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7年上海一教师见到毛泽东喊了句主席,主席纠正:叫毛大哥就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9 18:08:3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57年上海一教师见到毛泽东喊了句主席,主席纠正:叫毛大哥就好                                                                2025-01-10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1957年6月的一个下午,毛主席派人去火车站接一位从上海来的教师。这位教师刚抵达中南海菊香书屋不久后,毛主席就匆匆赶来和他见面。
教师一见到毛主席就激动地喊了声“主席”,然而毛主席听后却纠正道:
“不用这么叫,叫我毛大哥就好。”
那么这位教师究竟是谁?他和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许志行遇见人生的转折点——毛主席
许志行
原名潘祖生,1901年4月出生在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北望村,7岁跟随父母迁到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许志行的父亲继承祖业,开了一家南货店,不过由于经营不善,常年处于亏本状态。
许志行11岁那年,母亲因为家境破落而自杀身亡,许父没有能力抚养许志行,便让他入赘许家,这才改名为许志行。许志行到许家后,来到海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不过却在14岁那年辍学,到一家酱园店里去当学徒。
在许志行当学徒期间,他打扫、抹桌、擦烟管、洗饭碗等等,从早忙到晚。
3年后,许志行因不堪忍受这种奴隶式的学徒生活而逃回家。
第二天许家又将许志行送到上海闵行一家酱园当学徒,没过多久,
他又逃回家中

许志行接连两次逃回家,这也令养父母十分生气。一年后,养父母将许志行送到离家很远的湖南长沙的一个亲友家中,随后他来到一家五金玻璃商店当学徒。
本以为许志行这次不会再逃了,谁曾想他只进店3天,便再次不顾一切逃出店铺,沿着长沙到武昌的铁路,一直逃到了汉口。
就这样,许志行变成了一个流浪儿,但接下来许志行的故事有了一个转折——他遇到了青年毛主席。
1919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长沙城外有三个人沿着铁路快步走来,他们一边走,一边小声讨论着。在三人当中,有一位身材修长、穿着褪色的蓝色大褂的青年走在最前方,他便是大家熟悉的毛主席。

原来自从1918年3月皖系军阀张敬尧担任湖南都督后,坏事做尽,这也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极大愤怒。此时的毛主席以“湖南公民驱张请愿团”团长的身份,率领代表团前往北京请愿。
这是毛主席等人启程的第一天,不过在启程的当天晚上,天空突然飘起雪花,毛主席等人只好到铁路边的一座破庙中避寒。进入破庙后,毛主席在这里发现了一位头发蓬松、衣衫破旧的青年,他连忙上去询问:
“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独自在破庙呢?”
这位青年便是许志行,他说:“我叫许志行,已经流浪很多天了,现在又困又饿。我要去汉口找我舅舅,因为迷了路,只能在这里度过一晚,等天亮再出发……”不过许志行没有说实话,即没有说出他离店出走的事实。
众所周知,毛主席从小就同情弱者,他热情地向许志行作自我介绍,并说:“小兄弟,这也太巧了,我们三人也要去汉口,然后去北京办事。我看你孤身一人,不如咱们一起上路,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许志行连忙答应下来。
第二天天亮了,毛主席、许志行等人赶路,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汉口。许志行跟在毛主席他们身后,并跟随他们住进了一家旅店。
几天后,毛主席见许志行还是没有找到舅舅,便猜测出几分,但他仍十分关心许志行,并为他安排好吃和住,还给了他一些钱,让他买件新衣服,理理头发。

这天晚上,毛主席正在桌子前工作,突然间听到一声声哭泣声。毛主席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刚睡到床上的许志行在轻声抽泣。毛主席走到许志行的床旁,小声询问:“许兄弟,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出门被别人欺负了?”
许志行摇摇头,跳下床,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
“你是大好人,我骗了你,我不是来找舅舅的,而是因为被老板打后才跑出来的。”
许志行以为毛主席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后会生气,谁曾想毛主席却鼓励道:
“许兄弟,你年纪轻轻的就有反抗精神,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得到了毛主席的鼓励,许志行将自己不想当学徒,想读书,以及多次从店铺里逃出来的情况都告诉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很是同情,同时也安慰他:“许兄弟,我觉得你还是回家比较好,不要让父母担心。”
许志行摇了摇头说:“毛大哥,我已经决定留在汉口了,还烦请您帮我找一份能够养活我自己的工作。”
毛主席继续劝他:“你年纪还这么小,出门在外也没有熟人,想要找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这样吧,不如你先回家,等我去北京办完事情后,再想办法帮你出来读书,怎么样?”
许志行被毛主席的真情所打动,他说:“好,毛大哥,我就听你的。”紧接着许志行将自己在浙江海宁的住址告诉给毛主席,方便他和自己取得联系。

没过多久,许志行跟随毛主席一起乘坐客轮来到上海,住进了“寰球中国学生会”。这次上海之行,毛主席是为了给蔡和森、蔡畅等湖南友人赴法勤工俭学送行的。
在送别了蔡和森等人后,毛主席给许志行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两人临别之际,毛主席又从怀中掏出7块银元递给许志行,并说:
“许兄弟,你回家以后不要再逃了,等着我接你出来读书。”
许志行点点头,就这样,两人在上海分离了。
毛主席教许志行学语文
许志行回家不久,就收到了毛主席从北京寄来的信,毛主席亲切地安慰和鼓励他,并给他寄来《新生活》和《星期评论》等报刊。许志行看后,想要读书的心也越来越急切了。
过了一年,统治湖南的军阀张敬尧终于被赶走了,而毛主席到北京请愿驱张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回到长沙后,毛主席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的校长,除此之外他还筹款办了一个“成年失学补习班”,给一些小学失学后又想升中学的人补习功课。
毛主席在创办这个补习班后,也没有忘记许志行,他当即给许志行写去一封信,让他到这个补习班读书。
许志行接到毛主席的信后喜出望外,随后偷偷离家前往长沙。

毛主席见到许志行这个小弟弟也是十分高兴的,他将许志行安插在“成人失学补习班”读书,一切费用都由他负担。在这个补习班里除了有许志行外,还有毛主席的二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则在小学部六年级读书。
许志行和毛泽民、毛泽覃亲如兄弟,毛主席也将许志行当成是自己的小弟弟一样对待,每周还给他们三人上一次“公民”课,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革命故事和道理。
“成人失学补习班”只补习三门功课,分别是国文、英文和算术。
毛主席十分注重国文课,国文课的教材是补习班自己编的,文章大多选用白话文,而教大家国文的老师便是谢觉哉。
当时毛主席和杨开慧还没有结婚,因此便在学校住宿。许志行和毛泽民白天在补习班上课,晚上经常在毛主席的房内读书,尽管毛主席晚上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但他还是挤出时间来指导许志行和毛泽民的功课。
毛主席十分重视国文这门课,他说: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其他各课的入门要径,这门课学好了,脑子就非常灵活,思路也就通了。但想学好这门学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非要多读书、多刻苦钻研才行。”

毛主席除了教许志行多读书之外,还教他们多练习作文。毛主席让许志行和毛泽民每周都写一篇作文和一篇读书心得,后来还教他们每天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毛主席对许志行说:“只管死读书,不管灵活运用,人是会变成书呆子的。”
毛主席还说:“走路的时候,你低头默默走路,不东张西望,不东听西闻,就不会有人来打扰你。一心只想你要想的,等一段路走完后,要想的也就想成了。”
毛主席这些话给许志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在毛主席手把手的教导下,将作文给练习好的。
毛主席指导许志行等人写作文的时候,十分注重题材的选择。
一次,湖南的反动军阀赵恒惕把两个反对专制统治的青年给杀了,并将他们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让许志行等同学去看,看后写一篇文章,抨击赵恒惕的反动统治,向军阀斗争。
当时湖南的封建迷信还是比较重的,而许志行却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他写了一篇名为《靠菩萨的结果》的文章,用事实向大家说明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
当许志行将这篇文章交给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点了点头,说:
“你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可以去投稿了。”
不久后,许志行写的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何叔衡主编的《通俗日报》上。

跟着毛主席生活、工作
补习班的学习时间本来定了一年,但只办了半年,经费就发生了问题。当时刚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的时间,毛主席到上海参加完会议回来,工作十分忙碌,也没有空闲的时间为补习班筹募经费。因此补习班只维持到了暑假,就宣布下半学期停办了。
在补习班的学员,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去附小高级部毕业班。在这一前提下,许志行转入附小小学,而毛泽民因为年纪太大没有转学,随后协助毛主席搞革命工作。
许志行在附小高级部读书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和杨开慧结婚了,他们不再居住在学校,而是住在清水塘。
许志行在这里没有家人,毛主席早已将他当成自己的弟弟对待,因此许志行放学后便和毛泽民、毛泽覃住在一个房间里。
杨开慧对许志行也是非常好的,当她得知了许志行的经历后,非常同情他失学失业的身世,并鼓励他要好好读书。

有一个星期天,许志行等人因为学业太过忙碌,没有时间去看望毛主席,便由毛泽民执笔,写了一张明信片送给毛主席。一个星期后,当许志行等人再次来到毛主席家里的时候,毛主席将这张明信片拿出,并问:“你们看看,这上面有没有写错的地方?”
许志行等人拿过来仔细看了看,摇摇头说:“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啊。”于是毛主席将明信片翻过来,指着反面给他们看,只见上面写着:
“毛泽东先生启,南门本寄”
等了一会,许志行等人还是没有看出什么地方出错,毛主席只好说:
“‘启’是打开的意思,封起来的信才会用‘启’这个字,明信片是怎么个‘启’法?更何况你们是三个人具名的,但却用了‘本寄’,难道许志行也姓毛吗?”
许志行等人听了毛主席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毛主席就是这样,经常用具体的事例启发大家改正写作中的错误。
许志行从一师附小毕业后,本想投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但大家都知道这所学校只招收湖南本省的学生,是不收外省人的。而许志行又不想离开长沙,再加上投考长沙其他中学还需要自己出学费,因此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对许志行说:
“你可以回浙江报考本省的师范学校,毕竟浙江的省立师范的费用只需要交半年,半年还不到10块钱。”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不过这些钱你也不用担心,这几块钱我还是能够接济你的。”于是许志行听从毛主席的意见,离开长沙,回到杭州,报考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高兴,随后给许志行写信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此后在许志行学习期间,毛主席也经常给他写信、寄书,对他关怀备至。
1924年前后,许志行由国文老师余平伯介绍,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日报》上发表了好几篇短篇小说。到1928年止,许志行将其中的10多篇小说收集成一本小册子,起名为《孤坟》出版,这也引起当时文坛的注意,并得到茅盾和余平伯先生的好评。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许志行参加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工作。不过随着“五卅惨案”的发生,许志行开始积极组织罢课、游行等活动,并带领宣传队深入内地城乡,作“反帝爱国”的宣传。
暑假期间,许志行奉团组织的命令,到上海参加工运工作。
不久后,上海总工会派许志行到杨家浦的一家纱厂工会工作,在这里他加入了共产党。
后来许志行又回到学校,在学校里闹革命,但他也因为这件事被学校开除学籍。

与此同时,毛主席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跨党加入了国民党,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广州国民党的中央党部担任代理宣传部长。当许志行将自己被学校开除的事情写信告诉给毛主席后,毛主席连忙回信相邀,让他来广州负责对上海方面的联系。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0月攻下武汉三镇,国民党中央政府也迁往武汉,许志行便跟随毛主席来到武汉。
此时毛主席已经辞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工作,他专心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而许志行则由毛主席介绍,继续留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秘书的同时,还担任共产党支部书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败。
在这一情况下,毛主席回到湖南农村做农民运动的实际工作,许志行则离开武汉,回到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在上海闸北区委和浙江省委从事地下工作。
1928年,许志行回到家乡海宁,策动农民暴动但没有成功。据许志行回忆说:
“我曾于1928年和1934年两次去长沙、湘潭等地寻找毛主席,但却因为自己没有党组织关系,都没能找到……”

在这一情况下,许志行考虑到自己的实际处境,又联系到自己当年在毛主席身边补习文化等经历,于是他决定从事教育、文化工作。随后,许志行先后在厦门集美中学、汕头友联中学等学校任职。
此后几十年,许志行一直从事教育、书店工作,但他一直深深怀念着自己的朋友和兄长毛主席。
毛主席:叫我毛大哥就好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正在上海教学的许志行得知毛主席即将从西柏坡到北平的消息后,连忙给他写了一封信,向毛主席汇报自己这20多年来的情况。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当时上海还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许志行为了寄出这封信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许志行辗转来到苏北解放区,将这封写给毛主席的信寄往“明朗的天”的地方。
毛主席收到许志行的信后连忙委托新华社,让人带去一封回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封信没有送到许志行的手中,而是在半路不小心丢失了。为了防止来信被敌人得到,发生意外,捎信人便叮嘱许志行先离开上海。
许志行回到家里,先是焚烧了一些文件,然后让妻子和孩子去海宁的乡下暂避风头,自己则坚持在学校教书。上海解放后,许志行又写了一封信,并将当年信件丢失的情况都告诉给毛主席,说明了情况。

毛主席再次接到许志行的信后,通过邮局回了一封:
“志行兄,你的来信已经收到了,泽民于8年前被国民党杀害,谢觉哉在北平,我的身体还算好,不要过多挂念。得知你如今在上海教书,我很是高兴,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了不荒废课业,不要来北京,如果遇到假期的话,倒是可以来北京一叙,看一看仍回去教书。最好不要写关于我的文章,避免引起有人对你的不满。”
毛主席的亲笔信寄到格致中学后,学校才知道许志行和毛主席有极深的交往。
学校见毛主席如此关心教育,便将信封上的“格致中学”四个大字拓印下来,放大制成校牌,挂在学校门口。
1956年,许志行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他几乎每年都要给毛主席写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每当毛主席收到许志行的信后,他在查看过后也会在百忙之中回几封信。
1957年,在毛主席的邀请下,许志行分别有了一段北京和湖南之行。
6月22日,毛主席派工作人员去火车站接许志行到中南海。一见面,许志行就紧紧握住毛主席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他的内心也是非常激动的。
紧接着,许志行叫了一声
“毛主席”
,没想到却被毛主席给纠正了:
“不用这么叫,你还叫我毛大哥吧。”
许志行没想到毛主席还和当年一样,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再次激动起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毛主席问许志行:“志行,你这次来北京还要看些什么人吗?”许志行说:“我想见见谢觉哉和易礼容。”毛主席点点头,说:“好,那我去请他们过来。”
6月27日,许志行在住处接到中南海的电话,说是毛主席相邀。没过多久,一辆汽车缓缓停在许志行住处门口,于是他和毛主席第二次相叙于中南海。
此次许志行和毛主席在北京见面,直到7月初才离开。
当许志行临走前,毛主席又让人安排好他前往湖南韶山的事情,并为他买了车票,临行前还给他500元。
1964年,许志行因患中风,而从上海师范学院退休。1983年10月11日,许志行因病去世。临终前,许志行仍深切地怀念他萍水相逢但却终生的朋友毛主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2-5 08:24:5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33 , Processed in 0.0089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