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得耳布尔,兴安岭大开发时期的遗世小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01:09: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0-8 01:10 编辑

  
从根河前往莫尔道噶国家森林公园有100多公里,中途在得耳布尔镇小歇,补充食物,方便轻松,同时在小镇的河边散散步。
  
  大兴安岭地区的秋天来得早,红叶,黄叶已经遍布屋前河边,远处的林场秋风染过,色彩将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包围。三角形的木刻楞房,方形的烟囱和布满电线的街巷告诉我,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林区聚居地,一个以伐木为生的原始森林乡镇。
  
  
  举起随身的相机,天蓝,水静,叶儿黄,曲折的巷道长出了荒草,偶尔有老旧的自行车骑过,没有铃声。
  
  独特造型和防寒特性的木刻楞房将我吸引到小镇中,越走越远,以至于后来全车人都在等我返回。
  
  呼伦贝尔地区的冬天特别来长,得耳布尔年平均气温-5.5℃,无霜期最长有112天。这样姹紫嫣红的秋光很快就将被漫天飞雪覆盖。
  
  居民们已经开始储存大白菜,辣椒,干果,粮食。
  
  老李将废旧的木材料切割收拾,作为度过严冬的取暖燃料。得耳布尔冬天的温度经常会降到零下50多度。
  
  他家的木刻楞房内有一个联通火炕和墙壁的锅炉,从这个进口烧火,热气顺着管道走遍全屋,既可以烧水烧饭,又可以温暖炕头。
  
  在屋内通常打一个地下井,冬天不会结冰,用手动泵将水抽上来,冬季就有水用了。
  
  几十年不曾改变的生活状态,像这篱笆栅栏的影子一样一样的悠长。
  
  一座挨着一座的木刻楞房子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热闹与繁忙,这里曾经生活着大批的迁徙而来的伐木人。
  
  
  得耳布尔曾经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33199公顷,原始森林覆盖率91.3%,草场面积468平方公里、植物140余种、野生动物60多种,在鄂温克语中有着“美丽的河谷”的美誉。
  
  1898年中东铁路动工,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大规模森林采伐的开始。为满足铁路枕木、站房工区建筑等需求,大量开采砍伐铁路沿线及附近林木。木材制品除用于修路、开矿之外,还被掠夺运往俄国。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得南满洲铁路支配权,再一次大规模砍伐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并将木材用于侵略中国的军需之用。
  
  建国后为恢复国民经济和5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批移民迁来得耳布尔林区,进行了无保护式砍伐。历经沧桑的大兴安岭森林采伐史,是如今森林资源枯竭,无木可伐的直接原因。
  
  这么粗的木材都已经很少见了。
  
  李师傅一家迁来这里已经50多年了,他找出当 年捆扎木材的工具,已经很久没用了,成了古董。李师傅说:记得小的时候,家里要是没有木材烧了,就会拎着锯到外面随便找一棵树就伐了,再把树拉回家去烧 火。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保护树木,反正树到处都是。后来逐渐发现镇子里树越来越少了,镇外两侧的山坡上树叶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伐木的锯子已锈迹斑斑。
  
  张师傅在这间前后联通的老木刻楞房住了几十年。
  
  他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当上了伐木工人,当时的收入和工作成绩是和伐木量的多少挂钩的,要想多挣工资,就得多伐树。到9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这些林业工人才逐渐发现,采伐区可采伐的树木越来越少了,工资也越来越难挣了。”
  
  如今林业部门已将工作重心从采伐转为护林,曾经的伐木工人,走了一批,留下的都成为护林工,效益低了,收入少了,林业局给一些补贴,但对林区来说,至少可以亡羊补牢,让生态环境慢慢地恢复。尽管这种改变来得有些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1 04:18 , Processed in 0.0078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