伯承突然提出要去看看普通士兵的生活设施。这个要求让许世友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按计划,这并不在参观日程中。
来到一个普通连队的宿舍,刘伯承仔细查看了士兵的床铺、餐厅和浴室。他还和几名普通士兵聊天,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情况。
"同志们,你们是部队的根本。只有你们吃好、住好、训练好,我们的军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刘伯承对围拢过来的士兵们说。
这番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许世友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他深刻地认识到,刘帅不仅关心大局,更关心每一个普通战士的冷暖。
结束了一天的考察,刘伯承显得有些疲惫,但精神依然矍铄。他对许世友说:"老许啊,这次考察给我的印象很好。南京军区无论是in战备状态还是后勤保障,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提高战斗力。"
许世友恭敬地点头称是。他深知,刘帅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南京军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就在许世友准备送刘伯承回招待所休息时,刘帅却提出了一个意外的要求。这个要求,让原本平静的考察之行,又增添了一丝戏剧性......
五、刘伯承的深夜谈话

夜幕降临,南京城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在军区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刘伯承坐在主位上,面色严肃,周围坐着南京军区的几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许世友。这场深夜谈话,是刘帅在结束一天紧张考察后突然提出的要求。
"同志们,"刘伯承开口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今天的考察给了我很多启发,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许世友正要开口,刘伯承却摆了摆手,"老许,你先别说。我想听听其他同志的意见。"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开口。终于,一位年轻的师长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道:"报告刘帅,我认为我们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实战化训练上还有差距。"
刘伯承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位师长接着说:"比如说,我们的新型坦克性能很好,但官兵们对它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在实战中,这可能会成为致命弱点。"
"说得好,"刘伯承赞许道,"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武器,如果使用不当,也发挥不出威力。"
接着,另一位将领站起来发言:"刘帅,我觉得我们在联合作战能力上还有提升空间。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条件下。"
刘伯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环视四周,目光锐利:"还有谁要发言吗?"
这时,一位年长的将领站了起来:"报告刘帅,我认为我们在后勤保障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平时物资充足,但如果真的打起仗来,我担心现有的补给系统可能跟不上前线的需求。"
刘伯承听完,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说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问题,我在今天的考察中也有所发现。但是,我更想听听你们的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那位年轻的师长又站了起来:"刘帅,针对实战化训练不足的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增加模拟对抗演习的频率和强度。同时,我们可以邀请有实战经验的老同志来指导训练。"
刘伯承点头表示赞同,然后看向其他人。另一位将领接着说:"关于联合作战能力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组织跨兵种的联合演习,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演习。这样可以锻炼各兵种之间的协同能力。"
"很好,"刘伯承说,"还有吗?"
那位提出后勤问题的年长将领站起来说:"关于后勤保障,我建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补给体系。比如说,可以在各个战略要点设立物资储备站,同时加强机动补给部队的建设。"
刘伯承听完所有人的发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道:"同志们,你们的思路都很好。但是,我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要始终保持革命警惕性。和平年代容易让人麻痹大意,我们要时刻记住,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这时,许世友终于有机会发言了。他站起来说:"刘帅,您说得对。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加强各方面的建设。不过,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加强官兵们的政治思想教育。"
刘伯承听后,眼睛一亮:"老许,这个问题提得好。政治思想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再强大的军队也可能走上歧路。"
接下来,刘伯承详细阐述了他对政治思想工作的看法。他强调,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让每一个官兵都明白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谈话持续到深夜,直到月亮高悬空中。当刘伯承最后总结时,他的声音虽然有些疲惫,但依然充满力量:"同志们,今晚的谈话让我很欣慰。我看到了南京军区的未来和希望。记住,我们的使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不断进步。"

会议结束后,许世友送刘伯承回到房间。刘帅临别前拍了拍许世友的肩膀,说道:"老许,这次南京之行,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南京军区一定会越来越好。"
许世友恭敬地点头,目送刘伯承进入房间。他站在走廊里,回想着这两天发生的一切,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明天,当刘伯承离开后,等待他的将是更艰巨的任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35 , Processed in 0.0082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