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的未解之谜:建国之后,他为何不再回延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07:44:1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毛主席的未解之谜:建国之后,他为何不再回延安?                                                                               2024-12-07 16:15                                        

发布于:天津市
   
     作为革命圣地的红色延安,是我党光辉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毛主席在这里也留下来太多太多的回忆。
然而,奇怪的是,自从毛主席1948年离开延安之后,他本人再也没有回到过延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人们众说纷纭。

毛主席在延安
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来到延安,他最开始居住在凤凰山麓,一年多以后转移至杨家岭。在延安,他一共度过了13个春秋,延安也从此成为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当时,毛主席和工作人员一起住在一所三孔土窑洞里面。据老警卫顾昌华说,他的生活非常简单,窑洞的卧室里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套旧桌椅,窑洞的墙上挖出来了许多空洞,当作书架子用。
书桌上的用纸是用马莲草自制的,信封是用旧报纸裱糊的,水“笔”则是用削尖的竹子蘸了墨……毛主席平日里就是在这样子的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的,著名的《论持久战》、《矛盾论》等著作,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

当时,面对着日军的逐步紧逼,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连连失利,许多国人觉得看不到希望,社会上逐渐弥漫着一股“亡国论”的悲观情绪。
就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写出了5万多字《论持久战》。他以最广阔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论证以及驳斥了所谓的“亡国论”、“唯武器论”和“速胜论”,给党内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面对敌人,我们既不能输了几次就丧失自信力,觉得中国必败,也不该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到别国身上。武器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毛主席还说,“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在三个阶段的持久战之后,“中国人民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写这篇文稿的时候,几乎是殚精竭虑,连着两天两夜没有上床睡觉。他感到累了,就打盆水洗个脸清醒一下,实在忍不住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让他的警卫看了十分心疼。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埋头写作的时候太过认真,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棉鞋已经被脚边上的炭火烧着了。警卫进门看见后,赶紧大声提醒了他。主席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赶忙脱掉棉鞋、捂住脚说疼。等到火灭之后,他就又投入到写作中去了。

对于毛主席来说,在延安的日子是艰苦的,但他每天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他不仅写成了100余篇著作,还亲自指导并和人民们一起进行生产,一起吃饭,这是一段记忆犹新的美好时光。
生机勃勃的延安
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自然成为了我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根据地。1941年,中共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这份纲领,是即将要建设的新中国的美好雏形。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美国记者斯诺的笔下记载了当时延安的面貌。他说,延安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要塞”,共产党人和延安军民“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

这位记者在初来中国之时,看到了中国百姓们在日本和国民党反动派压迫下暗无天日的生活,很不理解为什么老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帮助中共,也要参加红军。于是,他决定写信给当时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希望能够对他进行一次采访。
伟人气魄非凡,自然答应了这个请求,还让周总理亲自去接应他。就这样,斯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神秘的延安。
在延安,他看到了毕生所难忘的情境:共产党人住在简陋的窑洞里,与劳动人民们同吃同住;百姓们在热火朝天的劳作之余,自发去学习马列,去听毛主席讲课。

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思想下纯朴的民风更是让他震惊,在国民党统治区里,他曾经看到过两个乞丐为了争夺食物而杀死彼此,官老爷们高高在上毫不在乎。
而在延安,果园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没有人去偷盗偷摘。普通农民可以成为劳动模范在大会上被表彰,被封建压迫千年女性也能够撑起半边天……
看到这些,他激动的写下了这些文字,“千千万万年轻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我所见到的,我所听到的,都在告诉我,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

毛主席更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斯诺写道,“他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他见到,毛主席最贵重的一份家具,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的吃住,与普通百姓和战士没有任何不同。他爱吃辣,就用馒头夹着辣椒吃,吃东西非常随便。
这样子美好的一支革命队伍,这样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社会,与苏区之外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斯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百姓会如此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
于是,他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正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下定决心前往中国的。
毛主席为何不回延安?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撕毁了《双十协定》之后,1947年3月,蒋介石悍然集结25万大军,对陕北发起了进攻,意图摧毁作为中共大本营的延安。

当时,留驻在延安的中共兵力,才仅仅两万余人,中共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兵力对比十分悬殊。这该怎么办呢?
中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撤离延安!
大本营怎么能够丢掉呢?况且中共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十多年了,撤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毛主席的战略向来出其不意,他深知面对强敌,最重要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地,当务之急应当是保存实力。

面对着同志们的疑问,他充满了豪情壮志地说,“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于是,在3月18日,党中央迅速撤离延安,留给胡宗南一座空城。
事实也正像毛主席所预言的那样,暂时失去延安并没有对中共造成较大的损失,反而是转战陕北之后,利用“蘑菇战术”获取了巨大的战略优势。1948年4月21日,中共再次夺回延安。
对于延安,一手缔造它的毛主席无疑有着最浓烈的感情,但令人疑惑的是:毛主席为何在1948年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延安呢?

对此,民间有着众说纷纭的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毛主席太过忙碌,整日操心国家大事,实在闲不下来,于是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延安。但毛主席却回到过井冈山,这种说法也不攻自破。
还有一种带有传说色彩的故事说,毛主席在最后一次离开延安,准备渡黄河之际,遇见了一位老道。那老道告诉他,“过了黄河之后,就不要再回头了,走回头路就会失败。”
不过,这种传说多少有点迷信色彩,不可能是真的。即便真的遇见这位老道,毛主席这种坚定地唯物主义战士,也绝对不会相信这种言论,伟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又怎会在意这种小小的迷信恐吓?

而这最后一种说法,则是因为被打倒的高岗,因为他在陕北有很高的威望。但这种言论更加不切合实际,要比威望,谁能比得过人民大救星的毛主席呢?而且,毛主席并未对高岗心生芥蒂,在批判他后期腐朽的小资作风之时,仍然肯定了他以前的功绩。
总而言之,人们对于此事的疑问众说纷坛,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可信的是,毛主席生前对延安有着极为深刻的情感,他十分希望能够回到延安。
不过,后来有人研究了一下毛主席的行程,提出了一种最为可信的看法:建国以后,毛主席出行基本都是去进行视察,而他的视察范围大多数都在东部,南部和北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极少去往。

而且时的西部和西北部没有火车,汽车都难以进入,毛主席最喜欢乘火车去各地视察,因为火车沿线所经的地方更多,他能看望更多的人民。所以,党中央安排的视察路线就极少去往西部地区,毛主席自然就没办法顺路去延安视察了。
无论如何,毛主席在最后的三十年内没能再次回到延安,实在是一大遗憾。现如今,毛主席已经逝世四十多年了,如果他老人家能够看到延安与中国现在的发展,一定会欣慰的笑出来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04:43 , Processed in 0.0079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