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水线作画”争议后,范曾作品惨遭市场淘汰,曾几何时一纸千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18:05: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流水线作画”争议后,范曾作品惨遭市场淘汰,曾几何时一纸千金                                                                     2025-01-04 10:51                                        

发布于:天津市
   
     在当今机器时代,流水线作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们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流水线作业省时高效,能够快速完成产品的加工创造,因此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喜爱。然而,一提到“流水线”,我们总是会联想到工厂生产。很少有人会将它与其他行业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看起来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艺术领域。

前段时间,一位老艺术家范曾被曝光,他的国画被指责是流水线作画,这让很多人大感震惊。随着他的作品不被接受,人们开始对这位国画大师的品德和艺术的衰落产生质疑。但是,曾经被众人嘲笑的国画大师范曾也曾是洛阳纸贵的代言人。如果我们仔细了解范曾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他有着实打实的良好家世,接受过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接触的人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938年,范曾出生在南通一个被誉为海内诗世家的家庭。他的父亲范子愚和母亲缪镜心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范曾一出生就受到了良好的古典文化熏陶,这也在无形中为他后来学习国画打下了基础。四岁那年,范曾在南通儿童智力比赛上获得特等奖第一名,并且在小小年纪里就展现出才气,创作了一首短诗。也是在这一年,范曾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画达摩像,以至于家里出现了满墙都是千佛图的盛景。

1951年,加入南通市美术协会的范曾已经与袁运生和顾乐夫共同被誉为“南通三小画家”,可见他在艺术领域的天赋和努力。1957年,成绩优异的范曾从南开大学历史系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美院期间,他得到了中国画系老师李苦禅、李可染等前辈大师的欣赏和指导。

1962年,在沈从文的帮助下,范曾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负责编绘服饰资料和临摹优秀绘画。同年,他创作的《文姬归汉》还得到了郭沫若题写的一首长诗。然而,在接下来的12年里,范曾经历了被批斗和下放农村的特殊时期。特殊时期结束后,范曾迎来了他绘画道路上的坦途,多次受邀到国外办画展和讲学,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尤其是在日本,范曾的作品备受欣赏。除了多次受邀赴日外,日本冈山县还为范曾建造了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2007年,故宫博物院为范曾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并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范曾先生艺术研讨会”。

总之,今年82岁的范曾取得的荣誉不可胜数,他的画作也获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收入。在当初“万元户”已经相当了不得的时代,范曾的画被卖到了十几万一尺的天价。然而,有才无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范曾作为中国的国画大师,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道德底线却难以坚守,最终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这场关于“流水线画作”的争论主要源于作品的复制粘贴性质。复制粘贴的画作给人一种机器的冰冷感,与人们对画作最初欣赏的初衷相悖。虽然像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也有过近似于“流水线”式的画作,但与同一幅画相似的作品数量极其有限,远远没有达到一幅画成为两百幅之多的程度。艺术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除了有名的艺术家的身份加持和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之外,还在于它的独一无二。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有了两百幅之多,它们还会如此珍贵吗?当然,长期以来,在作画时本身就会带有“流水线”似的特质,但若将原因归咎于国画缺乏创新、活力不足则显然是强词夺理。画家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画作,而范曾的画作从受人追捧到市场淘汰,最终败走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唾弃。
“流水线画作”之所以遭到人们的唾弃,根本原因在于作品的复制粘贴性质。这种机械化的画作让人感觉冷漠,违背了人们对艺术最初欣赏的初衷。虽然艺术领域中存在着近似于“流水线”式的画作,但同一幅画相似的作品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远没有达到一幅画成为两百幅的程度。艺术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除了有名的艺术家身份的加持和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之外,还在于它的独一无二。
范曾作为老艺术家,才华横溢,但在德行上有所不足,令人感叹不已。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品德问题而轻视他的才华。在才华方面,范曾是值得尊敬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3:47 , Processed in 0.0077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