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开篇两句就写透了人生,送给身处逆境的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开篇两句就写透了人生,送给身处逆境的人                                                                    2024-12-29 12:07                                        

发布于:天津市
   
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开篇两句就写透了人生,送给身处逆境的人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在人生的仕途上,他屡遭贬谪,人生之路甚是坎坷磨难。
但是,艰难的处境并未让他因此而消极沉沦,恰恰让他能够有沉下心来的时间,沉淀自己的人生,与人生对话,最终释放自己。
这一切源自于苏轼心灵深处的那一隅——率性。
苏轼的“率性”,不是一开始便有的,而是在与人生一次次的“交流”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
虽不断遭遇打击却乐观、率真情怀不变,故能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人生生活。
而他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体会当中,时而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时而如长江大浪奔涌而来。

在苏轼一生留下的2700多首诗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自认为是其难以超越的巅峰:
《和子由黾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词背景: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父子三人,赴京赶考。
经过渑池时,曾寄宿在一座寺庙中,受一老僧殷勤招待,兄弟俩在寺壁上题了诗。
过了几年,时间来到嘉祐六年冬,苏轼到陕西凤翔赴任,苏辙一路相送至郑州。
而苏轼路过渑池,旧地重游,当年招待他们的老僧已圆寂,他们曾经留宿过的僧房,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破败不堪,两人在墙上所题之诗,更是难以辨认。
看着这眼前无常的变化,再联想到兄弟俩这几年的漂泊生涯,心中感慨万千。
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名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短促,辗转各处,或为了生计,或为了事业,东奔西走,聚散匆匆。
这到底像什么呢?
就像在萧瑟的冬天,鸿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我们经历此生,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想到这里,不免感到一阵悲伤,而智慧之门也因此悄悄开启。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片刻的指爪印痕,这是极其偶然的;
鸿雁是向东还是向西飞,它自己不会考虑也无法计较,就渺然不知去向了。
人生也有太多偶然,我们无法掌控。自然变化莫测,天灾时常光临。既然终点都是死亡,那么存在的意义到底为何?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不过几年时间,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经死了,埋在了一座塔下。
他的笑颜、他的声音仿佛还在眼前,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
老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雪泥鸿爪呢?
寺庙已经破败,看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
那些诗句还记得很清晰吧,可眼前只有颓败的土墙。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还记得当年,我们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
这就是人生路啊!
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

苏东坡这首诗偈,将人生形容得十分深刻。
人生如浮萍,随水漂浮不知所踪;人生也像白云,飘荡在空中,不知何处安生?
真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鸿浩在下雪的泥土上偶尔留下了爪印,可也只是短暂的一痕,一刹那又飞走了,它哪里知道会飞到何处去?
写下这两句诗时,苏轼当时只有21岁,可在那低沉中不乏昂扬、悲凉中却饱含达观的词句里,我们已能看出他一生的处世态度。
是的,虽然人生无常,在这世上的行踪也偶然无定,留下的痕迹也不可长保,但只要有共享回忆的人,便拥有了人世间的温馨。
这不是禅,而是人生之歌。
后来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也正是苏轼。

苏轼的诗意讲完了,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最丰富、最深刻、最幽微的人性和感情。
优美的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恒久的、令人震撼的。
诗中有哲理,细品悟深情,通过读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理解人生,也认识自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2:59 , Processed in 0.0073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