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书法的传奇,这行书绝无仅有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4 天前
标题:
书法的传奇,这行书绝无仅有
书法的传奇,这行书绝无仅有
2025-01-31 20:43
发布于:山东省
农历甲辰年已过,时间这艘永动轮滚滚向前,进入了乙巳年,在这里,小编向各位书友拜个晚年,祝各位书友新的一年里,笔走龙蛇,金蛇狂舞,巳巳如意!
今年的春晚,有个节目就叫“笔走龙蛇”,直接将书法搬上荧幕,分别展示了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铎《赠郑公度草书诗卷》,林散之《七言诗草书歌行草书卷》等,春晚直接上书法还是头一遭,这背后对书法文化传播的巨大意义,小编都能感觉到,作为书法人,也非常欣慰与开心。可以想象,下一步,书法作为必修必考课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让国人都了解我国的传统书法文化,学习传播书法文化,树立更大的文化自信,意义非凡。
小编觉得,学习书法,第一步,一定是要提升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知道我们传统书法文化好在哪里,为什么要学,至关重要。我们公众号,致力于向广大书友展现更多更好的传统书法作品,提升国人的视野,提高欣赏水平,进而产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开年第一帖,小编来分享一幅书法的
传奇
,唐怀仁集王圣教序,墨迹长卷,尺寸为22.9x599.5公分,清晰图片38张。为了以最好的效果展示出来,小编在编排时有部分图片重复,也有部分图片缺行,都不多,小编尽量保证全卷的完整性,不过无法做到完美。文末也有一部分不错的题识和题记,最好的要数苏轼的墨迹,但是由于本幅已经篇幅非常长了,只能舍弃题识,如果有需要原版图片的书友,可以留言或私信小编获取。
相对于碑帖、拓片,小编更加喜欢墨迹,虽然碑帖很棒,但是碑帖无法完整地展现笔锋,且与平常书写墨迹颜色反转,视觉可能会有些不太舒适,当然,这仅仅是小编个人的感觉,也并非是否定碑帖,碑帖还是非常棒的,我们无法忽视碑帖的巨大作用,能够长期保存,可以方便地被多人临写学习,等等,非常多的功能。
而关于怀仁花费二十余年集出此幅作品的传奇故事,要从大唐贞观年间说起,高僧玄奘为求佛法,不顾艰难险阻,踏上了西行之路。他穿越茫茫沙漠,翻过皑皑雪山,历经无数磨难,终于抵达佛教圣地印度。在那烂陀寺,玄奘潜心学习,钻研佛法,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高僧。
17 年后,玄奘带着 657 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接见。唐太宗被玄奘的精神所感动,对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为推崇,于是委任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经书。为了让佛法更好地传播,玄奘请求唐太宗为这些译经作序,唐太宗欣然应允,亲自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也作了《述圣记》,以表达对佛法的尊崇。
然而,如何将这两篇重要的文章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了一个难题。当时,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推崇,认为其“尽善尽美”。于是,人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集王羲之的字来刻成碑文。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到了弘福寺高僧怀仁的肩上。
怀仁深知这一任务的重大意义,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内府所藏的王羲之遗墨中精心挑选合适的字。据记载,怀仁为了集字,甚至不惜 “一字千金”,足见其对这件事的用心程度。在没有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怀仁只能凭借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一个字一个字地寻找、比对、拼凑。
经过长达 25 年的努力,怀仁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他将唐太宗的序、唐高宗的记以及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内容,用王羲之的字精心编排组合成《怀仁集王圣教序》。这不仅是对佛法的弘扬,更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一次大规模整理和传承。
为了完成《怀仁集王圣教序》,怀仁及其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原作搜集的问题。虽然皇家给予了支持,让他们可以随意调阅皇家内府所藏的王羲之真迹,还有项目经费用于征集和购买内府没有的真迹,但在当时,收集真迹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要发布广告、进行鉴定、完成交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选字也是一个难题。序文里重复的字很多,原帖里同样如此,比如 “之”“乎”“者” 等字。怀仁需要考虑节奏、章法等问题,从众多重复的字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以保证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而当王羲之真迹中没有文章里所需的字时,怀仁只能根据已搜集到的字进行拆解利用,将部首或者笔画重新拼接组合,甚至有可能模仿王羲之的笔意自己书写。这不仅需要对王羲之书法有深入的理解,更要有高超的书法技艺。
在大小排布上,怀仁也费尽心思。由于他看到的不同真迹中字的大小本身就有差异,所以他必须先确定一个大致的字的大小范围,使全篇协调统一。在实际集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需要调整字的大小,有时要缩小原字,有时要放大原字,甚至为了求得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和错落有致的效果,会夸张地放大或缩小某一个字。
此外,怀仁还需要考虑通篇行气和章法关系。书法作品的生命力通过行气来表现,而行气指的是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作为行书,这一点尤为重要。怀仁尽量加强字的起收笔呼应关系,如果没有呼应之势,就稍拉大距离,以削弱不协调感。
与拓本相比,纸本能够更清晰地展现用笔的细节。当毛笔在纸上划过,留下的痕迹是如此生动而真实。每一个起笔的藏锋、行笔的轻重缓急、收笔的回锋,都能在纸本上看得清清楚楚。这幅集字作品,可以说将王羲之的行书笔法,怀仁卓越的眼光和书法水平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花费25年时间,将全篇的气韵和章法布局得如此美妙,将字里行间的呼应连贯,剪集地如此流畅自然,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传世经典,让墨香浸润心灵,感受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